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截止2008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16 822億美元,同比增長39.94%。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連續(xù)13年貿易順差如今能否持續(xù)引起了多方討論。預測分析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貿易順差是可以持續(xù)的,主要支撐因素有:我國經濟繼續(xù)保持8%增長勢頭所確立的基本面支撐,政策調整使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并接近加工貿易水平,我國承接世界產業(yè)轉移的能力增強使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xù)增長,我國的人力資本積累顯示出的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等。
關鍵詞:貿易順差;比較優(yōu)勢;貿易壁壘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39(2008)04-0073-05
Does Chinas trade surplus last?
HOU Jin-liang
(Department of Quantity Economics and technical economy of CAS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Chinas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reaches USD16 822 by the end of march 2008,with the year瞣n瞴ear growth of 39.94%. Does Chinas trade surplus last in future after 13 consecutive years of growth which causes the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to continue growth?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predicts that Chinas trade surplus can be lasted in the prospective future,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ors below:it is sure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a stable growth rate of 8% or so,the general trade reach or surpass the volumn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with the encouragemen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Chinas FDI inflow grows continuely with the capabilities of introduction of worldwide industrial shift increased,and the works of the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f Chinas agglomeration of human capitals.
Key words:trade surplus;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barriers
一、中國貿易最新進展情況
據海關總署2008年4月11日發(fā)布的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達到5 703.8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其中,出口3 059億美元,同比增長21.4%,低于去年同期6.4個百分點;進口2 644.8億美元,同比增長28.6%,高出去年同期9.4個百分點。累計貿易順差414.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凈減少50.2億美元。2007年貿易順差累計2 622億美元,沖破了2 000億美元貿易順差大關。出口增長了23.5%,出口額達12 180億美元;進口增長了20.8%,進口額達9 558億美元。
2007年,我國對美雙邊貿易額為3 0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美國僅次于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其中,我國對美出口2 3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4%,占當年我國出口總額的19.1%,僅次于歐盟為我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自美進口694億美元,增長17.2%,占當年我國進口總額的7.3%。2007年我國對美實現貿易順差1 633億美元,增長13.2%,比上年擴大190.8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加工貿易項下,2007年我國對美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 45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9%,占當年我國對美出口總值的62.5%;進口181.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1%,加工貿易項下對美實現貿易順差1 272.5億美元,相當于2007年我國對美總體貿易順差的77.9%。此外,一般貿易出口80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1%;進口360.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3%。一般貿易項下實現貿易順差441.8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73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5%。受美國次貸危機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影響,近期我國對美出口步伐明顯放緩,進口動力進一步增強。
中國人民銀行累積了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2008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16 822億美元,同比增長39.94%。2008年前3個月呈逐月放緩的跡象,每月增量分別為598、573和350億美元。貿易順差增大是近年來導致外匯儲備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1]。
自2007年以來物價上漲與貿易順差過大、外匯儲備猛增不無關系[2]。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CPI在2008年元月份和二月份分別為7.1%和8.7%。貿易順差過大已被列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侯金良:中國的貿易順差能持續(xù)嗎?
