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代名人與硯

2008-07-30 09:55:56楊白水
讀書文摘 2008年8期
關鍵詞:丁謂白水硯臺

南唐后主與龍尾硯

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個兒子,史稱南唐后主,共在位十五年。

提起李煜,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那首著名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钡^少有人知道這首著名的詞作會與一方神奇的硯臺發(fā)生聯系。李煜好讀書,善作詞,工書畫,知音律,是個頗有素養(yǎng)的高級文士,而且對文房四寶的癖好尤為突出。他在位時曾發(fā)動農夫挖掘婺源龍尾石制硯,視龍尾硯為“天下冠”,并第一次任制硯高手李少微為“硯務官”,督辦開采歙石的事務,并派石工周全從其學習硯雕技術,專門搜羅佳石為皇室造硯,歙硯石即成為御用之品。

李煜所藏佳硯甚多。傳說他藏有一方青綠暈石奇硯,非常奇特,色青綠,潤如秋月,硯池中有個黃色的石彈丸,一年三百六十日,潤而不燥。最為神奇的是硯池中有一只小青蛙,夜深人靜時,便會作如鼓蛙鳴,伴李煜吟詠作畫。李煜視之為珍寶,常隨身攜帶,愛不釋手。宋軍攻打金陵(南京),他被俘到汴京開封時,隨身所帶僅此一物?!队菝廊恕繁闶撬环陂g,用此硯寫就的佳作。

“眼中丁”與子石硯

丁謂,宋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字謂之,后改字公言,淳化進士,累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封晉國公。據宋史載,丁謂機敏強記,詩畫琴樂無不通曉,但卻為人狡詐。

傳說丁謂任參知政事(副相)時,常拍名相寇準馬屁。有一次宴會時,寇準的胡須上沾了羹汁,丁謂竟殷勤地起身為他拭去,被寇準當場嘲笑道:“參知政事是國之大臣,怎么也要為長官擦胡子?”嗆得丁謂一臉狼狽。后來丁謂和太監(jiān)狼狽為奸,把持朝政。當時老宰相寇準尚在朝中,丁謂深知寇準為官公正,剛正不阿,便用計謀將寇準排擠出京城。丁謂所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民間出現了一首民謠,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寧,須拔眼中??;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备柚械摹岸 保傅木褪嵌≈^。于是,“眼中丁”的說法逐漸流傳開來。

丁謂也好收藏各種奇珍異寶。任宰相時,聽聞端硯聞名天下,隨即囑托好友,四處鉆營,終與端州知府交好,并托他為自己搜求佳硯。

一天,端州一硯工外出尋硯,遠遠望見前方水潭之中有白鶴翹首駐足。遂差人潛入水底看個究竟。探得水下有一孤石,大小有如米斛。硯工甚覺蹊蹺,心想石上有白鶴駐足,應是奇石,便將此事如實稟報端州知府。

知府也感到奇怪,當即調集數只漁船,將石頭從水中撈出。翻轉圓石,隱約聽到石內有流水聲。硯工看后大喜,向知府說道:“相傳天產至寶滋蔭此潭,此寶孕育于崖石,其祥瑞之氣散衍為文字。此石內必有寶石藏于其中?!敝忝藢A石剖開,頓有一泓清水從石中泄出,內有鵝卵子石一塊,色如紫玉。知府大喜,把寶石交給硯工,命其將寶石一剖為二,制成兩方佳硯。逾數日,佳硯制成,知府即派人將其中的一枚送給丁謂。

丁謂見硯,欣喜萬分。但當聽說尚有一枚硯臺在知府處時,又心生貪念,便修書一封,質問知府:“此硯應有兩枚,你莫不是想效仿劍師鑄干將、莫邪二寶劍,而自留莫邪劍的舊事?”知府回信說:“天下至寶,不可集中于一家?!庇滞醒宰约褐皇且粫r喜好,待卸職后自當將另一方寶硯原物當面獻呈,這樣,丁謂才沒再追問。

丁謂狡詐欺罔,在真宗朝營建宮觀、偽造祥異。后因負責營造真宗寢陵時,擅移陵址罪,被解除宰相職務,家產悉數充公,那枚子石硯也因之不知去向。

米芾智取御硯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遷湖北襄陽,徽宗時召為書畫博士,人稱“米南宮”,又有“米襄陽”之稱。他6歲即熟讀詩書,7歲學書,10歲寫碑,21歲步入官場。在書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其書體瀟灑奔放,又嚴于法度,蘇東坡盛贊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chuàng)山水畫中的“米家云山”之法,以模糊的筆墨作云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后世許多畫家所傾慕及仿效。

