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露青
開始接觸《烏拉尼亞》,是因為它的名聲,或是因為我見識短淺,以前我很少在書店發(fā)現(xiàn)勒克萊齊奧的身影。起初,我還想這樣一個不出名的作者,為何也能得到諾貝爾獎,不過看過他的書后,我才覺得我的膚淺與天真或者真如翻譯家董墻所說:“從某種程度上講,勒克萊齊奧的兩大特點——世界情懷與超現(xiàn)實,都是我國大多數(shù)讀者的盲點。”
《烏拉尼亞》此書,描繪出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國,一切都回到人的靈性尚未被物質(zhì)與文明玷污的混沌之初。而這種猶如桃花源般的社會,也正是我心中所向往的??煽吹綍暮蟀氩?,發(fā)現(xiàn)這理想世界在人類社會的圍攻下無奈被迫遷移,我的失落之情隨著書的尾聲漸進而逐漸增加。我討厭那朗波里奧的研究員和主人公的情人達莉婭及其前夫,我不知我為何如此,我本應(yīng)該寬容地看待他們,況且他們只是書中的角色,或許是我不知不覺已將自己融入此書中,以致至今仍對此書念念不忘。我嘗試像坎波斯的村民一樣,在一個寧靜的晚上去仰望天空,盡管有人會覺得很可笑,盡管我知道四周不管有多寧靜,總會忽然有一絲雜音在打擾我,盡管我知道即使在深夜,天空仍會被燈光所照亮,盡管我知道無論把眼睛睜得多大,也無法看清天上的星星的閃動,盡管……盡管……現(xiàn)在不可能,我也想在我有生之年,像勒克萊齊奧先生一般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國。去仰望天空,勒克萊齊奧先生的書令我更加堅定信念。
書中所寫的烏托邦式理想王國與《禮記》中描敘的大同社會也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因大同社會否認人的精神和靈魂,所以顯得不足。
在讀過勒克萊齊奧先生以往的作品,發(fā)現(xiàn)此書延續(xù)了他一貫優(yōu)美的文風(fēng),充滿詩意的文筆,他對詞語的敏感,生動鮮明刻畫每一個場景,從中我可以獲得充分的美的享受。
“烏拉尼亞”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愛與美的女神,同時也是司掌天文的繆斯,象征著飛翔的精神。所以從這部小說的題目看出是意在突出夢想的美妙與神奇。
書中,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是“不知何日,也不知何時”,也許是因為書中反復(fù)出現(xiàn),雖然不太懂,只知這是現(xiàn)實中的人們面對時間的迷茫。
書中的點點滴滴,不僅只寫理想國,而在寫這生命存在的意義,不是平庸地活著,而是高高地飛翔。這也正是一開始題目所告訴我們的。
被法國總統(tǒng)薩科奇評價為“世界的兒子”“一名偉大的旅行者”的勒克萊齊奧先生,雖出生在法國,但仍記著自己的祖籍是毛里求斯,記著毛里求斯才是他真正的歸屬。他對自己國家的熱愛,忠誠于自己國家。
一個作家不管他的作品寫得有多好,始終不及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作家來得優(yōu)秀。
我尊敬勒克萊齊奧先生,并不因為他的作品,他的名聲,而是他那種高度的道德性,那種深刻的人性。
再次輕輕蓋上《烏拉尼亞》,仰望天空,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