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競技中,年輕無疑是最大的資本,但在本屆奧運會賽場上,幾位“媽媽選手”卻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她們與年輕選手同場競技,不輸激情,不讓斗志,有的最終還奪得獎牌甚至金牌。她們參賽彰顯著運動員不屈的精神,她們用獨特的母愛、堅持為競技場增添了許多溫情。
柔道媽媽——冼東妹
33歲的冼東妹奪冠后,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一片沸騰。這位有著一歲半女兒的媽媽,為了奧運夢想,女兒剛滿4個月即復(fù)出,3個月內(nèi)減重11公斤。她創(chuàng)造了中國體育的歷史:第一位衛(wèi)冕的柔道奧運會冠軍,第一個奪冠的母親運動員。
雅典奧運會后冼東妹宣布退役,同年10月結(jié)束了10年愛情長跑,結(jié)婚、生女,終于有了一個完整的家。2007年初,冼東妹選擇重新復(fù)出,給4個月的女兒斷奶,只用一個月時間,將體重恢復(fù)到比賽標準,并在全國大賽中一舉奪魁。在北京會的賽場上,冼東妹成了中國軍團首個冠軍媽媽。
丘索維金娜:為血癌兒子而戰(zhàn)
33歲的德國選手丘索維金娜,這位北京奧運會最年長的體操運動員,有著男人般的短發(fā),卻有著最柔軟的母親的心:她曾為了賺獎金給兒子治療白血病,報名參加所有比賽,硬是從跳馬專項變身全能型隊員。
幾年里,她不敢病,不敢傷,不敢退,為了兒子,變賣了小公寓和汽車。令人記憶深刻的,是她的一句話——“我無法形容我的快樂。我對體操的愛依舊?!?br/>
幽默時髦的萊斯利
作為美國女籃的頭號好手,麗莎·萊斯利是第4次參加奧運會的另外一種奧運媽媽,被稱為女子籃球的“喬丹”,連續(xù)參加3次奧運會,每次都把金牌帶回了家。
36歲的她,依然可以在對手包圍的情況下,兇狠地倚著對手內(nèi)線強攻;也可以從后場迅速組織起流利的快攻。她會在賽場上友好地扶起對手,也會毫不掩飾地宣稱,要拿到第四枚金牌。
面對自己的女兒勞倫,她變得溫情脈脈。女兒十個月大的時候,她就帶著女兒到北京參加友誼賽。
她還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一定要抹著口紅打球的運動員,比賽前,也會把小辮子梳得漂漂亮亮。
她說:“我抹著口紅上場,但是一旦有需要,我會變得兇猛堅強?!?br/>
紐貝里:享受跳水的“媽媽”
31歲的澳大利亞選手紐貝里為了奧運會,每天不但要照顧兩個孩子的衣食起居,還要堅持訓練恢復(fù)體能,訓練結(jié)束后,陪已經(jīng)上小學的大兒子做作業(yè),講睡前故事。她還要減輕體重,每周保持25-30小時的訓練時間,此外要兼顧在本國游泳跳水協(xié)會的工作?!昂薏荒芤惶煊?8個小時,長著三頭六臂”。盡管最終無緣決賽,但她很平靜——“我只是希望能夠參賽,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享受比賽。我很享受這次奧運會?!?
欒菊杰:不老的神話
50歲的欒菊杰是奧運史上年齡最大的擊劍選手,3個孩子的母親,定居加拿大近20年。對她來說,能參加比賽,就是金牌。
24年前,欒菊杰是“東方第一劍”,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會擊劍金牌。24年后,代表加拿大出戰(zhàn)北京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賽的欒菊杰,賽后高舉“祖國好”的橫幅,以十分榮耀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北京奧運會征程。之后,她準備再戰(zhàn)十年然后封劍,“我想這可能會成為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