米芾一生愛奇石,《宋史》本傳記有其事。元代倪鎮(zhèn)有《題米南宮拜石圖》詩:“元章愛硯復愛石,探瑰抉奇久為癖。石兄足拜自寫圖,乃知癲名傳不虛?!睋嗽娍芍总缾凼神?,自寫《拜石圖》。后世畫家亦好作此圖,于是米芾拜石一事便喧騰人口,傳為佳話。米氏寶晉齋前也有異石,以供清玩,《書異石帖》記有此石。米芾還愛硯,并素有研究。著有《硯史》一書,據說對各種古硯的品樣,以及端州、歙州等石硯的異同優(yōu)劣,均有詳細的辨論,倡言“器以用為功,石理以發(fā)墨為上”?!秾殨x齋法書贊》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須寶硯……硯為吾首?!泵总腊殉幙吹孟褡约旱念^顱一樣重要,可見溺愛之深。兼有石癖、硯癖的米芾對硯山也極為重視。硯山是一種天然峰巒形成的硯石,在底部山麓處,琢平可受水磨墨,既可作為文房清玩,又能為臨池染墨之具?!吨玖帧酚浢总赖靡怀幧蕉呷?。而最著名的一座硯山是南唐后主李煜之物,米芾念念思之,因作有《硯山銘》傳世。

米芾因舉止癲狂,人稱“米癲”。有一次,徽宗令人在瑤林殿掛一張兩丈長的畫絹,擺上極珍貴的筆、硯、墨等,召米芾寫字。米芾上躥下跳、筆走龍蛇,并大呼:“奇絕陛下!”皇帝一高興,把所有眼前寶物全部賞賜給了米芾。米芾曾經為皇帝書寫過屏風,幾天后,皇帝派宦官賞賜給他白銀十八笏,十八笏為九百,當時的人們以九百為傻,和我們今天罵人“二百五”是一個意思。米芾興高采烈地對來者說:“知臣莫若君?;实壅媪私馕?。”皇帝聽說后,大笑不已。還據《春渚紀聞》載,有一次宋徽宗召米芾進宮寫一扇大屏。米芾到后囑內侍取筆硯來,徽宗指著御書案上的一方端硯說:“就用這個吧?!泵总缹懲暌院?,捧著這方端硯奏道:“這方硯臺已經由皇上命臣使用過了,就不堪再供御用,請皇上定奪?!被兆诖笮φf:“那就賜給你吧。”米芾高興得手舞足蹈地謝恩。他怕皇帝反悔,抱著硯臺就跑,結果弄得滿身墨汁淋漓?;兆谏钣懈杏|地說:“米芾的癲狂果然名不虛傳??!”

又傳,米芾后來被貶官到無為縣(今安徽?。r,幾乎將自己收藏的全部硯臺都帶在身邊。某夜,米芾正在池塘邊的小亭子里寫字,忽然,塘內蛙聲如鼓,響成一片,直叫得他煩躁分神,難以下筆。米芾撿起一顆石子拋在水中,仍止不住蛙鳴。他便順手抓起一塊硯臺,上書一個大大的“止”字,擲入池塘。只聽“咕咚”一聲,硯石落入水中,噪聲頓止,池水也被染得一片墨色。從此之后,人們將那池塘叫做“墨池”,那個小亭子也叫做“投硯亭”了。

浩氣長存“正氣硯”

岳飛,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高宗、秦檜與金議和,岳飛上表竭力反對,不久被誣謀反,下獄,并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養(yǎng)子岳云、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傳說岳飛從軍臨行之時,岳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據清人《廣倉硯錄》記載,岳飛生前曾收藏一方端硯。硯為橢圓形,縱九寸有余,色紫,背面刻著銘文“持堅守白,不磷不淄”。字體雄健豪邁,大氣磅礴,正是岳飛高風亮節(jié)之真實寫照。岳飛被害百年之后,此硯流落到南宋末期抗元名將謝枋得手中,謝氏在硯端留下“枋得家藏岳忠武墨跡,與銘文相若,此蓋忠武故物也”手跡。南宋咸淳九年(1273),謝枋得又將此硯寄贈給抗元名將文天祥,文天祥如獲至寶,在硯之左右兩側刻銘曰:“岳忠武端州石硯,向為君直(即謝枋得)同年所藏,咸淳九年十二月十有三日寄贈。天祥銘之曰:硯雖非鐵難磨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弗失道自全。”表達了他要繼承岳飛遺志,抗敵救國的雄心壯志。而三位英雄在同一方端硯上刻銘,也是世間罕見。