貿易順差帶來了如此深刻的影響,必然會引發(fā)人們提出許多相關問題,其中一個普遍問題就是“中國的貿易順差能持續(xù)嗎?”要全面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對我國貿易順差發(fā)生的歷史進行一番回顧,其次要結合相關貿易理論對我國現實經濟形勢進行分析,最終對我國的經濟走勢作出預測,進而判斷我國貿易順差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
二、中國貿易順差史回顧
改革開放三十年,貿易差額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實力由弱到強的整體歷程。從《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提供的數據看,貿易差額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詳見表1[3]):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貿易差額表現為起伏不定。除1982、1983兩年為順差外,其余八年均為貿易逆差,最高逆差為1985年149億美元。鼓勵出口創(chuàng)匯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貿易差額呈現出時高時低。除1983年為貿易逆差外,其余九年均為順差。整體趨勢為由低到高,最低時為1992年貿易順差43.5億美元,最高時為1998年434.7億美元。
第三階段是跨入本世紀的八年期間,貿易差額始終為順差。加入WTO后的五年間我國合計進出口總值超過之前23年的總和,且呈現出飆升的局勢。2000年貿易順差為241.1億美元,2007年已升為2 622億美元,后者是前者的近11倍。2007年貿易順差較2006年增長了48%。2008年一季度累計貿易順差41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凈減少50.2億美元。大額貿易順差依然是當前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在貿易大國序列的排位也節(jié)節(jié)攀升,2004年已升至第三名,僅次于美國和德國。從WTO提供的貿易資料看,我國的進出口增速遠遠快于其他國家(詳情見表2)。
三、支持未來中國貿易順差持續(xù)的理論
對于中國連續(xù)13年貿易順差產生的原因有著不同的理論解釋,最為常見的是比較優(yōu)勢理論、人力資本模型理論和貿易壁壘理論。
1.比較優(yōu)勢理論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世界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研究員在2007年3月9日發(fā)表的《別老拿中國貿易說事》一文就是應用比較優(yōu)勢理論分析貿易順差問題的典范。文章指出:“中國的比較優(yōu)勢是勞動力市場巨大,且勞動力素質較高,價格便宜。發(fā)達國家的比較優(yōu)勢是資本雄厚、技術力量強大。中國與發(fā)達國家的貿易應該是中國向發(fā)達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發(fā)達國家向中國出口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不對等是當前貿易順差產生的一大原因。
比較優(yōu)勢是貿易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比較優(yōu)勢規(guī)律表明具有最低機會成本生產特定產品的個人應專門從事該種生產。就像個人能從專業(yè)化生產和交換中受益一樣,國家也能從中獲益。要從國際貿易中獲益,每個國家應集中生產機會成本最低的商品,提供機會成本最低的服務。以美國為例,1998年美國進口、出口的商品和服務分別占GDP的13%和11%[4]。三分之二的進口包括:(1)工業(yè)品。例如從日本、德國進口的汽車,從臺灣進口的電子產品;(2)資本品。例如從德國進口的高技術印刷設備。出口品包括:(1)高技術產品,電腦軟、硬件,飛機、通訊設備和軍事裝備;(2)工業(yè)材料;(3)農產品,特別是玉米和大豆;(4)娛樂產品,例如電影和音像制品。
到2006年,中美都成為對方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據美國商務部2008年4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貿易赤字已達623.2億美元,今年2月份中國貿易對美順差計183.6億美元。2007年我國對美實現貿易順差1 633億美元,增長13.2%,比上年擴大了190.8億美元。
國際貿易的基礎是能反映比較優(yōu)勢的國際分工,國際分工又體現為國際專業(yè)化生產。國際專業(yè)化生產基于以下三點原因:
(1)資源稟賦不同。不同的資源稟賦通常可以促進貿易的發(fā)展。兩項主要資源是勞動力和資本。國家間不僅勞動力和資本的數量不等,而且質量也千差萬別。某些國家,例如日本和美國,既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又有豐富的現代化資本。自然資源的分布也不均衡。洪都拉斯有適宜種植香蕉的氣候,哥倫比亞、巴西和牙買加非常適宜種植咖啡,沙特石油儲量豐富,南非盛產鉆石,而我國依靠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完善的工業(yè)配套能力,充足的廉價勞動力,恰當的經濟政策,現在已成為世界工業(yè)品制造中心。
(2)規(guī)模經濟。隨著產量的提高,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就會產生經濟規(guī)模。如果每個國家都從事專業(yè)生產,所有國家都可以從貿易中獲益。歐洲一體化就反映了規(guī)模經濟。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具有天然的規(guī)模經濟基礎。這決定了我國具有國際貿易的長久優(yōu)勢。
(3)口味不同。即使所有國家的資源稟賦相同,生產效率也相同,只要國家間的口味不同,每個國家仍可以從貿易中獲益。各國的消費模式不同,如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兩倍于葡萄牙或瑞典,英國人愛飲茶,美國人偏愛咖啡。
2.人力資本模型理論[5]
內生增長理論可以從經濟增長的角度出發(fā)解釋各國貿易發(fā)展的差別。其中,Uzawa-Lucas模型(又稱人力資本模型)用人力資本的發(fā)展變化解釋了經濟的增長。Uzawa-Lucas模型的具體內容如下:
Y=AKa (U×H) 1-a0≦a≦1
H.=B(1-U)×H-ó×H
