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韜
摘要:《國語?楚語》中說“寵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歷代統(tǒng)治者為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都會宣稱自己是天命神授,并且為自己找一個高貴的血統(tǒng)。僅看《史記》的本紀和世家,開頭幾乎都是他們的祖先以及祖先的事跡。而劉邦僅僅“起于閭巷”,他并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名聲顯赫的祖先。本文就這種現(xiàn)象做出了論證。
關鍵詞:西漢 皇帝 尋根
中圖分類號:K1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8-
呂錫琛先生認為為統(tǒng)治者為了正是為了彌補身世上不足,而去“借助神靈以補償自卑感或失落感。”因此,處于如此尷尬境地的西漢統(tǒng)治者,急切地想為自己的立國找一個合理的依據。張強先生在《論神話在漢代傳播的文化形態(tài)》中也說:“漢代的政治神話特別關心始祖神話?!?/p>
從劉邦開始,這種企圖把自身與神靈結合的的思想和行為就一直存在。劉邦并非沒有父親,但他卻只說自己的父親叫“劉太公”,母親是“劉媼”,他的父母都沒有明確的名字,這不能不說是劉邦為擺脫自己平凡身份而采取的一種方法。并且他對外宣稱自己的出生不凡,是其母與蛟龍感天而生。另外劉邦還說自己曾經醉酒斬白帝,借神怪之口說出他其實為“赤帝子”的不凡之事。而且在起義一開始,他便祭祀黃帝和蚩尤,“釁鼓旗”,這些行為無不是為了抬出赤帝,表示自己血緣的正宗地位。漢高帝二年,他立黑帝祠,并且說“乃待我而具五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認為自己與神靈有著密切關系的帝王形象。而且劉邦在征討?布后受傷病情加劇時,高祖對醫(yī)生“嫚罵”:“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這說明,劉邦自己認為他能得到天下是因為天命安排的。
到了漢文帝時,因為之前呂后專政,濫殺劉氏宗族的影響,劉恒對諸大臣迎立他為皇帝,心中忐忑,居然靠占卜來決斷上天是否讓他繼承帝位。這不能不從側面反應出在漢代初期的上層階級中,對天命是十分相信的。而且漢文帝也認為當君主統(tǒng)治的好壞,上天是會有提示的。譬如在他統(tǒng)治期間,曾多次下詔將日食與自己的統(tǒng)治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一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態(tài)度。如漢文帝二年發(fā)生日食,漢文帝下詔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以災,以誡不治?!鼻迦粟w翼在《廿二史札記》卷二中總結說:“漢詔多懼詞”。還有,漢文帝見到天上降下了“黃龍見成紀”的祥瑞,便采用了公孫臣的“漢當土德”的說法。可見,漢代的統(tǒng)治者不僅對“天命神授”深信不疑,而且對也天保持著敬畏的態(tài)度。
在漢景帝時,關于漢家得天下的依據依舊是漢代皇帝所渴望的。其間儒生與黃老學者之間發(fā)生的有關漢得天下究竟是“受命”與“放軾”的爭論,正說明了漢得天下的“合法性”還是沒有得到解決的。
因此,這個問題到了中央集權已經加強的漢武帝時期時,武帝對封禪和改制的狂熱表現(xiàn)的正是對漢家得天下“合法性”的關注?!妒酚?封禪書》中說:“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武帝時期流行的封禪與改制,從目的上來說,其實就是向天下人夸耀和顯示自己的功德,以顯示自己承受天命,獲得天下的“合法性”。在元光三年,他提出:“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災異之變,何緣而起?”的疑問。這兩個問題從某方面說,就是對王權合法性的追問。另外,漢武帝時他的年號都與符瑞有關,如,漢武帝劉徹因為天空有長星出現(xiàn),所以改年號為元光,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獲白麟,作《白麟之歌》,改元朔為元狩。漢武帝劉徹元鼎元年五月,得寶鼎于汾水之上,改元狩為元鼎。這些在《漢書?郊祀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載。而董仲舒之所以在武帝時期能受到重視,正是他的“天人三策”回答了武帝心中的疑問,并且強調了漢得天下是天命所歸引起的。譬如他說:“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致者,此所謂受命之符也。”《春秋繁露?為人者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彼J為君權神授,人君是天命所歸,是上天決定的。而且他也提出了:“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彪m然上天授予了君主統(tǒng)治的權利,但仍然受到上天的監(jiān)督,國家統(tǒng)治的好壞,上天會有天象的顯示。由此可見,根據君主德行是上天決定國家統(tǒng)治者的重要原因,因而漢武帝對封禪的狂熱從側面恰恰說明的是他對繼承帝位合法性的渴求。
正是西漢初期統(tǒng)治者的種種“尋根”行為,導致了以天人感應為中心的“陰陽五行思想像酵母一樣擴散到各個思想領域?!雹俣抉R遷的《史記》中有周武王伐紂,有白魚躍入船中這一傳奇,也應該是受到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是回答武帝“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的影響,證明上天選擇君王時是會降下符瑞所舉的例子。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使用,正好證明了這一思想對他是有影響的,所以他才會在《史記?秦楚之際月表》中認為劉邦之所以能從普通百姓變成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因為上天的選擇:“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圣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他在史記中記載了高祖醉斬白蛇、五星聚井等事,所表現(xiàn)的正是他為漢代的建立尋找的一個合法依據。而且在整部《史記》中,除了對周武王伐紂出現(xiàn)了祥瑞之外,還有許多關于天象顯示統(tǒng)治者好壞的的傳奇。如,《魯周公世家》、《秦始皇本紀》、《鄭世家》、《宋微子世家》、《十二諸侯年表》中都有很多類似的記載。可以說,酵母般出現(xiàn)在西漢社會各個階層的陰陽五行思想對司馬遷的影響是極大的,甚至成為司馬遷的天人觀中鬼神思想占據了上風的原因之一。
注釋:
①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