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志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指出:“最主要的資源是思想政治教科書”。翻開課本,我們就可以看到,課本編排有序、知識與能力銜接緊密。為了配合文字,課本還配有許多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與課本內(nèi)容密切相連,或者說從某個角度完美地詮釋了課文內(nèi)容。筆者認為,作為教材重要資源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插圖,將對教材的理解產(chǎn)生不言而喻的助推作用,也必然能夠?qū)а莩霾簧俑咝Ф实慕虒W課來。但有點遺憾的是,據(jù)筆者所見,這些插圖的真正利用率卻并不高,有的老師在課上甚至對插圖提也不提,更不用說去使用它了。但筆者在教學設計中,總是千方百計地將插圖這個寶貴資源作為備課內(nèi)容的一個有機部分,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插圖的利用可以有多個方面,下面僅以《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談談自己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都知道,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導演會在晚會一開始就營造起一個歡樂、祥和、熱烈的氛圍,觀眾在這樣的氛圍中會因為情緒感染而興致勃勃;同樣,一堂政治課,如果教師也能營造一個溫馨合適的環(huán)境,學生就會在這樣的情境中提高求知的欲望。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利用課本上的插圖來設置情境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效果頗為不錯。比如,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有10余幅插圖:《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元妃省親》、《合十禮》、《哈達》、《唐人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馬賽曲<雕塑>》、《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鐵人精神》《贛南山村的婚俗變遷》等。這里既有古代的也有現(xiàn)代的,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既有漢民族的也有兄弟民族的。每一幅插圖都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引導學生對這些圖進行整體理解探究的時候,同學們就會感受到文化對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眾多插圖的組合構(gòu)建的文化氛圍其實就是一個色彩絢麗的文化情境,在這種情境熏陶下,學生也就能深深感受到心靈的強烈震感,感受到優(yōu)秀文化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的影響不僅是潛移默化的,而且是深遠持久的。試想,如果在與學生共同學習中,放棄了對這些精致插圖的研究和賞析有多可惜!再如《走進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里有這樣幾幅反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畫面:《殊途同歸》、《一件也不能少》、《劉姥姥說:“在大觀園也沒見過這樣的排場?!薄愤@種“算命”、“電腦算命”、“燒紙錢”等場面是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遇到的,課本將其集中在一頁紙上,反面文化的濃縮構(gòu)成的污濁情境像一面警鐘,會引起學生的深思和警覺。如果能再讓學生適當?shù)剡M行一番探討,相信學生能就此增強不少思想免疫力。
二、引發(fā)聯(lián)想
所謂聯(lián)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它相關的人或事物。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中許多精致的插圖都可以引導學生對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通過聯(lián)想,進一步加強對課文內(nèi)涵的深刻理解。比如,在學習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教本上有“異彩紛呈,交相輝映”多幅插圖。我們可以從《跆拳道》、《武術》中聯(lián)想到我國的南拳北拳,少林武當多個門派;從《故宮》、《泰姬陵》、《巴特農(nóng)神廟》等圖片中聯(lián)想到世界各國不同時期風格迥異的建筑;從《中文書籍》、《英文刊物》、《俄文報紙》插圖中聯(lián)想到全世界有多少國家和地區(qū)就有多少以文字作為文化基本載體的報紙雜志;從《爆竹聲聲迎新春》、《流光溢彩迎圣誕》的插圖中聯(lián)想到世界各國五花八門的節(jié)日,特別是具有我國漢民族特色的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元宵節(jié),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有傣族的“潑水節(jié)”、彝族的“火把節(jié)”、苗族的“龍船節(jié)”?侗族的“摔跤節(jié)”等等??傊?通過這些聯(lián)想,學生就能更能領略到世界文化的豐富燦爛、博大精深。如果上課時不去引導學生聯(lián)想,僅僅就插圖來欣賞插圖,學生的眼界就會明顯地受到限制,思維的空間也就狹窄了許多,其感受也不會有那么刻骨銘心了。同樣,在第四課《文化的傳承性與文化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中,有這樣兩幅圖:《京劇》、《書法》。為了能展開聯(lián)想,筆者讓學生回憶他們所能了解的劇種,不少學生聯(lián)想到了南通的通劇、安徽的黃梅戲、上海的滬劇、無錫的錫劇、揚州的揚劇、蘇州的評彈、河南的豫劇等等;對于《書法》這一插圖,學生更是浮想聯(lián)翩,他們想到了古代的小篆、大篆、甲骨文、楷書、行書、草書、還由此聯(lián)想到眾多古今著名的書法家。因為聯(lián)想豐富,也就深入地體悟到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及其千百年來綿延不斷地繼承性,為下一堂課學習《文化在繼承中發(fā)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三、激起思辨
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要像《高中思想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的那樣: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教本中的一幅幅插圖就是一個個生動形象的范例,我們緊緊抓住這些范例,讓學生去識別、比較、探究,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討論甚至辯論。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問題是越辯越明的。筆者經(jīng)常在課堂上給學生辯論的機會,只作“壁上觀”,一開始不參與任何意見。因為在這種時候,教師的發(fā)言往往帶有結(jié)論的性質(zhì),對學生深入地探究反起到了阻止的作用。例如,教本第93頁有幅《文明上網(wǎng)》的插圖,插圖的右首還有《全國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但是,學生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方說:網(wǎng)絡文化是當今非常時髦的一種文化,但網(wǎng)絡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只要我們自己堅持綠色上網(wǎng),文明上網(wǎng),就會有百利而無一害;一方說:事情并不如此簡單,這些大道理我們也懂,但是真正上了網(wǎng),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像玩游戲就是如此。為此,雙方各執(zhí)己見、相持不下。這時,筆者并沒有息事寧人,反而是“挑起事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足夠的證據(jù)。經(jīng)過反復辯論,大家終于認清了,文明上網(wǎng)的關鍵就是要有很強的自制力、自覺性,要自覺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健康上網(wǎng)。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中精致完美的插圖是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是教學不可多得的好幫手,我們決不能等閑視之,應該將其充分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