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林 胡小平
臨滄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臨滄又是佤族文化的發(fā)祥地,是中國茶葉的故鄉(xiāng)。在這塊古老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出佤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德昂族等十二個世居民族。
連接河流的原始村落
天還不見亮,急促的敲門聲把我從夢中驚醒。同伴在門外大呼小叫,要我馬上起床。今天我們要去佤族翁丁山寨。
從滄源縣城出發(fā),我們進入七彎八拐的山區(qū)公路,汽車在“彈石路”上翻山越嶺顛簸前行?!皬検贰笔窃颇系纳絽^(qū)公路,路面用直徑為18厘米以下的卵石鑲嵌,石縫則用泥沙填充。這種公路雖然比不上柏油路和水泥路平坦寬敞,但因經(jīng)濟實用,至今仍然在一些縣鄉(xiāng)使用。
中午時分,晴朗的天空忽然烏云遮日,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同車的佤族漢子告訴我,山里的天氣就是這樣,像傣族的潑水節(jié)一樣,冷不防就將水潑透你的全身。雨雖下得不大,霧卻升騰而起、變幻多端,把坐落在半山腰的翁丁村包裹著,小山似的茅草屋頂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好似海市蜃樓、人間仙境。
在阿佤山,過去每個佤族村寨都有一個寨門,連接寨門的還有寨棚、城墻或圍墻。翁丁村的寨門由村前兩棵古老的盤根錯節(jié)的大樹自然形成,最明顯的標(biāo)志是懸掛于寨門前的大小不一、作為圖騰的黑角白牛頭,原始而神秘。
在翁丁村,我聽說在村子中央的打歌場上有一根神秘的寨樁。高高矗立在圓形土臺上的寨樁,頂部是用籠竹制成的幡桿,幡桿上插有帶刺的篾頭,是避邪之物。佤族對自然、神靈、祖先的崇拜,已滲透到日常的生產(chǎn)、生活里,對寨樁的崇拜意為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需要神靈保佑。每逢重大節(jié)日,如春節(jié)、火把節(jié)、新米節(ji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身著盛裝,圍著寨樁載歌載舞、通宵歡慶,祈盼五谷豐登、人畜興旺。
齊心協(xié)力互助建房
來翁丁村前,聽云南的朋友大講翁丁村的美景:綠樹環(huán)抱,桿欄式的樓房造型奇特、錯落有致。
走進翁丁村,那一座座與綠色山野和諧共生的茅屋深深地吸引著我。佤族房屋的傳統(tǒng)民居有兩種建筑形式:一種為桿欄式樓房;另一種是四壁落地房,俗稱“雞籠罩房”。翁丁村的民居多是桿欄式樓房。村里的樓房比較低矮,建房的材料是雜木、竹子、茅草等,材料雖然簡單,建新房卻十分講究。佤族建房不用畫圖,憑的是祖輩傳下來的經(jīng)驗。首先要請村里懂歷法的長者“長萬”卜算建房的最佳吉日。而建新房一般是在農(nóng)歷八月(佤歷十月)至春節(jié)前。吉日和地址選定后就要到山里去備料。
建房的吉日到了,村里的親朋好友都會不請自來,有的送木料,有的送茅草,還有的送酒以示祝賀。據(jù)說房架必須當(dāng)日豎立,忌諱隔夜,這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沿襲了千百年。有了這樣的忌諱,單家獨戶要想在一天之內(nèi)建好房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全村同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建房大業(yè)。
風(fēng)味獨特的“饃尼來布繞”
阿佤人喜喝陶罐熬制的苦茶,味苦色濃,是清涼解熱的自制飲料。煮苦茶時,將粗制綠茶或大葉茶放入大砂罐,在火塘上煮透,到罐中的茶水只剩下三五口,濃得幾乎成了茶膏時苦茶就煮成了??嗖枭缰兴帨度艨嘀群蟾杏X清涼無比。
除苦茶外,泡酒也是阿佤人最喜愛的一種飲料。不僅逢年過節(jié),就是平日也有釀泡酒的習(xí)慣。村里建房、結(jié)婚等,親友鄰居都要以酒相送,這在翁丁村已成為風(fēng)俗,是佤族人友誼的象征。
“饃尼來布繞”就是佤語的雞肉爛飯,是佤族人迎賓待客的佳肴。
男主人風(fēng)趣地講起流傳在阿佤山的關(guān)于雞肉爛飯的故事:阿佤人為了生存,吃的是干的少,稀的多,為了活命輪流喝。這是處于原始刀耕火種的時代阿佤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這樣的原因,爛飯成為阿佤山獨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不僅如此,還滋生出玉米爛飯、高粱爛飯、蕎麥爛飯、牛肉爛飯、螃蟹爛飯等。
雞肉爛飯的烹飪十分講究,看女主人準(zhǔn)備的佐料有茴香、酸筍、辣椒、蔥、鹽、阿佤芫荽等。她將一只宰殺、洗凈后的母雞,大概2~3斤,切成肉丁和新米入鍋煮沸,最后加入佐料即成雞肉爛飯。滿屋的雞肉香味,引得我直咽口水。雞肉爛飯的特點是半稠半干,入口滑嫩,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驚險刺激的剽牛
“勐!勐!勐!”一陣陣高亢嘹亮的喊叫聲,伴隨著木鼓的敲擊聲和鑼、象腳鼓的打擊聲,震耳欲聾。當(dāng)我們趕到村中的廣場時,場外四周已是人山人海,熱烈非凡。佤族歷來崇拜牛,在佤族的心目中,牛是神圣、高貴、吉祥的象征。
一個感人至深的傳說,講述了水牛救佤族的動人故事:很久以前,美麗的佤族姑娘葉布勒和英俊的佤族小伙艾拉放牛到公明山。突然,烏云密布,狂風(fēng)暴雨傾盆而下,大地變成了一片汪洋,家園被淹沒,一切都沒有了。艾拉和葉布勒騎在水牛背上過了三天三夜,洪水終于退去了,水牛卻死了。活下來的艾拉和葉布勒結(jié)婚后,生了四男四女,這就是佤族的祖先。
距今3000年前的滄源崖畫,生動地描繪了人與牛相依相存的圖像。其中的化裝牛角舞、吆牛、牽牛、剽牛圖,無不說明在漫長的狩獵和采集過程中牛在佤族生活中神圣的地位。
當(dāng)木鼓再次敲響,在人們瘋狂的喊叫聲中,牛被牢牢栓在牛角樁。標(biāo)槍手,一個胸、背涂抹著黃色圖騰,手持標(biāo)槍的剽悍男子,威風(fēng)凜凜地走近水牛。標(biāo)槍高高地舉起,全場頓時一片寂靜。標(biāo)槍猛然扎進水牛的前胸,水??裉鴴暝?,標(biāo)槍手再次用力下刺,直搗牛的心臟,只見鮮血噴濺而出,牛倒地而亡。
瞬時,全場爆發(fā)出歡呼聲。
佤族漢子一擁而上,快速砍下牛頭,用紅布纏繞牛角掛在牛角樁上,用牛頭祭祀天神、祭祀祖先。
一槍命中心臟,標(biāo)槍手是真正的英雄,人們?yōu)樗麣g呼、為他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