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在印度尼西亞的東部有一片沉睡了幾千年的熱帶雨林,那兒住著仍然過著石器時代生活的原始人。他們鉆木取火,同類相食,甚至像鳥兒一樣住在高高的樹上。這個與世隔絕的王國平靜地過著自己的日子,直到1960年左右,印度尼西亞政府想起了這塊寶地,給了它一個新的名字———伊里安查亞……
雖然遠離塵囂,伊里安查亞卻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伊甸園。在傳教士到來之前,部落中的男子仍然時不時需要充當武士的角色,參加代代相傳的部落復仇戰(zhàn)斗。
伊里安查亞從1963年開始它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一年印尼政府宣布伊里安查亞成為該國第26個、也是最大的一個省份,正式命名為伊里安查亞———在印尼語中是“勝利的土地”的意思。
在這里,離地面大約三四十米高的大樹上,有用棍子和樹葉建造的屋子,看起來就像是有人在森林華蓋上搭建的巨大鳥巢。人們歷來認為伊里安查亞人把家安在高高的樹上是為了防止敵人的攻擊,但人類學家米歇爾·泰勒認為是為了不被水淹。從樹干上比比皆是的痕跡可以看出,這兒肯定是一個洪泛區(qū)。不過土著人自己并不這么看,他們認為住在高高的樹上就能天天看到遠處的山,還可以看到鳥,而且魔鬼上不來。
無論生活怎樣變化,伊里安查亞人至今保持著一種傳統(tǒng),每天早上人們抱著自家的獵狗順著樹上的“路”走下樹屋,這代表著一天生活的正式開始。他們的取火方式仍然和遠古時代的人們一樣,利用堅硬的木棒和木板撞擊時發(fā)出的火花,或是用藤繩穿過一根中間有洞的木棒拼命地磨擦。他們平常的食物來源除了獵物外,很大一部分來自西米椰子樹———一種熱帶雨林特有的植物。對這些土著人來說,能找到一段西米椰子腐爛的樹干是件很幸運的事,因為這就意味著他們可能在上面找到一些幼蟲(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蛆)或是甲蟲的卵,這在他們生活中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西米椰子樹在他們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莖髓通過摔打、搓捏后可以變成白色粒狀或粉狀淀粉,土著們用它來制作各種各樣的烘制食物。這種樹還是當?shù)刈钪饕慕ㄖ牧稀?/p>
和其他部落一樣,這里的土著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幼蟲節(jié)。這個節(jié)日通常要準備好幾個月,具體日期根據(jù)當年月亮的圓缺決定。土著們在森林里伐出一片空地,然后由部落長老立一根“神桿”,再在“神桿”的周圍建起一座長方形的屋子,這就是他們準備舉行慶典的地方了。下一步他們小心翼翼地伐下一棵早已選好的西米椰子樹,剝?nèi)淦?設法讓它在原地充分腐爛,這樣甲蟲才能很容易地鉆進樹干,在里面產(chǎn)下幼蟲。兩個月后,西米椰子中的幼蟲被收集起來,放到火上燒熟。等到節(jié)日那天,所有受邀請的客人都在那座長方形的屋子里集合,長老宣布后,幼蟲節(jié)就開始了。人們在火堆旁又唱又跳,幾乎要鬧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主持慶典的長老登上高臺向神祈禱,內(nèi)容大多是祈求豐收、希望部落的男孩和西米椰子樹都能順利、健康成長。經(jīng)過一系列大約有12個步驟的祈禱和慶祝儀式后,人們一起食用烤熟了的幼蟲。
隨著旅游、采礦業(yè)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伊里安查亞正在失去往日的安寧。但不管怎樣,大多數(shù)伊里安查亞人還是愿意走出原始雨林,走出原始的生活方式。他們也希望有學校、醫(yī)院,甚至新的法律。他們唯一不希望的是,得到這一切的代價是離開他們世代居住的家園———森林。
幸運的是,印尼政府也逐漸意識到伊里安查亞野生資源的寶貴性,已決定劃出大約占全省面積1/6的地區(qū)作為自然保護區(qū)?,F(xiàn)在,政府已在北部建兩個國家公園,伊里安查亞己成為旅游勝地,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大批游客來此攬勝探奇,尋訪住在樹上的“鳥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