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文
幸虧每個人都知道廣告不是真的,廣告只是把他們產(chǎn)品最好的部分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一個汽車廣告中說他們汽車上的兩個安全氣囊,增加了一對男女的“戀情”,這對男女的戀情要靠安全氣囊來增進,確實是匪夷所思。氣囊對戀情如何個“增進”法?增進前后到底有什么差異呢?廣告是不負責解答的,因為,其實是沒有解答。
一個令人噴飯的健胸隆乳廣告,上面寫的“一暝大一”五個字,無疑是借用一首閩南語搖籃曲的歌詞,只是這里用的“”是英寸,不同于臺寸。如果照著廣告的說法,一個女子擦了這個軟膏,那四十天之后,豈不成了超級哺乳動物了嗎?
當然是不可信的,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面對廣告,都是一笑置之,絕不會去探究的。但吊詭的是,廣告對商品的促銷,確實有積極的作用,飲料、嬰兒食品、高級服飾乃至家用電器的銷路好壞,很少是因它的品質(zhì),而是由它廣告的大小及密集程度來決定。
暑假到來,媒體上打出許多語言補習班的廣告,電視上一個金發(fā)美女用生硬的國語說:“讓孩子早點習慣兩種語言。”她把兩種的“種”字念成第四聲,使學外國語言變成孩子的“重擔”,這一點確是道出了廣告后面的實情。雙語甚至多語教學在某些社會是必要的,因為那個社會通行著兩種或多種不同系統(tǒng)的語言,而在臺灣,除了時髦,雙語其實沒有什么作用的。一個暑假學了幾句諸如“一只鳥會飛得高”的英語,回到他生活的環(huán)境,因為無處使用,一下子就都給忘了。何況既學習外語,就應(yīng)該跟真正的外語專家學,一個金發(fā)白種美女,必定是外語的專家嗎?
這樣說廣告,好像有些“反商情結(jié)”的意味;其實不然,我其實是很喜歡看廣告的。在報紙雜志上的廣告,通常都做得很好,因而令人目奪神移。廣告上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雖不可盡信,但仍然提供了不少的實際資訊。譬如這部車的馬力是多少,扭力是多少,風阻是多少,廣告讓我們知道選購商品應(yīng)該知道而我們常常忽略的事情。電視上的廣告有些真的令人心煩,譬如在吃晚餐的時候,一個女人告訴你便秘是痔瘡的前兆之類的;但大多數(shù)都還好看,至少比大部分的連續(xù)劇及某些綜藝節(jié)目好看。
有些廣告充滿了巧思,有些廣告則以磅礴的氣勢著稱,有些廣告則細膩而充滿了人情味。有一個汽車廣告做得真好,那部汽車跟著主人慢跑,陪著主人跳舞,主人在它的大燈前吹熄了一支火柴,車燈隨即亮了,好像是火柴點燃似的,車子不再是物體,而是一個和人一樣有情感但比較淘氣的孩子了。
另一個信用卡的廣告,則讓人充滿了無盡時空的聯(lián)想。一對東方面孔的青年男女,在異國的大城市里遺失了錢或信用卡之類的,他們到印有標志的公司去尋求幫助,他們一推開公司的大門,鏡頭近處抬起一個含著笑容的女性臉部的特寫,廣告進行到這里便停止了。它告訴你即使在外國,也會得到那個品牌的保護;但我的聯(lián)想?yún)s不止如此,由于光線是從比較低的角度打出來的,那個女子的笑臉就帶有某種宗教里的神秘氣氛。每次我看到這里都倒抽一口冷氣,我想象中的那個女的會緩緩地說:
“啊,你們來得正好,我在這里等了一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