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粟
近來不如從前了,雖然家還沒安頓好,但是到臨時的“家”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從早到晚,應接不暇。有來探望我的,有來求教的,有來要我作畫寫字的,還有報刊的記者和編輯,總之,非常熱鬧。
熱鬧有啥好處?世界是熱鬧的,大城市是熱鬧的,人在社會上原來也是在熱鬧之中。但是作為一個搞藝術的人,一個畫家,對熱鬧要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
怕熱鬧,想避免熱鬧,是不能完全做到的。尤其作為一個成了名的畫家,你想不要熱鬧,辦不到,人家會來湊熱鬧。
問題是你自己是不是想要熱鬧,是不是怕日子過得不熱鬧。
對一個名人來說,熱鬧有時就是捧場,就是奉承,這對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是有害的。因為太熱鬧,腦子就會發(fā)熱,心里就會安靜不下來。
以前,由于“四人幫”作亂,我運交華蓋,家里倒冷清了一陣,我的心情也冷靜多了。因為來的人少,我可以冷靜地考慮問題,回顧我的過去,考慮我的將來,像放電影一樣,一個一個的鏡頭在我眼前過去,我從中總結自己的教訓,尋找繼續(xù)前進的方向。
我大半生都是這樣。尤其在進入老年以后的這三十年里,當客人走完了,家里的人都睡了,我常常喜歡在晚上,坐在書齋里,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問題,面對墻上掛著的一些新作舊稿,思考自己的藝術道路。這樣的時刻,環(huán)境非常靜,一點聲音也沒有,但是我腦子里考慮著各種問題,心里思潮起伏。這樣的靜坐,很有意思。這十多年來,尤其是前幾年,我比較冷靜,因為來捧場的人少了,來干擾的事少了,我反正“閉門思過”,倒是清閑得很,頭腦也冷靜得很。利用身邊僅有的一些書、手頭留著的紙和筆,我就讀書,寫字,作畫,想問題。
真正要做學問,要寫字作畫,就需要有一個安靜、單純的環(huán)境,寧可冷清一些,因為它安靜,便于自己研究。
但是文藝界是比較熱鬧的,也有一種趕熱鬧的風氣,好像不熱鬧就“吃不開”,就沒有“名氣”,好像社會就會把你遺忘。所以有的人就拼命趕熱鬧,往熱鬧當中擠進去。這種人,叫做“不甘寂寞”,好像幾天不到熱鬧場所,別人就會忘記你,就覺得冷清、寂寞了。其實,越是怕寂寞的人,將來就越會寂寞。因為你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熱鬧場所,沒有時間讀書,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學問,在熱鬧場中混到老,什么成就也沒有,最后社會不承認你,越老越寂寞,以后死得也寂寞。死后煙消云散,誰又記得你這個不甘寂寞的人呢?
所以,甘于寂寞的人,將來倒不會寂寞的。戲劇界的梅蘭芳、蓋叫天、周信芳、楊小樓、金少山是不寂寞的,他們平時一直在家里練功,提高。許多卓越的書畫家,都是不寂寞的,然而他們其中很多人在平時卻是甘于寂寞的,他們謝絕應酬,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該用的地方。
年輕的時候,精力正旺,正是做學問的好時光,一定要甘于寂寞。你集中一段時間閉門學習,不去趕熱鬧,在社會上暫時不出現,沒啥了不起,等你真正有成就,自然有人記得你,你就永遠不會冷清,不會寂寞了。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我這些話可能不對,我也不是反對參加必要的社會活動,我只是對那些“不甘寂寞”、好趕熱鬧的人提點意見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要珍惜它。
摘自中國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