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我一直喜歡教室里干凈整潔,特別不喜歡在教室墻壁上張貼或者懸掛飾物。
學校最近出臺一項新要求,就是要求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教室文化”。我想,這還不容易?前墻是黑板,后墻有黑板報。我把板報左側(cè)框起來,將好的作業(yè)張貼上墻,成為優(yōu)秀作業(yè)展。右側(cè)呢,剪個“樹形”的眉頭,也框一個空間,專門為班級表現(xiàn)好的同學,做些小卡片,進行表揚,就叫“成長樹”。在教室的側(cè)墻,買兩幅字畫,一幅是“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一幅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如此布置完畢,我站在講臺上,仔細打量,雖然內(nèi)容不夠豐富,但還是很符合我的審美觀——簡單大方。
過了兩日,我發(fā)現(xiàn)教室里竟然悄悄發(fā)生了變化。
先是兩幅字畫的四個邊角不知被哪些巧手的孩子疊出了小花朵,又用透明的膠帶紙貼牢,整幅字畫,端莊中又透出了一些童趣,也顯出幾分溫馨。我直夸同學們手巧。
又過了兩天,在工整的字畫旁,又悄悄多了幾幅孩子們自己的繪畫作品,有十二生肖,有奧運福娃。這些作品,有的是孩子在家里畫好后拿來裝飾教室,有的是美術(shù)課上完成的作業(yè),都工工整整地貼在墻上。
我沒有阻止,表示認可。
漸漸的,教室的墻壁上,各種各樣的圖畫、裝飾越來越多。
于是,教室里有了更生動的剪紙作品,有了用自己疊出的千紙鶴圍出的中國地圖,有孩子的大頭貼,還有孩子們用五顏六色的卡紙剪出的笑臉和花朵。
這些東西占滿了墻壁,仿佛一塊塊補丁貼在墻上。教室顯得不再整潔,也不再有條理。
孩子們見我沒有阻止,對布置教室更起勁了。兒童節(jié)那天,他們甚至買了一些亮晶晶的拉花,把教室打扮得像個舞臺,就差燈光效果了。孩子們在教室里表演各種節(jié)目,吃著自己帶來的水果,零食,布置著自己的陣地。他們玩得十分高興。
節(jié)日后,趁著整理教室的機會,我建議學生將教室重新清理,回復還來最本來的面目,即“素面朝生”。
孩子們面面相覷,很不舍,沒一個動手的。
其中一個孩子問:“老師,這個教室,因為有我們的自己的勞動,有自己的心血,才正像自己的家呀?!?/p>
我再仔細看看孩子們親手布置的教室,也不由得想贊同這個學生的觀點了。是啊,雖然不整潔,有些亂,但卻是學生們愛這個教室,以及為“家”做貢獻的表現(xiàn)呀。
我問他們,如果一件漂亮的衣裳,沒有暇疵,可以隨便為衣裳打補丁么?熱愛班級是一件好事,通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表現(xiàn)這種熱愛,這種精神值得贊揚,可是布置教室也需要審美,從大局出發(fā)。
怎樣將“補丁”變成藝術(shù)品?
我將這個問題交給了孩子們討論解決。
過了幾天,教室里的補丁悄悄拿了下來。
又過了幾天,孩子們將自己的作品用鏡框裝好,在教室的墻上釘了些小小的釘子,將這些作品掛在墻壁上,每周換一次。這樣,不僅墻壁干凈,而且,教室里的布置也顯得高雅了許多,不是“補丁”,而是裝飾品了。
看著教室里的變化,看著那些曾經(jīng)像“補丁”的掛飾如今卻似孩子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一顆顆創(chuàng)意無限的心在那兒煜煜生輝,我想:人生其實何處無“補丁”?那看似多余,看似不起眼的一點點補救,有時也可成為最美的裝飾呢。
其實,對于很多老師來說,如果心無笨孩子、差學生,那么,每個孩子都會是一顆顆會發(fā)光發(fā)亮的星星,閃著他們獨特的光芒。□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實驗小學)
編輯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