薛 峰
錢卓拉塞卡爾教授是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他曾在白矮星的研究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對宇宙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天文學愛好和熱情,芝加哥大學開辦了天文物理班,邀請錢卓拉塞卡爾教授來授課。從教授居住的地方到芝加哥大學有130公里的路程,相當遠,每天都要往返,并且是冬天,但教授還是同意了。
天文物理班最初有幾十名學生,大家對這方面很感興趣,都想了解一下天體的情況。可當真正進入學習時,他們卻感到枯燥乏味了,便一一退班,天文物理班很快就只剩下了兩名學生。
然而,教授卻始終堅持把這門只有兩個學生的課程繼續(xù)教下去。
誰也沒想到,幾年后,這兩個學生先后獲得了物理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在1983年,這個獎項也授予了教授,以表彰他對恒星結構和演變的物理過程的理論研究。
錢卓拉塞卡爾教授說,這項研究是把天文和物理結合在一起的發(fā)現(xiàn),如果他不是盡心盡力輔導那兩位學生,這些重大研究他是很難獲得的。
錢卓拉塞卡爾的獲獎,并不是上天意外的恩賜,而是他的堅持與盡心盡力,讓回報成為順理成章。而且,堅持有時也會讓人得到意外的驚喜。研究天體的他一定知道,宇宙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著,唯獨那一份堅持,是變化當中恒定不變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