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鷺
浙江湖州善璉,是中華文房四寶之首湖筆的發(fā)源地,素有“湖筆之都”的美稱。而現在,善璉湖筆正逐漸成為一個沒落的傳說——鎮(zhèn)上的六七百名筆工里,40歲以下的不會超過10個
某種意義上,浙江湖州的善璉是一個傳說中的古鎮(zhèn)。
以這個小鎮(zhèn)為源頭,一枝枝湖筆從簡陋的家庭作坊源源不斷地流出,與徽墨、宣紙、端硯一起氤氳成一紙紙水墨卷軸,呈現于廟堂和館閣之中。
善璉鎮(zhèn)西有一處廢棄的碼頭。碎裂的條狀石階上,時有女子洗衣的身影。用來栓船的鐵環(huán)一動不動地吊在石壁上,幾只鴨子從布滿水草的河道游過,在黃昏的余暉里漾出一圈又一圈波紋。水草爬滿一條廢棄船舶的半個身子,露出的一邊船頭靜默在那里。
在70歲的退休筆工楊芝英眼里,這個碼頭曾經很重要。上世紀80年代,小鎮(zhèn)通車前,這里一直是小鎮(zhèn)通往外界的主要渡口,沿水路往北,到歷史名鎮(zhèn)南潯,經大運河去往湖州、蘇杭和上海。
一把雨傘、一個筆袋,是當年筆工們外出賣筆的隨身之物。楊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早上五六點從碼頭搖船出發(fā),不眠不休,到上海也要整整兩天。輾轉于湖州王一品、蘇州貝松泉、杭州邵芝巖、上海周虎臣、李鼎和、茅春堂等筆莊,一趟下來,基本上劃出了湖筆流布的軌跡。
那時,這條水路并不太平。她父親就曾經被土匪搶過。楊芝英說,小時候,父親有一次回家,被剝得只剩下一條短褲。湖州淪陷于日軍之手,搶東西的不只是土匪,還有偽軍。當地老人們清楚地記得,作為該鎮(zhèn)象征、供奉“筆祖”蒙恬的老蒙公祠就是被“偽軍第36師”一把火給燒掉的。
沿著這條水路,楊芝英的父母被迫帶著全家逃往蘇州??箲?zhàn)勝利,這家人逐個回到善璉。與他家一起去避難的筆工,很大一部分人留在蘇州,形成了蘇州湖筆。這個經歷讓她至今銘記。解放后日本客戶到善璉湖筆廠參觀,她把給羊毛脫脂用的石灰水藏起來,“不讓他們學了去”。
“千萬毛中選一毫”
善璉的每一次重大變遷,幾乎都與戰(zhàn)爭有關。元初以前,善璉筆在文人圈默默無聞,安徽宣城的宣筆統(tǒng)治筆壇。逃避戰(zhàn)亂的宣城筆工,將宣筆的技藝帶到江南,便有了善璉筆在技術上的第一次改進。
手藝在善璉人心中舉足輕重?!白龉P的工具很簡單,”善璉湖筆廠的車間主任童衛(wèi)榮說,像骨梳、掀刀、蓋筆刀、擇筆刀、敲筆尺、揀刀……制筆的工具不外乎獸骨、木頭和鐵器?,F在可以用機器來加工筆桿,筆頭卻只能依賴于筆工的雙手。
與其他傳統(tǒng)手工藝一樣,湖筆原料的原始性與工藝內部的復雜化形成反向對比。浸、梳、落、撥、抖、連、揀、裝、刻……一支湖筆,從剝離獸毛開始,經過100多道工序,才能成筆。分工和協(xié)作這種現代工業(yè)品質,在制筆業(yè)里一直是傳統(tǒng)?!肮P工每個人只學一兩道工序,做水盆的只學水盆、擇筆的只做擇筆,”童衛(wèi)榮說,“這樣一來,湖筆制作必須是以工廠或者小鎮(zhèn)為單位?!?/p>
