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盛事舉國歡慶,民間獻禮表達心愿。2008年4月9日,中國奧委會大廈一樓大廳,舉辦了高慶明代表河南駐馬店市向奧委會捐贈奧運劍的儀式,奧運劍全長2008毫米,鋒芒畢露,劍光四射,細節(jié)之處有五環(huán)標志和橄欖枝、和平鴿、56條龍,劍架是神獸吉祥物,劍盒四周刻的是奧運會的幾十個比賽項目。
高慶明,1953年出生在西平縣鄉(xiāng)村。中國古代四大冶鐵中心之一的棠溪就處于西平。棠溪盛產(chǎn)寶劍,戰(zhàn)國時期的鑄劍名師歐冶子、干姜、莫邪等均在此鑄劍,神秘的鑄劍工藝使棠溪寶劍能吹毛斷發(fā),切金斷玉,但這種技術卻在唐朝元和年間一度失傳。
高慶明鑄劍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年輕時考上北洋大學堂,畢業(yè)后在天津一個德國人開的鐵工廠學習當時先進的工業(yè)技術,之后回到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了西平縣的第一個鐵工廠。父親極有抱負,認為棠溪寶劍是國寶,他要生產(chǎn)出一把傳說中的唐錫劍來?!拔母铩逼陂g父親被打成右派,他一邊生產(chǎn)農具養(yǎng)家糊口,一邊繼續(xù)研究寶劍。父親記錄的鑄劍資料有一人多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癡迷鑄劍的父親的影響下,鑄造一把千年前傳說中吹毛斷發(fā)的棠溪寶劍,成為高慶明子成父業(yè)的理想。
1979年高慶明迎來了接父親班進城當工人的機會,但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就為了鑄造棠溪劍。1980年秋天,26歲的高慶明借了300塊錢,將父親和妻子帶到了西平縣南關,租了半間破草房,以做小型農具為生。高慶明把賺來的錢大部分花在了買鑄劍用的廢鋼材上,家里窮得一貧如洗。他的妻子受不了這種貧困,哭著離開了他。離婚后孑然一身的高慶明,依然重復著高溫液體還原技術的實驗,他到縣文管所圖書館翻閱《史記》、《論衡》、《研鐵論》等古籍,試圖找到相關的線索,也到過棠溪河以及九店鄉(xiāng)的殘爐遺址中取樣本,找縣環(huán)保局的專家去化驗成份,還到過浙江造劍工廠學習討教。轉眼又過了五六年,高慶明仍癡迷于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傳說不能自拔,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頭。
1986年7月,鑄劍的過程似乎跟以往不大一樣,高慶明預感到,或許父親一輩子的那個心愿就要完成了。淬火之后,高慶明試了試劍的韌度,能斬斷鋼鐵,彎成90度、120度,它也不斷裂不變形。無數(shù)次的實驗,無數(shù)次失敗,那一次終于成功了,父子倆激動得抱頭痛哭。
1986年8月,高慶明研究棠溪劍的事跡首先在《河南日報》發(fā)表,隨后《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上千家新聞媒體報道他的事跡。高慶明辦起了自己的寶劍廠,開始了正規(guī)的寶劍生產(chǎn),棠溪劍一出,高慶明的生活就此改變。他贏得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等許多榮譽稱號,還有數(shù)十個省級國家級金獎。陳思遠、王光應、馮其庸等為他親筆題字,他的千禧龍劍被國家博物館鑒定為中華第一劍。北京申奧成功讓高慶明無比高興,于是鑄造了奧運劍捐贈給奧委會,此劍被中國體育館永久收藏。(中央電視臺七套《鄉(xiāng)約》欄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