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霞 岳宏麗
[摘要] 目的:通過動態(tài)心電圖觀察房室傳導阻滯,并探討阻滯的程度及意義。方法:487例患者進行24 h 12導聯(lián)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結(jié)果:34例患者有房室傳導阻滯,占7%。Ⅰ度房室傳導阻滯14例,Ⅰ度合并Ⅱ度房室傳導阻滯7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10例,幾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2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結(jié)論:動態(tài)心電圖可提高房室傳導阻滯的檢出率,對阻滯程度應綜合分析。
[關(guān)鍵詞] 動態(tài)心電圖;房室傳導阻滯;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41.7+6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1(2009)02(a)-160-02
房室傳導阻滯是最常見的一種心臟傳導阻滯,是指由于心臟傳導系統(tǒng)某個部位的不應期異常延長,激動自心房向心室傳布的過程中,或傳導速度延緩,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動不能下傳的現(xiàn)象[1]。本文就我科所做的487例動態(tài)心電圖作回顧性分析,以觀察房室傳導阻滯和探討阻滯程度。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年5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我科進行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的患者共487例,年齡18~93歲。
1.2 方法
采用北京世紀今科公司生產(chǎn)的12導聯(lián)全息動態(tài)心電圖儀,節(jié)律、心率、QRS波群、ST波、T波等由儀器自動測定,經(jīng)人工回放觀察并確定,同時要求患者完整記錄日常生活情況、出現(xiàn)癥狀的時間及感受。
1.3 心電圖表現(xiàn)
①Ⅰ度房室傳導阻滯是房室傳導時間延長,但每個來自心房的激動都下傳至心室。②Ⅱ度房室傳導阻滯是一部分來自心房發(fā)放的激動被阻不能下傳至心室。③幾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是大部分P波被阻而僅個別或極少數(shù)P波下傳至心室的Ⅱ度房室傳導阻滯。④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是所有來自心房的激動都不能下傳至心室[1]。
2 結(jié)果
487例中房室傳導阻滯34例,占7%;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Ⅰ度房室傳導阻滯14例,Ⅰ度合并Ⅱ度房室傳導阻滯7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10例,幾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2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1例。其中一過性房室傳導阻滯7例,間歇性房室傳導阻滯12例,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滯2例,逸搏心律呈寬QRS波群即呈室性逸搏2例,其余逸搏心律呈窄QRS波群即房室交界性逸搏。逸搏心率小于40次/min 6例。安裝起搏器5例。
3 討論
動態(tài)心電圖可連續(xù)24 h記錄患者的心電信號,可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記錄不到的心律失常及ST-T改變。房室傳導阻滯是常見的心律失常,可以為一過性、間歇性或持久性。持久性房室傳導阻滯一般是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或損害的結(jié)果,而前兩者,除器質(zhì)性因素外,尚可因迷走神經(jīng)張力增高或其他一些心內(nèi)或心外因素引起[1]。
3.1 生理性房室傳導阻滯
生理性房室傳導阻滯指在不應期沒有病理延長的情況下,因遇生理不應期引起的房室傳導延遲或中斷,則為生理(功能)性房室傳導阻滯,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
3.1.1 心房率過快房率過快時,心房激動可遇到房室結(jié)的生理不應期引起生理性房室傳導阻滯,如心房率>135次/min時出現(xiàn)未下傳為生理不應期所致,反之應診斷為房室傳導阻滯(快心率依賴性)。
3.1.2 迷走神經(jīng)張力的影響迷走神經(jīng)張力明顯增高可引起房室傳導系統(tǒng)(特別是房室結(jié))不應期顯著延長,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房室傳導阻滯。如運動員、強體力勞動者或健壯的中青年,可在臥位或夜間心率減慢時出現(xiàn)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傳導阻滯,而白天活動心率加快時房室傳導恢復正常。迷走神經(jīng)張力也可加重病理性房室傳導阻滯。
3.1.3 早搏或逸搏干擾早搏或逸搏激動侵入房室傳導系統(tǒng)引起不應期重整,使下次正常下傳的激動因遇重整后的生理不應期引起的傳導而延緩或中斷。
3.1.4 隱匿性傳導的影響隱匿性傳導是指一次激動傳入傳導系統(tǒng),未能在心電圖上顯現(xiàn),但將對隨后激動的傳導和激動形成產(chǎn)生影響[2]。
3.1.5 房室結(jié)雙徑路傳導快路徑前向阻滯,激動沿房室結(jié)慢路徑下傳至心室,P-R間期延長。
34例房室傳導阻滯中,有19例發(fā)生一過性或陣發(fā)性房室傳導阻滯,13例在夜間心率減慢時發(fā)生,應視為生理性房室傳導阻滯,不具有重要意義。
3.2 病理性房室傳導阻滯
平時心電圖診斷中的房室傳導阻滯是指病理性房室傳導阻滯,即由房室傳導系統(tǒng)中某一部位(或多部位)不應期延長而引起的房室傳導延遲或中斷現(xiàn)象,是房室傳導能力病理性降低的結(jié)果[1]。
3.3 房室傳導阻滯程度
房室傳導阻滯程度是指阻滯部位不應期病理性延長的程度。P波不能下傳是遇有效不應期的表現(xiàn),這是依據(jù)房室傳導比率判定阻滯程度,但必須考慮以下影響因素,①P-P間期的變化:心率減慢,當P-P間期大于有效不應期時,可掩蓋Ⅱ度房室傳導阻滯;反之心率加快時,P-P間期小于有效不應期時,可加重房室傳導阻滯程度。②逸搏影響:逸搏周期<2倍P-P間期,可使2∶1阻滯伴逸搏干擾引起房室分離,酷似高度或幾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房室脫節(jié)時,心室率超過60次/min,應考慮干擾與阻滯并存。③隱匿傳導:可引起
(下轉(zhuǎn)第163頁)
(上接第160頁)
阻滯程度加重的假象。④迷走神經(jīng)張力影響:迷走神經(jīng)張力增高也可加重房室傳導阻滯的表現(xiàn)。依據(jù)房室傳導比率判定阻滯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與傳導障礙的嚴重程度相符,其預后和治療更多取決于阻滯的部位。逸搏心律QRS波群是窄的,阻滯區(qū)可能在希氏束分叉以上;逸搏心律QRS波群是寬的,則大部分是希氏束下阻滯[1]。
本組房室傳導阻滯患者中,有6例逸搏心率小于40次/min,2例伴寬QRS波群,治療效果不佳,5例安裝起搏器。
動態(tài)心電圖能提高房室傳導阻滯的檢出率,進行及時治療,減少心臟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黃宛.臨床心電圖[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425-446.
[2]劉仁光,陳琪.Ⅱ度房室傳導阻滯診斷難點心電圖分析[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7,16(4):313.
(收稿日期:200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