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輯
印第安人有一句箴言是這么說的: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漫漫人生路,何嘗不需要我們停下來,回頭審視一下自己的靈魂?別讓它在肉體軀殼的后面茍延殘喘。
我通常用日記完成等待靈魂的這個過程。
但在最初,我還不會用它。叼著筆頭,搜腸刮肚地尋找一個又一個或欣喜或悲傷的故事。
直到朋友傷了我的心,我懊惱地回到家,滿臉淚水盡顯我的悲傷。噙著未干的眼淚,對朋友失望的心情從筆尖傾瀉到那雪白的日記本上,化成了一行行被淚水浸濕的文字,這時我才真的動了感情。那一次的一氣呵成,讓我完成了由心境到文字的轉(zhuǎn)換。
從此,日記走進了我的生活。每個夜晚,扭亮臺燈。在淡淡的微光下,它安靜地躺在那里,不聲不響,給了我傾訴的渴望?!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但有一段時間,日記成了我抱怨的工具。學(xué)習(xí)、友誼以及些許瑣碎的小事,織成了一張沉重的網(wǎng),讓我日漸消沉。
仍是一個夜晚,我疲憊地翻開日記本,準(zhǔn)備寫下失落的心情,卻無意中看到了以前的日記。以前的我開朗、樂觀,小小的失敗不至于將我打倒,幼稚的文筆中流露出來的是陽光明媚的春。我瞬間意識到“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無論籠罩著多少陰霾,我仍然堅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仍是充滿希望的,只不過我背負了太多,低頭彎腰,看不到光明。“人要學(xué)會放下”。我第一次在日記中總結(jié)我的發(fā)現(xiàn)。
筆桿的倒影在日記本上回旋,一頁頁地回顧過去,我的心靜了下來,我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xué)會通過日記審視我的生活。寫日記,坦誠地面對自我,更加有利于我們?nèi)未嬲妗⑷ゴ秩【?;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更加有利于剖析自己、認識自己。日記伴我成長,讓我獨具慧眼。
一本日記,一部生活,它深沉地講述了一個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長歷程。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它悄無生息,任由我們留下傷痛的疤痕,但它的沉靜撫平了我浮躁的心。在這個繁華喧鬧的社會中,為我開辟了一湖波瀾不驚的綠水,讓我透過它看清了世間的清與濁。
“此時無聲勝有聲”,安靜的日記,讓我們學(xué)會了內(nèi)省,學(xué)會了沉思,學(xué)會了等待。
等等靈魂,寫寫日記,人這一生,便有了平靜的港灣。
(指導(dǎo)教師 楊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