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英
小學語文教材中,“情感型”課文占了比較大的比重。所謂“情感型”課文,指的是那些人文情感特別強烈,適合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課文。它們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語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供了很好的載體。
在文本解讀中走向言意共生
教師在解讀任何一篇精美文章的人文情感時,要在體驗的基礎上,提煉文本的意義內(nèi)涵,將初步的情感通過言意一致的閱讀過程,轉(zhuǎn)變?yōu)檎鎸嵉母形?,才能使文本的解讀飽滿而有力。例如,很多教師在解讀《船長》一文時,讀到的是船長哈爾威的舍己救人,但僅有這點是不夠的。作為一名船長,哈爾威的個性品質(zhì)和人格魅力,應當體現(xiàn)在對全船人員的生死決策上。譬如對于船長決策時簡短有力的對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文意解讀:
(1) 決定棄船。面對災難,船長首先問機械師,了解船的情況,為棄船逃生的決策提供了基礎。問題無一多余,可見船長的果斷和沉著。
(2) 是否可行?船長接著問大副,了解整個船的實際情況,一個“夠了”,為棄船逃生的方案提供了可行性。20分鐘,全船600余位乘客逃生的可能性,不僅來自船長精確的計算,而且來自船長幾十年的豐富經(jīng)驗。
(3) 怎樣逃生?一句簡短有力的話——“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震耳發(fā)聵。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哪個男乘客和船員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可以開槍打死他!其實,決策的一剎那,船長已經(jīng)毅然決然地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船長的恪盡職守、果斷沉著,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本解讀,實現(xiàn)言意統(tǒng)一,對于強化理解人物性格,深化感悟文本價值和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潛心涵泳中走向言意共生
“情感型”課文中,有不少語義豐富或是深刻的重點詞句值得品味感悟。對這些蘊含豐富的詞句,教師要在關注言語形式的新穎性、獨特性的基礎上,尋求人文教育的最佳落腳點。因為,文本內(nèi)容的精彩處、語言的經(jīng)典處,往往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遣詞造句的功力,同時也蘊含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價值。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與文本密切接觸,沉潛于文本語言的深處,鑒賞玩味,潛心涵泳,領會其中的獨特意義和情味。
【教例】《珍珠鳥》教學片段
師:珍珠鳥淘氣、美麗、可愛、嬌小還膽小,作者可喜歡它了。在文中,作者用了三個帶“小”的詞語形容珍珠鳥。(出示:小腦袋、小紅嘴、小家伙)聽老師讀讀這三個詞兒。(讀出兒化音)什么感覺?
生:用上這三個帶“小”的詞語,讓人感覺珍珠鳥的確是小巧玲瓏的。
生:讀的時候帶上“兒”字,讓我感覺珍珠鳥更可愛了!
師:課文中還有好幾處地方稱珍珠鳥為“小家伙”?請大家讀讀。(出示文中帶“小家伙”的四個句子)
師:“小家伙”是對人的稱呼,這兒為什么稱珍珠鳥為“小家伙”?現(xiàn)在請你們把“小家伙”換成“珍珠鳥”,再讀一讀,比一比,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用上“小家伙”,讓我感覺作者把珍珠鳥當作自己的孩子了,很愛它!
生:用上“小家伙”,看出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文章顯得很有情趣。如果換用“珍珠鳥”,句子就像一杯白開水,毫無滋味。
上述教學立足文本語言,精心玩味三個帶“小”的詞語,比較品讀“小家伙”的四個句子,學生在潛心涵泳中,讀出了文字背后蘊含的感情,提高了語言的鑒賞和運用能力。可見,“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只有從語言形式上來把握人文情感,才能夠真正激活閱讀。
在入境想象中走向言意共生
“情感型”課文的語言生動形象,深藏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我們可以把文本語言想象成畫面,再觸摸到作者的情感,這對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言的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美好細膩的情感乃至語言的表達能力,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例】《“蟻國英雄”》教學片段
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場怎樣的大火?
生:這是一場可怕的大火。熊熊的烈火在草叢蔓延,形成了一片火海。濃煙滾滾,嗆得人直流眼淚。熱浪撲面而來,好像要把整個世界吞沒!