三位宋室孤忠死后,這方寶硯輾轉漂泊,閱盡世間滄桑。至清代,又流經多位名家之手,如董其昌、宋犖、朱彝尊等人,都曾在硯上留下銘文。道光元年(1821),不知何故此硯現身集市,被浙江東陽縣令陳海樓買去。光緒二十年(1894)秋,這方硯在皖南為福建晉江人吳魯所得。吳魯感于此硯“得乾坤之正氣”,遂為之取名“正氣硯”,并將自己的書齋改名為“正氣硯齋”。

吳魯,字肅堂,號且園,光緒十六年(1890)殿試以一甲第一名奪得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他為人剛正,一生憂國憂民,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他挺身而出,擔任軍務處總指揮,奮起抗戰(zhàn),一面哀嘆同僚們“鮮有實心為國者,時局日壞”,一面向愛國者們振臂高呼“毋效楚囚相對泣,拔劍收取舊山河”。

吳魯去世后,正氣硯由他的第四子忠善珍藏于家鄉(xiāng),吳忠善特將書齋取名“守硯齋”。

“文革”中,吳家遭襲,吳氏祖屋六千余冊典籍、千件字畫、吳魯遺物朝珠及若干其他珍貴物件悉被抄去,稀世之寶“正氣硯”亦遭此劫,不知所蹤。

唐伯虎、祝枝山偶得佳硯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屬江蘇?。┤?。他是明代著名畫家,作詩別具一格,灑脫自然。他為人不拘禮法,晚年尤其明顯,這在他的詩里常有流露。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戶曉的才子,他家學深厚,能詩文,工書法,“五歲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是位地道的天才型人物。唐寅、祝允明與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祝枝山由于與唐伯虎遭際相似,性情相投,故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傳說有一年唐寅、祝枝山遍游匡廬、武夷、雁蕩、普陀諸名山后,同乘小舟從新安江逆流而上,一個多月后到達歙州。一上岸,便望見太平橋兩側青山疊翠,練江潺流,亭臺玉立,寺塔高聳。二人留戀于此,不愿離去。一天,二人在五明寺前吟詩作畫,有許多人前來買畫,可硯臺老不發(fā)墨,急得二人滿頭大汗。這時一人上前說道:“不是名硯當然不會發(fā)墨!”說完,那人轉身入寺,旋刻即出,手上卻多了兩方硯臺。那人說:“這是小人自制的硯臺,兩位不妨一試。”說完,將一方“神龍神虎硯”送與唐寅,另一方“麒麟金星硯”送與祝枝山。唐、祝二人試用后覺得這兩方硯臺細膩如絲,呵氣生云,磨起來亦發(fā)墨如油,不禁喜出望外。

二人得到宅硯后,遂分道行走。唐寅去拜望他的恩師,哪知恩師卻因科場舞弊案受累坐牢,出獄后氣病交加而死。唐寅祭過恩師后,便登上黃山,用“神龍神虎硯”作七律一首:

搖落郊園九月會,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

曲糵才交情誼厚,孔方是與往來疏。

塞翁得失渾無累,胸坎悠然覺靜虛。

同時又留下了《紫霄宮玄帝碑銘》,此碑高三米,文達千字,是《唐寅全集》中唯一的一篇碑銘文,碑為當時新安書畫名流汪肇篆額,真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堪稱碑林一絕。

祝枝山離開唐寅后,便到歙縣西溪探望舅父。亦用“麒麟金星硯”作詩《東疇綠繞》一首:

龐公宅畔甫田多,畎畝春深水氣和。

五兩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

魚鱗強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經鋤多肯獲,豐年定愧伐檀歌。

詩中所詠綠繞亭山的綺麗風光,真是令人向往。

“碧血丹心”史可法硯

史可法,字憲之,號道鄰,河南省祥符縣人。歷經明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及南明弘光五朝。青少年時代,他異常勤奮,學習刻苦,一月只得七夜整眠,硯中從不留墨過宿,讀經習史,學文練武,知識淵博,文武雙全,是左光斗的得意弟子。崇禎元年(1628)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

