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德
三國時代,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司馬懿對戰(zhàn),其時,司馬懿采取緩兵之計,任憑諸葛亮百般叫戰(zhàn)辱罵,司馬懿堅持不予對戰(zhàn),使?jié)h軍饑寒交迫,軍心渙散,令諸葛亮無計可施,憂郁成疾,終因心力交瘁而逝。諸葛亮求勝心切,而他的對手司馬懿智謀很高,勇于放棄,不予應(yīng)戰(zhàn)。倘若諸葛亮能夠更加清醒。善于放棄及早退出,就不會勞累成疾。遭此命運。
范蠡也是我國古代一位絕頂聰明的奇才。他一生經(jīng)歷豐富,從政治家、軍事家,到實業(yè)家、大商人,當時就被奉為商中之圣。有人研究認為,范蠡是很會養(yǎng)生的,真正使他長壽的原因就是他善于放棄。他能輕易地放棄高官厚祿,拒絕分封,激流勇退,選擇了當時為士大夫階層所輕視的經(jīng)商之路。對于一般人來說,這是多么不易的放棄。范蠡棄官之后,改名換姓。勤奮地“耕于海畔”,“致產(chǎn)數(shù)千萬”。后來,范蠡在山東定陶,安居樂業(yè)。采取了農(nóng)商結(jié)合的方式。開始了新的創(chuàng)業(yè)。范蠡善于放棄而活得輕松、灑脫,不因高官巨富而生災禍。
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一些人,什么都想要,“魚”欲得之,“熊掌”也欲得之。你確實很少聽到他想放棄什么。殊不知。退一步卻能海闊天空,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棄。追求后面準備放棄,歡樂后面要經(jīng)得住痛苦,既能追求。又會放棄,才算兩全其美,人生也才有意義、有樂趣。得到任何東西都得付出代價,這代價就是損失,也就是放棄。只不過有些人明白這個道理,放棄得自然平和、心甘情愿;而有的人卻轉(zhuǎn)不過這個彎兒,要“彼”又不愿意丟“此”。結(jié)果,也許什么也沒有得到,或者彼此暫時都得到了,但確確實實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如失去心靈的寧靜,或失去了身體的健康。
很多研究長壽的保健專家認為,善于放棄也是一種良好的養(yǎng)生,稱之為“放棄”保健法。為了延年益壽,要理智地思考從而做出清醒的選擇,要學會活得明白、活得輕松。要明辨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學會辯證地看待生活。堅決放棄力不從心的競爭、放棄爭名奪利、放棄勾心斗角、放棄對身心健康不利的一切。
編輯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