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的幸?!敝档藐P注
北京仝讀
第12期的《關注多數人的幸?!分黝}很好,多數人的幸福同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密切關聯。
這組文章內容豐富:宏觀的人權訪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一些根本觀點,如“人權”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從傳統(tǒng)到現實有源遠流長的人權思想理念。而后,多個領域,特別是關于弱勢群體的描述(盡管描述得粗細不同),使主題大大充實,并拓展了讀者的視野與思考。專題的構成也很有特色,以宏觀的人權作為開頭,有一定高度;社會多方面內內外外的進展,有厚度;最后以立法作歸結,又回到宏觀,又讓人返回到一定高度上思考。有事實,而不埋沒于一堆堆實事中;宏觀,也不是空洞議論,而是事實的評述,效果較好。
需要改進的是文章導語,直接引用十七大的報告,比較一般。其實,把十七大精神同社會現實揉合一起可能會更好?!皩W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都是概括力很強的語言,熔鑄在我們的文章中都是很有意義的。
雜志要辦出特色
山東 焦剛
從第12期《今日中國》雜志上可以看出,版式設計上,比原來有較大進步,體現在每頁的風格樸實、清新,題目醒目突出,文圖搭配合理。譬如,“視野”欄目內容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再加上精美圖片吸引讀者眼球,“網來文字”和“影視推介”,很好看,內容活潑、有時代氣息。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如設計不夠新穎,個別圖片質量不高,內容不夠豐富。一般化的文章多,深度廣度不夠,缺乏自己的特色。所以,應該在雜志策劃上下功夫。在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貴刊這樣一個周期較長的月刊,就更要通過策劃,來彌補時效性上的“先天不足”,在深度、廣度、力度方面下功夫。
最后,希望《今日中國》雜志發(fā)揮現有優(yōu)勢,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真正把這本雜志辦成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讀者喜愛的刊物。
百姓心中的“ 幸福指數”
安徽 洪沛霖
所謂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心理感受,而“幸福指數”即是衡量這種感覺的主觀指標,涉及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成就感、安全感、精神生活等諸多方面。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是社會和諧程度的一面鏡子。
而關注“幸福指數”,就是關注民生。因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百姓過上舒適的生活。可見,在衡量工作效果、評價建設成效時,不管是有目共睹的大建設,還是不可見只可感的教育、醫(yī)療、城市治安等,最終都要歸結到一個問題上,百姓生活是不是變得更加幸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老百姓的“幸福指數”能更鮮活地反映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發(fā)展的成就與不足,因而才需我們更多關注。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實現人民利益的路徑清晰明確,改善民生的要求鮮明具體。“人們富裕程度普遇提高,生活質量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