其中:Y為總產出,A是常數,K為投入資本,U表示勞動者用于物質部門生產的時間,H代表初始人力資本存量,B代表人力資本積累生產率提高的參數,(1-U)代表用于人力資本積累的時間,ó表示知識的折舊率。
從公式可以看出,只要保證B(1-U)- ó > 0,就說明人力資本可以無限積累,這種積累甚至無須物質資本的投入。影響人力資本積累生產率的決定因素是教育體制。人力資本的積累有兩種效應:一是內部效應,二是外部效應。個人通過人力資本的積累提高個人自身的生產率,這是內部效應。以個人人力資本積累為基礎產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是外部效應。宇澤、盧卡斯得出結論:教育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落后國家就是陷入了人力資本缺乏、教育落后的陷阱。我國教育效率低下已成為阻礙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未來的貿易順差維系依賴于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離不開人力資本的快速積累,人力資本快速積累要求對教育進行徹底的改革??傊?,教育改革成敗事關未來貿易順差的可持續(xù)性。
3.貿易壁壘理論
貿易壁壘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關稅壁壘是指國家利用提高關稅的辦法,對進口的外國產品、服務征收高額關稅,削減其競爭力,保持本國產品在競爭上的優(yōu)勢,以阻止、限制外國商品和服務的輸入。非關稅壁壘是指除進口關稅外,一切旨在限制進口的法律上和行政上的各種措施。它包括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征收國內稅、關稅配額、外匯限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歐美國家為限制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禁止向中國出口部分高新科技產品,這也是貿易壁壘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他貿易限制包括:出口補貼、貼息貸款、國產化比率限定和有關衛(wèi)生、安全、質量及技術標準的要求。
貿易壁壘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在不斷變化。可以預見,未來對外貿易過程中產生的摩擦會越來越多。如何有效地解決貿易壁壘問題也關系到我國貿易順差的可持續(xù)性。
四、決定中國未來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
據IMF2008年4月9日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短期內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次貸危機已侵蝕到美國經濟基本面,導致美國消費不振,就業(yè)率下降,美國經濟將在2008年陷入輕度衰退,發(fā)達經濟體增長率將普遍低于上年的增長率,預計2008、2009年發(fā)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將保持為1.3%,但新興經濟體仍能保持較快增長。預計2008、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7%和3.8%。預計2008、2009年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7%和6.6%,進口貿易量增長率分別為11.8%和10.7%,出口貿易量增長率分別為7.1%和8.7%。
影響2008年世界貿易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有:次貸危機深化并擴散;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貿易保護主義形勢嚴峻;油價高位徘徊和農產品價格上漲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美元進一步貶值,國際金融動蕩加劇。2004年以來,雖然各主要經濟體實施了緊縮性貨幣政策,但由于全球外匯儲備快速增長,主要國家和地區(qū)貨幣供應量增長加快,全球流動性依然充裕,加大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全球房地產、證券、黃金、石油、基本金屬等各類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最終都需要流動性的支持。一旦流動性充裕的形勢中斷,目前居于高位的價格將難以為繼,進而對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造成負面沖擊。
從下圖世行研究報告的結果可以看出,中國自1820年至2025年的GDP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額的變化呈U型。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是底部,所占份額僅為4%,現在約為13%,2025年將升至25%。這預示著中國的貿易順差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段時期會繼續(xù)增長。
1820—2025年中國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額
(以平價購買力衡量)
資料來源:A.麥迪遜,世界銀行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總體良好,經濟繼續(xù)保持平穩(wěn)快速增長。未來一段時期,政府繼續(xù)穩(wěn)定、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堅持實行穩(wěn)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努力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對保證貿易順差至關重要。具體說來,決定中國未來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包括:
(1)據IMF2008年4月9日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我國2008、2009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9.3%和9.5 %,盡管低于去年11.4%的增長率,但仍在持續(xù)增長。這預示著中國的對外貿易也會有不俗的表現。