師:是呀,這真是“火神肆虐、火舌舐動”呀?。ǔ鍪驹~語,齊讀)這一刻,對于區(qū)區(qū)弱者——螞蟻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意味著它們即將葬身火海;意味著它們將會失去生命;意味著這個螞蟻家族將全軍覆滅。
師:在熊熊烈火中,萬萬沒有想到,螞蟻們像雪球一樣飛速地滾動著、滾動著,它們要穿越火海,遠離火神。在熊熊烈火中,我們仿佛看見了……仿佛聽見了……仿佛聞到……(學生靜思片刻后回答)
生:我們仿佛看見了火山在熊熊地燃燒,一團黑風正沿著山脊流動,蟻團在迅速地滾動、滾動;我仿佛聽見了刺里刺啦的燒焦聲,這聲響是外層螞蟻肝膽俱裂發(fā)出來的聲音!我們仿佛聞到了一股股燒焦的味道撲鼻而來……
這一教學片段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蟻團突圍時的情景,將文本語言伴隨著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之中,從而把句子表達的感悟、思維(想象)的拓展,情感的震撼巧妙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在聯(lián)系語境中走向言意共生
在“情感型”課文的教學中,利用語境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內(nèi)在的、隱藏的情味、意蘊、理趣和氣脈等。
【教例】《桂花雨》教學片段
師:(出示: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你被哪個詞深深吸引了?
生:沉浸。
師:想象一下,你仿佛聞到桂花的香氣在哪里飄蕩?
生:桂花的香氣在村子的上空飄蕩;桂花的香氣在村子里飄蕩;桂花的香氣在家家戶戶房間里飄蕩。
師:“全年”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整年的意思。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生:春天、夏天、冬天怎么會有桂花的香氣?
生:這三季我們可以吃桂花糕,喝桂花茶,都能感受到它的香氣。
師:讓我們一起想象當時的一個畫面吧!(出示句式:盛夏的夜晚,村頭的老槐樹下;寒風凜冽的冬夜,鄰家張奶奶家?搖?搖?搖?搖?搖。)(生小練筆,交流)
師:讀著聽著,你僅僅聞到桂花香了嗎?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還感受到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友誼;濃濃的鄉(xiāng)情;淳樸的鄉(xiāng)情。
《桂花雨》一文寫了臺灣女作家席君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鄉(xiāng)情的眷戀,對孩提時代的懷念。文本表面是濃濃的搖花樂,其實字里行間流淌的是淡淡的憂愁。以上教學片段根植于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找準了言意共生點,著力抓住表情達意的字眼“沉浸”“全年”“整個村子”展開教學。這樣立足文本的整體意境,在語境中錘煉、體會那濃濃的情感。只有站在整體的高度,才能做足“言意兼?zhèn)洹钡木省?/p>
在深層對話中走向言意共生
對話,并不是簡單的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而是圍繞文本展開的將沉默著的文字還原、活化、復蘇的過程,是師生間敞開心扉、真情交匯、精神契合的詩意之旅。要使“情感型”課文教學感人,在于心靈深處真誠地對話,或是移情體驗后的感同身受,或是切身體察后的真情告白,或是潛心涵泳后的心領神會。在逐層推進的深入對話中,理解得以深化,感受得以深刻,情感得以升華。
【教例】張祖慶老師的《我盼春天的薺菜》教學片段
師:夜色越來越濃,小動物都已經(jīng)回到媽媽的身邊,但是女兒卻久久沒有回到家。母親在村口會焦急地怎么呼喚?她又在擔心些什么呢?……
又冷又餓、非常孤獨地在田野里游蕩的小女孩,聽到了母親聲聲的呼喚,她多么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呢?……請大家拿起筆,這邊四排同學寫母親想對女兒說的話,就接著這句話:(大屏幕出示)“孩子,你怎么還不回家啊……”往下寫;那邊四排同學,寫小女孩此時此刻很想對媽媽說的話:“媽媽,不是女兒不想回家啊……”接著往下寫。(在低沉凄涼的音樂聲中,學生靜靜寫話)
師:孩子們,讓我們停下手中的筆,一起走進那個無比寒冷的黃昏,一起走進那片讓人恐懼的田野。(對著屏幕深情地)“田野里升起了一層薄霧,夜色越來越濃,周圍靜得可怕。我聽見媽媽在村口呼喚著我的名字”媽媽是怎么呼喚的?