老筆工沈錦華是24個筆工的師傅。他14歲開始學習擇筆,至今已經做了61年。和老伴內水娜雙雙從善璉湖筆廠退休后,在鎮(zhèn)棋牌室打麻將之余,在家里開了個小筆坊,一旦有客戶要筆,夫婦倆就叫上鄰居幫忙做一點。
這個家庭作坊保持了善璉湖筆“男做擇筆、女做水盆”的傳統(tǒng)?!吨袊侣勚芸酚浾甙菰L時,內水娜和鄰居正在做水盆。她手中的羊毛經過脫脂和浸泡,已經有了筆頭的雛形。她正在挑無鋒的雜毛。因為要用右手大拇指和刀片一起把雜毛夾掉,她右手的大拇指關節(jié)磨出厚厚的繭。經常年的浸泡,繭看上去更像一個大水泡。
“湖筆為什么叫‘湖筆?我們湖筆最擅長做羊毫。這個羊毛是一定要用我們杭嘉湖地區(qū)所產的山羊毛才行。北方太冷,山羊毛太軟,沒有鋒。我們浙江的上虞、江都和江蘇的無錫、南通一帶的山區(qū),春天吃草,冬天吃桑葉,這樣喂養(yǎng)出來的羊毛含蛋白質多,又嫩又細?!鄙蝈\華說,“只有這些地方的羊毛才會有一段半透明有韌性的鋒穎,行話叫‘黑子。有鋒穎的毛筆才能寫出鋒韻?!?/p>
并不是所有的山羊毛都能用來制筆。“只在山羊的頸、腋下的毛才能用,因為不容易摩擦到。一只羊大概也就4兩筆料。這4兩中帶‘黑子的頂多只有一兩六錢。”這些筆料按不同的質量和長短被分成10多個等級,分別用在不同的筆上。這個過程的繁復,可以用善璉人盡皆知的一句白居易詩來概括:千萬毛中選一毫。
過去的制筆工藝過于繁瑣,很多毛穎古技已經消失?!昂P中極富特色的宿羊毫就沒有了,”湖州文化名宿、茶文化研究專家、74歲的寇丹說,所謂的“宿”就是讓羊毛日曬露宿,自然脫脂。這個在過去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過程,現在已經被交付給化學品的浸泡?!啊薜墓P毫流水平均順利,筆毫所至處,墨會跟著送到筆尖;而不‘宿的,雖然也飽含墨汁,但運筆時得等墨流下,否則墨色會突然干掉。”
傳說與現實中的永欣寺
善璉的起源建立在一個傳說之上:秦將蒙恬被秦始皇遣往江南購置珍玩,私自將銀兩用于賑災而不敢回朝,在善璉西堡村的永欣寺小住。其間,蒙恬偶然救下西堡村的溺水女子卜香蓮,兩人互生情愫。
一次打獵歸來途中,蒙恬發(fā)現山兔毛可供制筆,將兔毛納入竹管,卜香蓮又在無意間用石灰水將兔毛脫脂,制成毛筆。從此,在蒙恬夫婦的傳授下,西堡村民世代以制筆為業(yè),并祀蒙恬為“筆祖”。
在敘述這個故事時,65歲的卜水清能精確地復述每一個細節(jié),還會不時強調,“卜香蓮很聰明的。”卜水清是現在的西堡村唯一姓卜的人。根據代代相傳的說法,她家是“筆祖娘娘”卜香蓮的后人。“你別看附近有個卜家堰村,他們都是后來的,”卜水清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
這個傳說至少包含部分可信的要素:永欣寺。外人很難了解永欣寺對于善璉鎮(zhèn)的意義。在涉及湖筆為數不多的方志、掌故中,它是善璉唯一可以被指認的歷史地標,而不是善璉人更為熟悉的蒙公祠。
老筆工楊芝英的兒媳陳云琴是湖州市地方志助理研究員。根據她的考證,關于永欣寺的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何延之的《蘭亭記》,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隋代人)“常居永欣寺閣上臨書……凡三十年于閣上臨得《真草千文》?!鼻宕巍逗莞尽芬舱f,“蓋自智永僧結庵連溪往來永欣寺,筆工即萃于此?!?/p>