明末清軍南下時,史可法堅守揚州,攝政王多爾袞致書誘降,誓死不從;和碩豫親王多鐸遣人到城下勸降,他發(fā)矢射擊。他給母親、妻子、伯叔及兄弟留下遺書,表示“一死以報國家”,決心與揚州共存亡。城破,他自刎未死,為清軍所俘。多鐸親自審訊并勸降,他說:“城亡與亡,吾志已決,既劈尸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州百萬生靈,不可殺戮?!本土x時從容自若,揚州人民在城外梅花嶺筑衣冠冢,以作紀念。

史可法死后,他生前與之朝夕相處的一方硯臺流傳了下來。硯為澄泥硯,呈鱔紋色,形如芭蕉葉,上臥玉蟬一只,雕工相當精巧。硯背有“道戰(zhàn)”二字,史可法印章一款。三百年后,這方寶硯輾轉流傳,終被當代著名書畫家賴少其所收藏。

賴少其,廣東普寧人。早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茖W校,20世紀30年代初參加新興木刻運動,為中國第一代木刻家之一,也是魯迅先生推崇的青年版畫家之一。曾在武漢任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1939年投筆從戎,在新四軍中任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美協(xié)上海分會主席,以后到安徽工作?!拔母铩敝校抑袔状卧庖u,賴少其始終將寶硯珍藏,終使其得以保全。他將此硯命名為“碧血丹心玉蟬芭蕉硯”,這既是對史可法氣節(jié)和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困難時刻對自己的勉勵?,F今,這方“碧血丹心”史可法硯已作為安徽文房四寶的陳列品向國內外公開展出,這也將使更多聽到此硯故事的人受到鼓舞。

紀昀機巧解詩為詞

紀昀,字曉嵐,號石云、春帆,河北獻縣人。乾隆年間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因學識淵博為乾隆賞識。曾因為親家兩淮鹽運史廬見曾有罪受到株連被發(fā)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后召還,乾隆以“土爾扈特歸還”為題“考”他,命他為《四庫全書》總纂官,耗時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2)完成。次年擢升為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死后謚“文達”,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其后人整理有《文達公遺集》。

紀昀又號稱“九十九硯齋主人”,他將藏硯拓成冊,名曰《閱微草堂硯譜》,流傳于世,因其內容豐富,銘詞典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硯史珍貴資料,故而影響深遠。紀昀作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直閣事,很受皇上的恩寵?!堕單⒉萏贸幾V》中就有乾隆和嘉慶二帝賞賜給他的三方硯臺。其中一方乾隆御銘:“春之德風,大塊噫氣。從蟲諧聲,于凡制字。谷則為雨,潤物斯?jié)?。石墨相蓍,行若郵置。豈惟天成,亦有人事。擬而議之,既純且粹?!奔o昀十分珍愛,勒銘囑其“子子孫孫世寶用之”。然而,歷經百年,紀昀之硯石大多散失,所幸圖譜猶存。1916年,由李響泉、嚴范孫倡議,將紀昀裔孫紀堪謹所藏孤本交北洋印刷局印行,此譜才得以傳世。

據《閱微草堂硯譜》記述,紀昀嗜硯成癖。其所藏硯石涉及宋代及明代古硯,且品種多樣,計有廣東肇慶的端石、江西婺源的龍尾石、山東淄博的淄石、河南濟源的盤古石、吉林通化的松花石、山西絳縣澄泥等。林林總總,可謂兼收并蓄,廣為收藏。紀昀不僅愛藏硯,亦善題銘。如他在一方云龍硯上作銘:“龍無定形,云無定態(tài),形態(tài)萬變,云龍不改。文無定法,是即法在,無騁爾才,橫流滄海。”還在一方古硯上作銘:“色自駁雜,質原溫粹,古有聰明,不以貌貴。”這些銘辭通俗而富于哲理,詼諧生動又涉筆成趣。至晚年,紀昀更一心賞硯、評硯、玩硯。他在77歲時自作詩云:“半生心力坐消磨,紙上煙云過眼多。擬筑書倉今老矣,只應說鬼似東坡?!彼缤未笪暮捞K東坡一樣,玩硯、藏硯到了癡迷的地步。

