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摘要】新課程橫空出世這幾年,教學的主角之一——老師的角色也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新課程理念、新教材、新教法這些都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情況下,教師究竟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或者說教師應當怎樣做才能適應著變化著的教學環(huán)境,成為多年來教育界討論的一個大話題。
【關鍵詞】敘事研究 行動研究
一、敘事研究
現(xiàn)在,諸如此類的培訓,多是以教師的聽講為主的,教師對這樣的培訓只是接受者,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其實和學生們傳統(tǒng)的以接受為主的教學方式來學習是一樣的。所以,與其只是重復的學習一些單純的理論性的知識,而不去多練習,也就是不多加強操作性的技能是不行的。所以,教師們要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加強對身邊教學事件的敏感性。通過研究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老師便可以找到教學中的突破點。
1.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是這樣的:給學生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通過例題加強對知識的記憶,最后在通過所謂的課后題來完成教學,這就是一堂數(shù)學課。而現(xiàn)在我們更多的是把課堂教給學生。那么,首先,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大多數(shù)的學生來說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問題解決的情境,或者是一個真實的情境都會是學生興趣被激發(fā)的方法。老師應采用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的激發(fā)起來,那么學生就會投入更多的熱情。
2.教學情境。怎樣使學生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極大的熱情,這就要看老師的情境設置是否符合學生的“趣味”,是不是能夠真正的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快樂舒適的氣氛中,成為課堂的主人。顯然,這方面的知識是老師們所急需的。如果老師們將自己的這些教學情況用敘事的方式記載下來,在同事之間,或者是其他的同行之間來進行研究,傳播,得到的會是雙倍的甚至是多倍的知識。例如,李白堅老師的“快樂大作文”就是將自己的很多課程做成視頻的方式,用以成為教師們的教學資源,教師們通過對這些視頻的研究,得到教學理念的精髓,甚至可以將這種教學方式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3.師生關系。在教師的敘事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于課堂中師生關系處理的問題。在新課改的新理念的引導下,師生關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主體主導論還是雙主體論抑或者是互為主體論,都是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論的一個挑戰(zhàn)。例如,看過一個老師的文章,文中處處流露出了老師的疑問:一堂拼音課,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她們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積極討論”,積極做著有意思的事情,可是,到了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時候卻是一塌糊涂。這樣的課堂中正確的師生關系是什么樣的,學生和老師怎樣才能實現(xiàn)和諧,就是我們老師們要在這樣的敘事中所要研究與發(fā)現(xiàn)的。另外,師生關系的處理又涉及到了一個教學管理的方面。傳統(tǒng)的課堂中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更多的教師意識到師生關系在課堂管理中的作用。但是苦于沒有章法可循。既不能想以前那樣與學生成為永久的敵人,又不能盲目的進入廉價的“親昵師生關系”的怪圈。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保護自尊心的內在需要,青少年學生的自尊心更更需要認真地加以保護。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尊心看成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馬卡連柯認為尊重學生是教育經(jīng)驗的全部本質.”。但是在我們的課堂中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情并沒有因為我們的知道而減少,我認為這主要是教師們不會處理課堂中的事件的原因。我們強調平等的關系,就是教師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同事或者當成自己來看待。對于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來講怎樣進行改變,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如果有了成功的案例,教師們就有了我們所謂的“例題”,進而對這樣的教學事件進行分析,實戰(zhàn)的應用,教學管理肯定會有一個提升。
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在教學中、為了教學問題,教師自己所進行的。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這表明教師成長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jīng)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我認為也就是教師進行自我行動研究的過程。
1.教學方法。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設備、教師自身的素質等因素都會成為這種差異的原因。教師就是要對自己教學中產(chǎn)生的這些問題,進行反思,了解到產(chǎn)生這種不同的原因,針對特級教師案例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適合與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有的班級活潑好動,在課上老師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讓他們自己表現(xiàn),如果講這樣的講課方式單純的拿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班里,學生們可能沒有這種參與熱情。行動研究的過程,就針對老師們在進行敘事研究后所可能存在的“照搬”情況的。
2.教學情境。敘事研究,為教師們提供的更多的可能是一種教學理念,以及這中理念所使用的說明,具體的操縱還是要老師自己來解決。因為每一個班,每一堂課都是一道練習題。例如,聽一位老師講過她所教的兩個班的故事。同樣是要上一節(jié)作文課,老師為這節(jié)課做了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們通過大河唱的形式來想象這首歌會給大家?guī)硎裁礃忧榫?然后將頭腦中的東西呈現(xiàn)于文章中,第一個班很配合的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全班唱了同一首歌;而另一個班卻是大相徑庭。學生們對老師的提議,提出很多“為什么”。最后,老師在班級同學的討論后做出了換歌的決定。同樣的年級,對于老師所設置的情境,有了很大的差別。這就提醒老師們:在特級老師那里學來的經(jīng)驗要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還要經(jīng)過改良。
3.師生關系。課堂中的師生關系一方面體現(xiàn)在學習上,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倫理上。首先是在學習上,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多年所受教育不同,例如農(nóng)村與城市,教學條件、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使學生們的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師把通過敘事研究所獲得的成果不加區(qū)分的應用與教學中,所以,教師們只能把成功的經(jīng)驗加以借鑒,帶著問題進入自己的教學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進而得出更適合自己的師生地位論。其次是倫理上。有些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們的朋友,甚至在課堂上都可以與他們以朋友相待,這樣的關系沒有影響上課效率,反而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鬃映珜б耙虿氖┙獭?在師生關系上也要根據(jù)不同的“師”“生”采用不同的“觀”。
參考文獻:
[1]教學隨筆[J].2008,(11).
[2] 朱迪思.H.舒爾曼,袁振國,謝維.教師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喻立森.如何建立教師的威性[J].教師教育雜志.
[4]周贊梅.專家教師研究[M] .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06: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