現在坐落在鎮(zhèn)東的永欣寺正在翻修,外表紅墻綠瓦,雕廊畫柱。專程來買筆的外地人并不知道,這個永欣寺以前一直是當地的“土祖殿”,并非歷史上的永欣寺。
事實上,即便是鎮(zhèn)上最年長的老人,也沒見過歷史上的永欣寺。唯一能證明永欣寺存在的實物,只剩下鎮(zhèn)上荒墳村金濟仁家的一篇遺文《善璉鄉(xiāng)土地歷史》,這是其曾祖父金蒲田從老永欣寺的匾文上抄錄下來的。
卜香蓮的后人
每年農歷九月十六,蒙公生日的“游
神”傳統(tǒng)被保留下來。最近的一次“游神”是3年前——背著筆袋、胸前插幾支毛筆的筆工們,抬著小號的蒙恬像在鎮(zhèn)上游行,晚上請越劇班子來蒙公祠前的空地上演戲。卜水清喜歡在這天晚上跟著一起跳扇子舞。
卜的丈夫謝善發(fā)說,解放前老蒙公祠還沒被燒毀時,蒙恬像是要從鎮(zhèn)上游到西堡村的,“以前的善璉就在這里(指西堡村),碼頭那邊是后來才建鎮(zhèn)的,游回來表示不忘本?!?/p>
蒙公生日那天,筆工們都要去摸“筆祖”夫婦的手,祈求來年手藝見長,生意興旺。每年農歷三月十六,“筆祖娘娘”卜香蓮的生日,被關注的程度小一些,不過他們家至少會放掛鞭炮,點上蠟燭,“畢竟是娘家人嘛?!?/p>
卜水清家中的客廳里掛著父親卜瑞生的遺像。她用崇敬的語氣談起自己的父親,“他在村里很有聲望的?!?/p>
卜瑞生的確是老一代筆工里的成名人物。即便是上世紀初戶戶出筆工的善璉,他的名字也頻頻與姚關清等人一起,出現在湖筆研究者列出的“著名筆工”名單之中。在善璉人的觀念里,這一代人也是最后的“過去時”。在他們以后,很多的傳統(tǒng)只能到“我爸爸他們那時候”去追尋了。
14歲開始學水盆技術的卜水清沒有讀書,生在湖筆世家的她拜了另外一位老筆工為師,“在自己家不好學的”。她說自己拜師時儀式比較簡單。那些講究規(guī)矩的人,豬蹄一雙、酥糖兩包、紅燭一對以及炮仗,由保人領著去師傅家拜師。保人的作用在于,防止徒弟把手藝學到手就跑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就像這個小鎮(zhèn)本身一樣,制筆的手藝呈現出封閉的特征。沈錦華回憶說,即便到了民國,手藝也是秘不外傳的。如果把手藝傳給外面的人,就必須在蒙恬像前開祖廟,罰做一臺戲?!爸灰巧骗I人做的湖筆,我們一看就能看出來,別的筆肩架沒這么齊的?!?/p>
作為湖筆的發(fā)源地,整個西堡村現在只有兩個30來歲的中年婦女,在5分鐘路程的善璉鎮(zhèn)上“給私人老板做筆”。卜水清身體不好,早已經做不動,制筆的工具已經送人。她的兒子只學了一年做筆,就耐不住單調和辛苦,跑到湖州一家水泥廠上班。
逃離善璉
除了馮應科、陸文寶、張進中等幾個傳奇筆工的名字偶現于文人們的酬唱之作外,湖筆在文化史上的輝煌似乎與筆工們毫無關系。這個小鎮(zhèn)的名字很少見于正史,即便是在當地的府志和縣志中被提及,也不過寥寥數語。
在這種被外界忽略的靜謐中,幾百年一晃而過。
