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口語交際能力是人們在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口語交際教學的任務,是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闭Z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和社會的發(fā)展,語文要回歸人的發(fā)展,作用于社會,所以學生要學會迅速有效地理解語言文字,接受信息,準確而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來傳遞信息,進行思想交流。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重要使命,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捕捉焦點話題,激發(fā)交際興趣
口語是社會生活的入場券,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說話能力。筆者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學校里很喜歡交流溝通,他們會興致勃勃地談論家中的趣事,繪聲繪色地講述精彩的卡通片,為一個小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而奇怪的是,怎么課下談得熱火朝天的孩子們一上課就變得啞口無言了?筆者認為原因有二:其一,長期受傳統(tǒng)課堂的影響,教師認為最聽話、最安靜、最守秩序的學生就是好學生,過多的清規(guī)戒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想說不敢說,怕成為插嘴不守紀律的典型;其二,教師沒有找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興趣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心理基礎,是調動學生口語交際積極性的能源。沒有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哪來的妙語連珠?
要讓學生保持口語交際的熱情,教師就要善于捕捉他們生活中的焦點話題。比如,教授口語交際《學會贊美》這一課時,我以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引入交流話題,讓孩子們爭當聰明的喜羊羊。低年級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他們喜歡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聽、說、讀、寫的學習活動。在這個階段,學生主要發(fā)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現(xiàn)自己真情實感的語言功能,口語交際訓練就是要促使這些語言功能發(fā)展。如果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單調地構思交際的內容,那么口語交際會成為學生最痛苦的事情。教師要利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事情,創(chuàng)設交際的機會,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接觸大自然、與人交往、去聽廣播、看電視、閱讀書籍、開展各種活動,如,講故事比賽、朗誦、演講、小品表演、課本劇,等等。只有以激發(fā)學生說話興趣為突破口,創(chuàng)設時機,學生才會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周圍的人,在了解的過程中進行語言交流和思想溝通,變得敢說、敢做、敢表現(xiàn)自我,從而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二、三人合作,強化交際意識
人際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溝通。筆者在課堂上引入“三人小組合作學習”機制,目的是讓學生在交往中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理解他人,互助互學,共同進步。同時,讓學生要從小事做起,認識到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真誠才能打動人,真誠才能換來與別人的合作和溝通,才能形成小組凝聚力和競爭力。
在“三人小組合作學習”中,筆者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以下四種意識和習慣:一是平等意識,雖然每組都有不同學習層次的同學,但合作沒有人格的高低貴賤之分,要以平等的身份進行交往合作,不要過分自卑和自大,否則會影響“三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二是寬容的意識,要學會用放大鏡看小組成員的優(yōu)點,學會與自己性格不同的人合作,互學互補、處理好競爭與互助的關系,更好地完善自己,而不能斤斤計較,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三是相互支持的意識,“三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合作行為,來而不往非禮也,只想單方獲得別人的支持是不能長久的,所以三方都要付出和奉獻。四是誠信的意識:古人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名言,和小組成員交往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設法實現(xiàn),以免失信于組員。
三、教授方法,培養(yǎng)交際習慣
一些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在新環(huán)境中比較拘束,適應較慢。在異性和非同齡人面前會有些緊張,不夠大膽,不主動交往,甚至少數(shù)學生有自閉心理。人際交往能力和方法的欠缺是影響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因之一,不少學生缺乏交往的方法,尤其是成功的方法。他們想關心人,但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人,可怎么也開不了口或詞不達意;交友的愿望強烈,卻總感到沒有機會。這些情況阻礙學生和他人交往的順利進行。我利用不同主題的口語交際課教授學生交際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時,筆者先假扮一個邋遢、無理的人,讓學生評出筆者不受歡迎的地方。然后,筆者又讓他們說說受到歡迎應該做到哪些方面?學生說要舉止大方、溫文爾雅、開朗活潑,讓對方覺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輕松、舒服的;同時要謙虛,待人要和氣,尊重他人,心平氣和、不亂發(fā)牢騷,否則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在教學《學會贊美》時,筆者教學生要注意發(fā)揮語言的魅力,對受創(chuàng)傷的人要給予安慰、對失敗的人要給予鼓勵、對成功的人要給了祝賀、對有困難的人要給予關懷。在教學《理解萬歲》課時,筆者讓學生體驗移情換位,請家長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長,創(chuàng)設孩子與家長的日常生活情景,表演出家長面對孩子學習不努力時會怎樣、孩子面對家長的嘮叨會怎樣。家長在表演中體會了孩子渴望理解的心聲,孩子在表演中體恤了父母的期望和愛,最終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種共同需要的愛,那就是“理解”。
四、營造氛圍,鍛煉交際能力
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惫P者充分利用學校“體育節(jié)”讓學生接觸群體活動。競技比賽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更需要膽量,這種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筆者鼓勵學生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學生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友誼的伙伴。同時,筆者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和家長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旅游是一種開放性活動,交際也是開放性的,兩者相通。旅游結束時,學生的見識廣了,朋友多了。這樣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性情,也可以培養(yǎng)興趣,開放胸襟,提升學生的交際水平。每次搞完活動,筆者都趁熱打鐵,馬上組織“分享會”,讓學生用心收集交際素材,用心感受活動的感人之處,只有用心體會才會發(fā)現(xiàn)事物的多姿多彩,發(fā)現(xiàn)人的可敬可愛??谡Z交際有廣闊的天地,小到教室窗口,一花一草,蟬鳴鳥啼;大到窗外,云涌霞飛,宇宙萬象??谡Z交際教學只有變封閉為開放,學生才會由“要我說”變成“我要說”,主動地說出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把口語交際當成一件趣事,養(yǎng)成隨時想表達的習慣。
隨著年齡增長,小學生的交際范圍越出了家庭和學校,人際交往逐漸成為他們的主導活動。他們的口語交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于是,筆者在動態(tài)的口語交流中培養(yǎng)其聽說能力,在不斷的歸納、分析、評價中發(fā)展其思維,提高他們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除此之外,筆者還特意組織各種人際交往的活動,如“假日互訪”,要求學生在假日中互相走訪,了解同學在家里學習生活的情況;“小小營銷員”活動,學生模擬市場營銷員,努力推銷自己的“產品”;“焦點辯論”以學生關注的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展開唇槍舌戰(zhàn)?!案卸鞴适路窒頃苯o學生提供一個心靈感動的空間,把生活中的每一點感動記錄下來,與小伙伴分享生活中的動人故事,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情感,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只有引導學生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學生才能在豐富的生活中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能力是在一個團體、群體內的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當學生們走上社會的時候,他們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在與人交往中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就達到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重任與使命。
(責任編輯: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