(2)我國進出口貿易方式構成隨著對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也在逐漸改變,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并接近加工貿易。先前以加工貿易為主要貿易形式、以外商投資企業(yè)為進出口主體的特有貿易結構,致使加工貿易發(fā)展勢頭迅猛。一方面,我國良好的工業(yè)配套能力和大量廉價勞動力,加速了全球制造業(yè)向我國的轉移。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貿易實行保稅政策,對于外資投入加工貿易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國家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出口商品結構、合理保護和利用國內環(huán)境資源,通過加征出口關稅和降低出口退稅等手段繼續(xù)加大對“兩高一資”產品出口調整力度,同時采取降低暫定進口關稅稅率、取消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等方式鼓勵進口,使總體出口增速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趨緩,進口增速明顯上升;貿易順差迅速擴大的勢頭得到有效抑制,政策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總計2 622億美元。一般貿易進出口9 672億美元,而加工貿易進出口9 861億美元。中國在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方面均有比較優(yōu)勢。由此可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均為保持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
(3)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持續(xù)增長。2007年11月底我國已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63萬家,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7 471億美元,全球500強已有近490家在華投資。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yè)面向國內市場替代了部分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yè)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yè)出口額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外商投資企業(yè)有其自身的貿易網絡優(yōu)勢,且其占的份額越來越大,容易克服各種貿易壁壘。
(4)調整出口退稅率。人民幣升值會使出口成本上升,相應出口產品價格也會上升,由于貿易發(fā)生的優(yōu)勢并未消失,出口額會進一步提高,最終受損的是進口國的消費者,他們失去了部分消費者剩余。
(5)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我國政府采取了抑制投資過快增長的政策,相應減少了進口需求,從而放大了貿易順差的影響。
(6)少數西方國家限制對我國出口高新技術及其設備,也致使貿易順差加大。
(7)國內消費不足[6]。因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人們有后顧之憂,抑制了居民消費,也不利于縮小貿易順差。
(8)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中國的人力資本積累會顯示出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這樣會加大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特別是贏得越來越多IT產業(yè)方面國外公司的外包業(yè)務,使得貿易順差具備可持續(xù)增長的基礎。
(9)隨著經濟的轉型,美國國內的加工制造企業(yè)已失去了在美國國內的經營優(yōu)勢,紛紛轉產或投資海外,使得美國注定要從中國或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進口大量商品。事實上,2007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主要來自加工貿易項下。此外,美元在國際上的強勢地位,使得相當一部分貿易順差表現為美元存款。
未來的突發(fā)事件,例如,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嚴重的自然災害、由金融危機誘發(fā)的整體經濟危機、惡性通貨膨脹等可能會使中國發(fā)生貿易逆差,這種逆差可能是暫時的,最壞的結果也超不過日本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傊?,中國未來的貿易順差具備可持續(xù)性,這符合由發(fā)展中國家轉向中等發(fā)達國家過程中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 牟新生.關于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及其順差問題的一些思考[EB/OL].新華網.
[2] 商務部綜合司.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7春季)[R].
[3] 趙瑾.全球化與經濟摩擦[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4] William A. Economics[M].McEacher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5] 李京文,張國初.現代人力資源經濟分析——理論·模型·應用[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6] 呂蓁.貿易順差持續(xù)高位運行 專家建議多管齊下降溫[N].中國證券報,2007-07-11.
(編輯:弘流;校對:段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