帶有硫磺味的蚊香的氣味,是楊芝英的兒子孫育良對于善璉最深刻的記憶。孫育良說自己小時候是在湖筆堆里泡大的。母親上班時,他和別的孩子就在湖筆廠里一排排坐好的筆工之間跑來跑去。下班后,母親往往還要把活帶回自己那幢黑瓦白墻的房子里來做。每到夏天,母親就在刺鼻的加入硫磺的蚊香煙霧中工作,直至深夜。
湖筆揮灑出來的藝術,是以筆工們的健康為代價的。由于需要長年保持不動的姿勢,腰部的損傷與胃病是這個行業(yè)的通?。蛔魉璧呐P工,因為雙手需要長期泡在水中,每到夏天,手指根處的潰爛會一直蔓延到手掌。此外,凍瘡和風濕病也是常見的職業(yè)病。
一定程度上,正是某種封閉性,讓善璉筆工們能夠安于單調、辛苦的生活方式。這一切,隨著流動和開放成為社會的主流命題而改變。卜水清的丈夫謝善發(fā)清楚地記得,小鎮(zhèn)能通汽車是在1985年。從那以后,碼頭逐漸成為少有人顧的死角。
孫育良是鎮(zhèn)上中年筆工里最后的傳奇人物——從事刻筆的他將微雕藝術引入湖筆筆桿的雕刻。1992年,他曾經在O.75厘米的青筆桿上,刻出900字的《陸文學自傳》。從小熱愛書畫藝術的孫育良,依靠自己的刻筆絕技和湖筆生意,走上了藝術道路,現在成為湖州名氣響亮的中生代畫家。
孫育良說他請湖筆廠的老同事們做筆,從來不壓他們的價,“一線筆工的收入太低了?!鄙骗I湖筆廠車間主任童衛(wèi)榮說,普通筆工在廠里的月收入不過六七百塊。廠里的工資比湖州市規(guī)定的退休金都低,妻子莊蓉蓉2001年退休,每月能拿到1200元退休金,而作為在職車間主任的他卻只有1000元。廠里的筆工們聊天的切口往往是,“你還有幾年(退休)?”
1980年進廠時,孫育良為了找到這份筆工工作,曾經托了點關系。那時湖筆廠的工資比一般的工廠高,老筆工沈錦華回憶說,外國人來參觀,看見湖筆廠職工帶著金項鏈、金戒指,都不相信,以為是假的。
這份優(yōu)越感僅僅保持不到20年。湖筆價格的漲幅遠遠小于原料和人工價格的漲幅,這20年幾乎就是湖筆利潤逐漸壓縮的過程。作為唯一能控制的成本,一線筆工的相對收入持續(xù)下跌,現在已經沒有年輕人愿意繼續(xù)做湖筆。善璉湖筆協(xié)會會長李金才說,現在鎮(zhèn)上的六七百名筆工里,40歲以下的人不會超過10個。
最后一批進廠的工人還是十幾年前的事,十七八歲進廠的他們現在已經30多歲。在他們之后,已經看不到新生代的筆工。年輕人被周邊城市的經濟吸引力迅速抽離,即便有少量“留守”本鎮(zhèn)的,也被鎮(zhèn)內收入更高的毛紡廠、頭巾廠吸引過去。
難以堅持的湖筆精神
“即便到了明代,善璉也還只是一個村?!焙菔袌D書館副研究員錢志遠傾向于認為,善璉建鎮(zhèn)應該是在明清時期。即便是發(fā)展到鎮(zhèn),它的規(guī)模也并不大。善璉人把老鎮(zhèn)區(qū)稱為“老街”,因為古鎮(zhèn)實際上就是一條兩側布滿房屋的街道。
自晉至宋,湖州先后迎來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蘇軾這樣的知識精英治郡,這股潮流到宋末元初的趙孟頫達到極致。日書萬字的趙孟頫非常講究筆的制作方法及質量,稍不如意,就折裂重制,直到滿意為止。明李日華《六研齋雜綴》記載了趙孟頫的叔父趙興,傳授善璉的傳奇筆工馮應科制筆之法的故事。