《閱微草堂筆記》中亦記載:“余為鮑樹堂世孝祠記,樹堂以此硯潤筆,喜其柔膩,無新坑剛之氣,因為之銘曰:‘勿曰羅紋,處為端紫,我視魏征,嫵媚如此。嘉慶壬戌四月曉嵐題,時年七十有九。附翁樹培銘言:‘歙硯日稀,爾何其壽,古貌芳心,如逢耆舊。龍尾舊坑久絕。故歙硯較端硯難得,此石猶前代物也。翁樹培銘并識?!睋f,鮑樹堂送給紀昀潤筆的是一方金星眉紋歙硯。紀曉嵐愛不釋手,無事就用手撫摸它,幾乎入迷。一天,一位朋友請他題扇面,用的是王之煥的《涼州詞》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币驗樗麗鄢幦肓嗣?,不小心將第一句中最后一個“間”字漏寫了。觀者有人說:“大文豪亦有誤耶?”紀曉嵐聽了便說:“非詩,乃詞也,何有誤耶?”遂添上標點。即為“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甭犝邿o不拍手叫絕,甚為驚嘆。

齊白石違約送硯

齊白石,名璜,字瀕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別號有三百石印富翁、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其經歷很有傳奇色彩。

毛澤東與齊白石同為湖南湘潭人,兩人老家相距不遠。建國前兩人雖無緣晤面,但他們都是當代名人:一個是名震遐邇的革命家,另一個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家,故早知對方大名。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澤東便主動給當時正住在北平的齊白石寫信,熱情地邀請他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參加政協(xié),共商國是。當時齊已年近九旬,接信后激動不已,為了表達對革命領袖的敬意,他精心鐫刻了毛澤東的紅、白兩枚名章,托當時任文化部軍代表的艾青轉送給毛澤東。轉眼到了1950年國慶前夕,齊白石又從自己珍藏多年的國畫精品中選出一幅《鷹》送給毛澤東,這是一幅立軸,作于1941年;同時又將作于1937年7月的一幅對聯“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xiāng)”相送。1950年夏,毛澤東派車把齊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促膝長談達數小時。兩位巨人攜手品茶賞花,好不愜意。

在齊白石送與毛澤東的禮物中,有一方青石硯特別為毛澤東所看重。此硯石質堅硬,長26厘米,大的一頭寬15.5厘米,小頭寬14厘米,厚2厘米。硯堂微凹,用于磨墨,其余部分雕花,如煙雨云蒸,意韻悠綿。硯匣為楠木所制,精致別巧。齊白石對此硯極為珍愛,生怕丟失,又擔心他百年之后,子孫將其轉贈于人,于是親手在硯體上刻下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孫不得與人?!钡罱K還是違背了自己“不得與人”的規(guī)約,將此硯親手送給了毛澤東。

齊白石所贈字畫,毛澤東后來都交給了國庫,唯獨將這方佳硯留在了身邊。毛澤東辦公和平時寫字都喜用毛筆,這方端硯也就成為他常用的文房用具之一。

林白水的愛硯情

林白水,名懈,又名萬里,字少泉,后以“白水”為筆名,福建閩侯人。青年時代積極從事反清活動,后來加入了同盟會。他的后半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報人。他曾先后營救過被捕的黃興等數十名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后,任福建法制局局長。1913年,被選為國會議員,曾任總統(tǒng)府秘書、參政院參政等職。1916年以后,先后創(chuàng)辦《公言報》、《社會日報》等,利用報紙進行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對北洋軍閥禍國殃民的罪行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抨擊,1926年被反動軍閥張宗昌殺害。1985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林白水愛硯有家族淵源,他的外祖父是清代赫赫有名的藏硯家黃任。幼年時他被送往外祖父家讀書,黃家的老少對古硯都有研究,他終日耳濡目染,故對硯臺也很有研究。

林白水的好友、近代著名學者張次溪先生在《記林白水》一文中曾稱贊他愛硯、藏硯之摯情:“先生有金石癖,庋藏甚富,嘗斥五百金購《董美人墓志》,以之易友所藏青花硯。先生藏硯最著名。乙丑年(1925),日本后藤朝太郎約集在京之藏硯家,在太和俱樂部開名硯展覽會。先生攜六硯往,眾為遜色,無敢與之匹敵者。”此話將林白水愛硯之情切,藏硯之豐富,硯石之珍貴,描寫得淋漓盡致。

