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魔力
2009年5月30日,繼2008年華慶歸國后的首次個展《人的奧義書》后,再一次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798藝術區(qū))舉辦個展;《思維的魔力》——華慶2009新作展。擺放在室外的大型魔方,鮮艷的色彩顯然已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呼應著畫廊外墻上斗大的“E=MC”字樣,為此展拉開序幕。
紅猩猩的畫家
華慶-一位被稱為畫人猿或者猿猴的畫家,筆下紅色猩猩的形象在人們心中顯然已無可取代。對他而言,猩猩這個形象其實是一種借用,藉此來象征人類,進而對更多有關生命、死亡、愛、平等、自由等更為廣義的人性終極議題來進行反思。然而在此次新作展中,更添加了許多元素,像是雕像、石頭、和動物(如鳥、犀牛、斑馬等等)。觀看華慶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探討主題已從對人與自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問題,提升到人與整個世界的關系。
“準則”與“轉換”
在“準則系列”中,黃色尺子在黑色背景中特別醒目,獨為畫作增添幾分形式感。與猩猩、斑馬在色彩上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又有幾分對話的意思。此外,另一個鮮明的主題“轉換系列”創(chuàng)作,讓人再次感受到他獨特的思考及創(chuàng)造力。背景中有許多符號像繁星點點掛在夜空,靜觀下他們好像也在移動一般。也許世界就像是一個永遠也轉動不完的魔方,所有的政治,宗教、文明,矛盾、智慧、生存,死亡糾結在一起,他們在不停運動著,相互斗爭,而又共同相處。
直指真理的目光
本次展覽除了最新的平面繪畫外,還有精彩的雕塑作品。佇立于入口處的是一個高達2.5米的紅色猩猩,一進門就感受到奇異的震撼。伸長的巨大手臂直逼觀者,正用一種理性、思考,銳利的眼神審視眼前的事物。緊接著進入一個煙霧彌漫的主展場,一件類似猿人形象的雕塑將帶著觀者回到人類遠古起源,文明混沌未開的世紀。巧妙的是猿人眼睛直射出來的紅色激光,直指著真理“我思故我在”的墻面,讓觀者感受那種原始文明無解的巨大震懾力。
“猩猩”——喚起我們潛藏于內心深處的原始力量
亞洲藝術中心李宜霖提到:“華慶是一位始終堅持真理探索的藝術家。他將蕓蕓眾生還原成人類最初的形象-“猩猩”,喚起我們潛藏于內心深處的原始力量,以足夠的真誠和勇氣來反思現(xiàn)代所謂文明的真正意義;他跨越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在趨于復雜偏離本質的社會里,他以猩猩的原始姿態(tài)揭示人類文明的演變歷程。他的畫面有種使人不斷思考的力量,因此我深信在未來的發(fā)展性是充滿期待的!”
“拓”北大資源學院漢字藝術系師生作品聯(lián)展
由著名策展人李鐵軍先生總策劃,羅麗博士策展的《拓/2009北大資源學院漢字藝術系師生作品聯(lián)展》于2009年6月16日~7月6日在北京當代藝術館(MOCA Beijing,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大興莊500號)舉行,這次展覽是自1985年,中國當代藝術運動誕生的中國現(xiàn)代書法經(jīng)歷二十五年的發(fā)展后結出的碩果。
“意派——世紀思維”當代藝術展
5月31日,由高名潞先生策劃,今日美術館,墻美術館,紅磚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意派——世紀思維”當代藝術展在今日美術館和墻美術館同時開幕。此次展覽分為“人、物、場”三個部分,分別表現(xiàn)意思、意見,意在三個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八十位藝術家,攜二百余件作品參加了本次展覽,作品囊括了繪畫,雕塑,裝置,建筑、影像等不同媒介。今日美術館還特別推出了長期陳列展,展出蔡國強、徐冰、谷文達、黃永砯,張洹、張培力等六位藝術家的作品。
“成吉思汗的子孫——中國游牧蒙古人”阿音個展
1998年至2008年,整整十年時間,蒙古族攝影師阿音都在全心全意做著一件事——尋找中國游牧蒙古人60年的生存之路,用肖像藝術書寫本民族人文歷史。這十年貫穿著一組數(shù)字:投入家資,拍攝二十多萬張傳統(tǒng)底片,搜集幾百萬字文字資料,凝結成即將消逝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圖景。
大河畫廊
時間:2009年6月28日--2009年8月20日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qū)中二街D06
電話:010--59789058
郵箱:mr@mrgallery.com.cn
太和藝術空間盛大開幕
2009年6月26日,北京太和藝術空間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并展出了東方涂欽、傅澤南、唐承華三位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太和藝術空間董事長賈廷峰先生,太和藝術空間藝術總監(jiān),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關之明先生,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何秀范女士,泰中藝術家聯(lián)合會會長蔡義批先生,美國明尼蘇達藝術博物館董事,洛克藝術博物館董事長、藝術品收藏家Mr.Jerry,臺灣收藏家協(xié)會主席張建富先生,中國當代藝術的奠基人、著名策展人,哈佛大學博士高明潞先生等參加了開幕剪彩儀式。
荒徑——李槍版畫作品展
記得每到秋天最后的日子,原本生長在土地上的莊稼倒下了,少數(shù)幾棵孤獨的站著的莊稼也將在燒荒的野火中化為灰燼……泥土終將成為泥土本身的樣子。
像農(nóng)民一樣年復一年的耕作,從自然的植物中選擇種子作為基本的意象——玉米。簡單有序的肌理,富有變化的重復,用泥土一樣的紅的、黑的、棕色的顏色,記念性地拓印下它們的外形和輪廓,就像千年不變的土地,年復一年的重復著同樣的痕跡和荒涼。我相信何爾德林的詩句——充滿勞績,但人詩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我相信這充滿刻痕的荒徑一定是通向下一個季節(jié)的道路。
李槍
藝術走入生活索維婭國際藝術村啟動儀式
索維婭國際藝術村于2009年5月30日在北京成立,主要致力于推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將文化藝術融入生活。機構包含國際藝術家駐村交流計劃:論壇,學術交流,學院創(chuàng)意大賽;文化藝術節(jié)等,推動文化藝術生活化,以期打造國際藝術交流平臺。索維婭國際藝術村位于北京市大興區(qū)采育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的恒盛·波爾多小鎮(zhèn)內,為藝術家提供相關的配套設施,提供良好的國際藝術文化交流項目,提供國內外藝術家擴展與延伸其專業(yè)的聯(lián)系機會,并透過與國外藝術家的互動提升其相關領域的學習,更好地為藝術家服務。
配合國際藝術家駐村藝術交流計劃,索維婭國際藝術村會辦理不同類型的推廣活動,包括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藝術家工作坊、藝術家進入校園、兒童藝術教育課程,大眾體驗藝術家生活等,并提供國際策展人、藝術院校,機構團體來訪交流與參訪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