元代對江南士人的打壓,使得他們無法繼續(xù)“學而仕”的道路,轉而投身于文化、藝術,促發(fā)了審美趣味內斂的“文人畫”的興起。研究湖州地域文化的湖州師院副教授陸建偉認為,“文人畫”的特色在于對筆墨的強調,從宋畫講求景觀寫實變?yōu)樽⒅匦木w意境,“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描畫本身的線條、色彩,就是筆墨本身?!?/p>
這種審美趨勢在畫壇里綿延三百余年,一直延伸到晚明的董其昌、“四王”和吳門畫派。元以前以狼毫和兔毫為主的硬毫筆對此已無力適應,善璉以羊毫見長的湖筆開始成為被追逐的對象。直至清代,作為科場考試規(guī)范字體的館閣體盛行,將善璉湖筆的影響力推向極致。
這種由“硬”到“軟”的轉變,現在又可能遭遇由“軟”到“硬”的命運。
孫育良將湖筆刻字視為創(chuàng)作的過程??套謺r,他習慣關掉電視機、收音機、電話,靜心凝神,一氣呵成。“一旦有停頓,刻出來的字大小就不一樣”。
他在湖筆廠學徒期間,為了讓自己的技藝達到爐火純青,下班后晚上在家苦練顏(真卿)體字,“顏體字比較正”。清代“四王”、八大山人和黃賓虹的畫也是他臨摹的對象?!靶囊莒o下來,要動腦筋,時刻想著怎么把筆做好?!?/p>
現在做湖筆生意,他為人量身定做,先問對方的用途,然后給做相應的筆。“如果是寫王羲之的《蘭亭序》,就做狼毫;如果是顏體,就做短粗的羊毫,如果是祝枝山的狂草,就在羊毫中加點羊須;如果是何紹基,就做長鋒瘦筆。”
但是,這樣的心態(tài)早已被以效率為取向的生產所替代。童衛(wèi)榮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善璉湖筆廠的極品長鋒玉蘭蕊,每個筆工一天只做13支,一支筆的售價7元,可以占到當時月工資的三分之一?,F在雖然漲到了20元,但與物價上漲的幅度比,價格反而下降了很多?!艾F在的筆工們一天能做好幾十支,不然沒法保證收入,我們也只好睜只眼閉只眼。”
李金才估計,善璉每年生產的1000萬枝湖筆,占據的市場大概是20%。如果僅就市場占有量而論,像當年取代宣筆一樣,湖筆已經被江西文港毛筆所代替。那里有著更為低廉的工價,和更務實的市場意識。
江西筆在羊毫中加入豬鬃、馬毛甚至尼龍,寫起來比較有彈性。在湖州筆道研究館館長王似鋒看來,江西筆的彈性是借助了外力,這迎合了一些速成書法家的需要?!芭颂靿厶岢珜W書要用純羊毫筆,為什么?初學的人不能憑借毫力,要學會用指、腕、肘的力量,讓筆力輕重停勻、收放自得。讓他感到無奈的是,善璉湖筆也未能免俗,開始在羊毫中加入硬毫。
王似鋒說自己寫字作畫只用湖筆,硬毫筆因為本身的硬度,容易折損,使用壽命不長。羊毫卻是越用越好用,一支羊毫在手里反復玩味兩年最為舒服。他甚至認為,湖筆的軟,源于湖民“性敏柔慧、厚于滋味”的秉性。
“一枝長羊毫按下去幾分,力道才舒服,要慢慢去體會,去感受。這一筆下去,可能就是一片荷葉,可能就是一片山水。這是修養(yǎng)的過程,你在里面養(yǎng)久了,自然整個心都被滋潤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