教學中,張老師利用文本營造了傾訴的情懷,搭建了語言表達的平臺。師生全身心地置身于情境之中,深層的對話更為洋溢在課堂中的情感推波助瀾。由于教師到位的鋪墊,學生已分不清此時置身在課堂還是荒野,也分不清文字是我之文、彼之文了,母親一聲又一聲的深情呼喚,強烈地撞擊著女兒的心房,而女兒一句又一句令人心酸的真情告白,也同樣打動了母親的心。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得到了有機的整合,言意得到了高度統(tǒng)一。
在遷移抒寫中走向言意共生
只有在語言的遷移抒寫中,才能更深切地感悟到遣詞造句之真義,謀篇布局之技巧,繪形摹狀之韻致,表情達意之魅力……語言與精神同根互生,精神越充盈,語言就越暢達、越適切、越具有感染力。
【教例】 《孔子游春》教學片段
師:水僅僅只有這四種美德嗎?孔子還會怎么說?模仿文中的句式寫一寫。(生寫后交流)
生:水包容萬象,親吻人間所有事物,它好像有博愛的思想;水清澈透明,一望見底,它好像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水勇往直前,從不停止,它好像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水源源不斷,汩汩流淌,它好像有無窮的活力……
師:說得太好了!孔子對水懷有什么情感?
生:孔子對水滿懷贊美之情、感激之情,還有敬仰之情!
師:是啊,在孔子眼中,水是什么?
生:在孔子眼中,水是親愛的母親,水是敬愛的老師,水是知心的朋友……
語言文字所描述的顯像情景是有限的,但如果加入遷移抒寫,便會衍生無窮的意境。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簡簡單單幾個問題,引導學生以課文內(nèi)容作為寫的范本,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彼此交融,文本語言遣詞造句之真切,表情達意的魅力,被學生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拓展反哺中走向言意共生
一個文本,即使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完整結(jié)構(gòu),也會留下許多有待確定的空白。在教學時,拓展必要的文本(信息),促使文本間互相闡發(fā),形成互相補足的理想效果,將有利于學生對文本難點的理解和對情感的把握,文本的意蘊才得以最大限度地提升。
【教例】 《珍珠鳥》教學片段
師:一只本來怕人的珍珠鳥,因為信賴,變得與人親密、友好。老師讀了課文,深有感觸,寫下了我的一點感受:(出示并配樂朗讀:信賴緣于一份關愛,一份呵護,也緣于寬容。只要我們心中充滿了愛,善待身邊的每一種生靈,就會看見它們出自天性的自由和歡樂。也許有一天,我們漫步原野,會有飛倦的小鳥在我們肩頭歇腳,會有美麗的蝴蝶在我們頭上扇動翅膀,會有可愛的梅花鹿,從遠方的小山上向我們歡快地奔來……播放一組人與動物和諧友好的畫面)我想,同學們和我一樣,一定對“信賴”又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誰來說說你對“信賴”的一點感受?(出示:信賴,?搖?搖?搖?搖。生練寫,交流)
師:同學們體會出了這么多對“信賴”的感受,真好。是呀,只要有信賴,老師相信不僅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里,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你、我、他都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美好的境界。
教學中,教師展示自己的讀后感受,這樣的拓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觸發(fā)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提升了他們的人生感悟。這樣的拓展反哺是基于文本、服務文本的,文本深藏的人文情懷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
“情感型”課文教學中的語言形式與人文情感,不僅僅是簡單的呈現(xiàn)與被呈現(xiàn)的關系,它們是水乳交融、和諧共生的。“言意共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的、文化的、生活的、生命的內(nèi)涵。“共生”會形成一種“力”:一種言語的力、意念的力、生命的力;一種個性的彰顯、靈性的飛揚、嶄新的生命的成長。抵達“言意共生”的境界,語文就真正成了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
(作者單位:海門市東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