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旭
從兩岸雙向“三通”變成現(xiàn)實,到“胡錦濤的六點意見”的出爐,看似只有區(qū)區(qū)16天的時間,但中央的謀篇布局,早在這一年的春天即可看出端倪
18年來,作為兩岸唯一沒有落下每次“海協(xié)”“?;眳f(xié)商的采訪者,臺灣《中國時報》主任記者王銘義卻在2008年連“栽”了兩個跟頭。
第一次發(fā)生在這一年的春天,報道完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之后,王銘義判定胡錦濤不會在4月中旬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會見臺灣地區(qū)當選副領導人蕭萬長,遂收拾行囊前往泰國普吉島度假。人剛到曼谷機場,就接到蕭萬長方面的電話——胡錦濤將在博鰲會見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理事長身份出席論壇的蕭萬長——王銘義只好放棄休假,趕赴海南博鰲。
第二次發(fā)生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
在當天舉行的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30周年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作主題發(fā)言時,提出了后來被稱作對臺綱領性文件的“胡六點”。
“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tǒng)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胡錦濤此言一出,震動的遠遠不止兩岸四地,國際輿論亦對此高度關注。
王銘義收起筆記本,準備步出人民大會堂時,喃喃自語,“又沒想到”。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前所長、資深研究員李家泉表示:“胡六點”昭示著大陸對臺政策的第三次戰(zhàn)略性調整。
“胡六點”起源何處?
在為《中國新聞周刊》解讀30年前那份對臺政策綱領性文件《告臺灣同胞書》之時,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挑出了其中的關鍵詞:“三通”。
30年后的2008年12月15日,兩岸雙向“三通”從理想變成現(xiàn)實,“對臺政策也就有了調整的必要”,殷存毅說。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胡六點”將政治議題放在了最為重要的位置上。這顯然與過去30年間,兩岸協(xié)商的基本原則有所不同——先經(jīng)濟、后政治,先易后難,一直是兩岸協(xié)商的默契。但隨著協(xié)商的深入,“政治議題就成為繞不過去的門檻”。李家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兩岸雙向“三通”變成現(xiàn)實,到“胡六點”的出爐,看似只有區(qū)區(qū)16天的時間,但中央的謀篇布局,早在這一年的春天即可看出端倪。
2008年3月22日,中國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和蕭萬長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戰(zhàn)中勝出。4天之后,胡錦濤與美國總統(tǒng)布什通話時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xié)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我們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xié)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xié)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開創(chuàng)兩岸和平發(fā)展新局面。
李家泉當時已經(jīng)注意到,胡錦濤兩次談及半年前已被寫入十七大政治報告的“和平發(fā)展”。學界之前已有討論,“和平發(fā)展”在邏輯意義上亦包含了“和平統(tǒng)一”。
4月29日,胡錦濤在北京會見老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并提出新時期兩岸關系的16字方針: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為年底“胡六點”的推出,提前搭好了框架。
12月17日,剛剛參加完兩岸“三通”天津站啟動儀式的連戰(zhàn),取道北京轉往杭州,再到上海參加第四屆國共經(jīng)貿文化論壇之時,在北京金融街下榻的酒店里接受了臺灣《中國時報》記者王銘義的獨家專訪。連戰(zhàn)透露,4月29日當天,胡錦濤在釣魚臺18號樓四季廳宴請連戰(zhàn)夫婦。餐畢,胡錦濤主動邀請連戰(zhàn)散步,并親自送出國賓館大門。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12月18日的獨家報道:“胡連二人散步時獨行在前,將眾人遠遠甩在身后,胡錦濤對連戰(zhàn)說:我們做的事(指2005年4月29日兩人的歷史性會晤)是正確的,我們當時排除萬難達成兩岸和平發(fā)展的五項共同愿景,你我都有責任共同推動。這不是為個人,而是為了兩岸后代子孫??!”
