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全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②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歐陽修《豐樂亭記》節(jié)選)
【注釋】
①滃(wěnɡ)然:水勢很盛的樣子。②掇(duō):摘取。
1.請用原文回答作者為什么給那個亭子命名為“豐樂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在《醉翁亭記》中找出與“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句式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與《醉翁亭記》的主旨是相似的,請分別找出這兩篇文章的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jié)合上下文的理解,翻譯下列句子。
①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描寫四時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認為“刺史之事也”指的是什么?他又是怎樣做的?從作者的議論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本期找)
《豐樂亭記》(節(jié)選)閱讀理解參考答案1.“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或者“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2.[示例:“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或者是“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提示:只要是對偶句即可。]3.《醉翁亭記》是“醉能同其樂”;《豐樂亭記》則是“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4.①我來到這個地方,喜歡這里地方僻靜,公事簡單,也喜歡這里風俗的安閑。②又慶幸當?shù)剞r(nóng)民樂得連年豐收,而喜歡與我一同游賞。5.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6.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記下:“與民同樂”的情景,把“豐樂”作為亭子的名字。[道理示例:有統(tǒng)治者開明惠民,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yè),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