林白水所藏“六方佳硯”震驚中外,其一為宋代雙龍硯。硯為端石,長八寸,寬四寸,池中雕雙龍,鱗甲細如毫發(fā),生動精絕,非名手不能辦。背刻篆書銘跋及圖章,極精。硯側左右各刻隸楷,竟體色澤蒼古,一望可知為年代久遠之物,林白水稱其以千金購于袁玨生家,為其余齋石領袖,與“生春紅”并列為文房雙璧。其二為西洞大魚腦硯。原為浙江張耕汲所藏,白水稱其“精于鑒古,蓄硯尤富”。此端硯長四寸許,寬二寸,通體靜穆,氣度洋洋,中現魚腦凍,周以胭脂暈,左上端有馬尾紋,下端有金錢火捺二,旁有碎點青花,色如云蒸霞蔚,明艷幽倩,真洛陽如花之麗人也。硯背與側均有檳榔之紋。其三為西洞小魚腦硯。硯長四寸,寬三寸,厚五分,系浙江藏硯家楊雪漁故物。硯背有銘,硯中有魚腦凍,圓如滿月,直透至四周環(huán)以胭脂,明艷如朝霞,皎潔如秋月。其四是大青花荷葉硯,硯主原是袁玨生。白水知其愛藏墨,友人張耕汲將先人遺之墨寶割愛于白水,白水又與袁硯墨相易,遂得此硯。白水自云:“蓋所耗心力與血汗,不知幾斗矣。余每得一硯,均有一段至復雜之歷史。而其曲折糾纏,未有如此硯者?!逼湮迨囚~隊兒青花硯。硯長四寸,寬三寸,厚一寸。雕鏤花紋極精,為乾隆水坑極品。硯面上端偏右有青花一片,如秋雁橫空,又如初生魚子結隊游行;下端偏左,有金錢火捺二,捺之右方有細如鵝毛之青花結。此硯原為張耕汲藏,張亡硯去。林先生以五百金購《董美人墓志》,復以黃任、董玄宰藏硯(皆有黃、董二人自刻之跋),與之交換。其六是刷絲歙硯。白水自說:“藏硯以端為多,歙石才四方,余此硯為歙石之上上品。硯長四寸,寬二寸許,厚不及五分,制如琴式,幽雅無倫。硯面刷絲如牛毛紋,顧每一轉側,為狀不同。正觀之有棗形之小碎點;稍側,則現粗縷;再側之,則細如牛毛,密如蛛網。歙石以龍尾為著,龍尾之勝,有名刷絲?!?/p>

另外,林白水還有一方名為“生春紅”的硯臺,本是他的外祖父黃任在端州為官時所得,并依蘇東坡“小窗書幌相嫵媚,令君曉夢生春紅”的詩句將硯命名為“生春紅”。不久,黃任的夫人不幸去世,老人睹物思人,悲痛萬分,便在硯臺背面刻下一首凄婉的悼亡詩:“端江共汝買歸舟,翠羽明珠汝不收。只哀‘生春紅一片,至今墨沛淚交流?!焙髞?,這方寶硯不知流落何方。一個偶然的機會,林白水發(fā)現此硯,以重金購得。他非常鐘愛這方“生春紅”硯,每日摩挲不離手,并以“生春紅”為齋名,以示其喜愛之情。以至其所辦報紙增加副刊,他把刊名也取作“生春紅”,可見其鐘愛寶硯之情。

林白水死后,他那珍貴的“生春紅”硯由他的女兒林慰君收藏。后捐贈臺灣歷史博物館。

(選自《硯》/楊白水 編著/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年3月版)

猜你喜歡
丁謂白水硯臺
“溜須”一詞的由來
宰相識人
模仿天才
翰墨飄香的硯臺
少兒美術(2019年7期)2019-12-14 08:06:20
白水洋一日游
快樂語文(2018年9期)2018-11-29 14:34:17
墨錠和硯臺
白水煮生活,笑料跑不掉
西部(2015年3期)2015-11-18 10:35:49
白水煮生活
聽爺爺講硯臺的故事(二)
台安县| 扬中市| 邹城市| 南充市| 吴川市| 永丰县| 左贡县| 诸城市| 五家渠市| 逊克县| 扶绥县| 秦安县| 扎兰屯市| 安达市| 余姚市| 鄂托克旗| 长乐市| 西华县| 潜江市| 枣阳市| 苍南县| 大同市| 四川省| 铁岭县| 綦江县| 平遥县| 合山市| 通河县| 施秉县| 曲阳县| 甘南县| 丰都县| 博乐市| 静乐县| 徐闻县| 班玛县| 浑源县| 崇文区| 秦皇岛市| 肃北|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