對臺政策的兩次調整
《中國時報》專訪連戰(zhàn)稿件見報之時,恰逢12月18日大陸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日。對大陸30年間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連戰(zhàn)評價說:過去30年,對大陸來說,如同林肯總統(tǒng)時代的“再造”(refounding),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意義。
眾所周知,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林肯避免了聯(lián)邦的分裂,進而為統(tǒng)一的美國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可以這么說,2008年4月29日之后,兩岸和平發(fā)展開始呈現(xiàn)出新的格局”。李家泉說。
早在2001年3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了李家泉專著《兩岸雙贏之路》。書中的“攜手共創(chuàng)‘一國兩制的臺灣模式”一文當中即已提到“一個主權,兩個治權”。但在民進黨當政的時期,這一主張顯然無法變成現(xiàn)實,哪怕是坐下來協(xié)商的可能都不存在。2008年,承認“九二共識”、不搞“去中國化”的中國國民黨重掌政權,“胡六點”也就適時地提出“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盡管尚未統(tǒng)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這段精辟的論述。
事實上,所謂“中華民國憲法”,亦從未將大陸置于領土之外,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亦將臺灣視作中國的一個地區(qū)?!皟砂兑恢小钡母窬旨热晃锤模煌螜嘞碌奶厥怅P系也就有了協(xié)商的必要。
半個世紀之前,中共對臺方針從“武力解放臺灣”轉為“和平解放”,并直接促成了“蔣介石回大陸居住,臺灣交給蔣經(jīng)國治理、外交和軍事權收歸中央”這一談判成果——盡管“文革”的爆發(fā)使這一成果未能成為現(xiàn)實,但卻沒有改變政、學兩界建國以后“對臺政策第一次戰(zhàn)略性調整”這一論斷。
以3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為標志,大陸對臺政策進行了第二次戰(zhàn)略性調整。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文革”路線進行了系統(tǒng)修正,階級斗爭已經(jīng)不再是時代的主題。在這一背景下,對臺政策也因應大勢而做出了改變。1979年之后,“和平統(tǒng)一”成為主流,“解放”一詞漸漸淡出。
對癥的藥方
2009年1月5日下午,王銘義搭乘臺灣華航班機,從北京直飛臺北。在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辦理登機手續(xù),他指著臺胞出示的綠色“中華民國護照”說,這在“三通”之前,是不可能的事。臺灣人的護照,以前只在香港轉機時用,在大陸只能用臺胞證登機。
在他看來,這一細節(jié)背后,充分考慮了臺灣“風土人情、政策法規(guī)”, “這一次的‘胡六點,就有多處表述極富針對性”。
“胡六點”中曾有表述:“對于那些曾經(jīng)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臺獨的人我們也熱忱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正確方向上來?!彪S后,“胡六點”點名道姓說出“民進黨”——“我們希望民進黨認清時事,停止‘臺獨分裂活動,不要再與全民族的共同意愿背道而馳,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我們愿意作出正面回應。”兩岸同時震動。
對大陸而言,這是官方首次在“臺獨”分裂活動表述中提到民進黨;對臺灣而言,最明顯的感受莫過于“切割”二字。
近十余年來,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的聯(lián)手推動下,臺灣的“去中國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成為一種潮流,民眾也被廣泛煽動。每當大陸反擊“臺獨”分裂活動、駁斥陳水扁當局之時,民進黨總會祭出“大陸反對臺灣民主”的大旗作為回應。
“此番‘胡六點對民進黨的點名道姓,等于是在告訴臺灣民眾,民進黨只是‘臺獨的一個殼,我們反對的是‘臺獨——只要民進黨放棄‘臺獨,大陸就沒有反對你的必要,相反,還要以禮相待。”殷存毅說。
另一個藥方,散見在“胡六點”中關于“兩岸經(jīng)濟關系正?;钡谋硎鲋校谔岢鲆巴苿咏?jīng)濟合作制度化”之后,胡錦濤關于“有利于探討兩岸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同亞太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這一表述,引起了兩岸的廣泛注意。
2003年,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jīng)貿關系協(xié)議簽署(簡稱CEPA),兩岸之間,顯然也在向這個方向努力。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在參加第四屆國共經(jīng)貿文化論壇時,就表達了上述立場?!皢栴}是,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的經(jīng)貿關系,是在同屬一個中國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币蟠嬉闾嵝训?。
事實上,兩岸有識之士早已開始努力。兩岸四地共同市場的搭建→臺灣融入東盟→臺灣融入APEC的路線圖已經(jīng)顯現(xiàn)。2008年胡錦濤會見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理事長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蕭萬長,似已提前埋下了伏筆。
“如果說之前的回應還比較原則性的話,這一次已經(jīng)相當明確地回應了臺灣主流民意的‘國際空間訴求。”李家泉說。
凸顯大陸對臺了解程度之深的另一個提法,體現(xiàn)在“胡六點”中關于臺灣文化的定位上,“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臺灣同胞愛鄉(xiāng)愛土的臺灣意識不等于‘臺獨意識”。“這一表述與切割民進黨與‘臺獨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從更為長遠的目光來看,這對兩岸融合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李家泉說。
民進黨大佬、前“立委”林濁水新年之后撰文指出,過去綠營主張“臺獨”的一個重要訴求是這樣的:“假使你珍惜臺灣文化的特殊性,那么就應拒絕臺灣被只訴求文化普同性而忌視特殊性的中國統(tǒng)治。而胡錦濤提出的這一新構想?yún)s不能不承認相較于過去有相當?shù)倪M步性,民進黨恐不能輕率以對。”
“這一切都源自2008年4月29日胡連會的16字方針”,李家泉說,“求同存異這四個字搞活了局面?!?/p>
兩岸攜手勾勒路線圖
時光倒退到14年前,當著名的“江八點”發(fā)表之后3個月,時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李登輝才慎之又慎地回應以承認“一個中國”的“李六條”。此番“胡六點”推出之后,馬英九的正式回應,“看起來也不會那么快,起碼得春節(jié)以后”,王銘義說。
“胡六點”提出之后,臺灣學者邵宗海發(fā)表文章,提出“兩岸已經(jīng)進入建構主義的時代”這一思路。在他看來,馬英九受連任壓力所限,盡管任職演說拋出了“和解休兵”“達成和平協(xié)議”的訴求,但第一個任期內更有可能推動的仍是兩岸經(jīng)貿、文化、教育乃至軍事方面的制度化安排。而這些建構主義的推動,將讓兩岸關系更為緊密,文化更為融合,從而為未來的和平協(xié)議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