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舞臺上的兒童劇在中國是一個叫得響的品牌,《童心》、《馬蘭花》、《海的女兒》……推出這些戲劇的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shù)劇院,將宋慶齡創(chuàng)辦這家劇院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帶給了社會。
“我們的劇院來了!”
“宋慶齡在世的時候,我們有一種特別的自豪感?!痹趲状崩辖ㄖM成的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shù)劇院里,黨總書記甘慶元說。
甘慶元是1979年這個劇院最后一批見過宋慶齡的人之一,那年,他29歲,與兒童劇《童心》劇組一起去北京演出。
甘慶元還記得,當時住的是朝陽飯店,上世紀70年代,這家飯店極有檔次,專門有國務院秘書來詢問需要什么。宋慶齡還親自送蘋果給大家吃,并專門安排劇組人員去國務院小禮堂看內(nèi)部電影。
那次,甘慶元平生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手機,像磚頭一樣,影片中被叫做大哥大。當時放映的印度電影中有舞蹈場面,其中一個特寫鏡頭是女子跳舞時露著肚臍,“當時我們都是男同志,那個年代,到了露臍的特寫,大家紛紛半遮著面,不好意思看?!?br/> 那年,《童心》一劇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一等獎,開心之余,劇組受到了宋慶齡的親切接見。
“感到親切的是,宋慶齡一見面就說‘我們的劇院來了!’因為是宋慶齡辦的劇院,大家的待遇很高?!焙髞恚蠹覈螒c齡拍了一張黑白照片,如今,這張照片就掛在劇院的墻上。
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shù)劇院被喻為“宋慶齡女士的掌上明珠”。2007年,這個劇院迎來了60歲生日,60多年前,宋慶齡對中國戲劇家黃佐臨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通過戲劇去培養(yǎng)下一代,提高他們的素質(zhì),給予他們娛樂,點燃他們的想象力,是最有意義的事情?!?br/> 如今,這番話作為“院訓”,張掛在劇院一進門的醒目位置上。
“宋慶齡一直希望我們能排更多更好的戲,為少年兒童服務。”甘慶元說。她親筆給劇院寫了好幾封信,對兒童劇的生存狀況密切關(guān)注。
1950年代,宋慶齡來到上海,把演員們叫到她的住處,跟他們談笑風生打牙祭。劇院至今珍藏著一張照片,宋慶齡和孩子們坐在草地上,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