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病例介紹:
濟南李先生,今年60歲,身體偏胖,前不久查出有2型糖尿病。醫(yī)生說糖尿病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要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像這種情況,運動量多大合適?具體該如何掌握?
▲專家答疑:
運動量實際就是機體通過運動所消耗的熱量。恰當?shù)倪\動量具有治療作用,反之會對機體造成損害,使病情加重。因此,科學(xué)地估算運動量很重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shù)運動時的脈搏數(shù)(即心率)來衡量運動強度。
適量運動的指標是:運動時的心率達到“170-患者年齡”左右。
李先生今年60歲,運動時的心率在110次/分左右比較適宜。除用脈率估算外,還可以根據(jù)自我感覺來判定運動量是否合適。
①運動量合適:運動后感覺有微汗及輕度肌肉酸疼,經(jīng)過5~10分鐘的短暫休息,心率恢復(fù)到運動前的水平,并且運動后感覺輕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次日精力充沛。
②運動量過大:結(jié)束運動后10~20分鐘心率仍未恢復(fù)常態(tài),并感胸悶、心慌、氣短,不思飲食,夜眠欠佳,次日周身乏力、酸疼,應(yīng)及時減少運動量。
③運動量不足:運動后無發(fā)熱感、沒出汗,脈搏無明顯變化,或在2分鐘內(nèi)迅速恢復(fù)。應(yīng)適當加大運動量。
運動要循序漸進,先從低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直至達到目標運動量。運動中及運動后如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部有壓迫感、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等癥狀時,應(yīng)立即停止運動,嚴重者須盡快送往醫(yī)院診治。
此外,無論采取哪種運動方式,都必須長期堅持,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有資料表明:終止運動鍛煉3天,已獲得改善的胰島素敏感性會隨之消失,因此,運動療法的實施每周至少要3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