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暉
由現(xiàn)代歐洲人送到我們面前的“古希臘文化”,其實遠非當初的原版,卻是歐洲在近代發(fā)展中經(jīng)由自己意愿而重新塑造、大加發(fā)揮的一件“作品”,注入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理想。
為什么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國家大劇院是對索菲亞大教堂的一次轉寫與發(fā)揚?也許該怪我孤陋寡聞吧。
在大劇院的內(nèi)部,多種色澤幽麗、脈紋美妙的磨光石板經(jīng)過精心鑲拼,為地面與墻壁貼上一層華衣,讓我脫口而出:“索菲亞大教堂的內(nèi)部裝修就是如此呀!”也許正是受此啟示,再看到大劇院的內(nèi)部結構圖,便覺得,一個大穹頂下涵蓋一個中廳與三個各自獨立的劇場空間,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對索菲亞大教堂的整體架構的一次非常寫意式的發(fā)揮。曾經(jīng)有研究人士認為,悉尼歌劇院是設計師借鑒了中國古代建筑強調(diào)大屋頂與臺基這兩重形象的傳統(tǒng),干脆徹底取消了墻壁,讓巨大的屋頂直接落到臺基上;在我看來,國家大劇院選擇了同樣的以古為新之途,將索菲亞大教堂、古羅馬萬神殿在外觀上最醒目的因素——穹頂——單獨擷取出來,同時徹底舍棄其他細節(jié),將宏偉的古羅馬建筑的屋頂部分,擴張成為整座建筑的一體形象。稍微學過一點建設史的人都知道,圓拱與穹頂,乃是古羅馬人所發(fā)明的最重要的建筑技術之一,索菲亞大教堂與萬神殿正是圓穹技術的不朽結晶。因此,國家大劇院的內(nèi)部裝潢恰恰與索菲亞大教堂采用同樣的風貌,我想絕對不會是偶然的巧合。當然,這一次轉寫與發(fā)揮是否成功,還是可以討論的話題。不管怎樣,一座暗含著古羅馬帝國榮耀的龐大建筑飄然落身在天安門廣場的側旁,怎不讓人在心中蕩起漣漪?
于我很富意味的是,第一次進入這座嶄新的殿堂,是觀賞希臘著名舞蹈家迪米特里斯·帕帕約安努的《美狄亞2》。倒好像穿越時空,橫渡羅馬帝國的輝煌,逆溯時光而上,歸向太陽神阿波羅的光環(huán)之中。帕帕約安努曾經(jīng)導演2004年希臘奧運會的開幕式,這一次,在他的演繹之下,古希臘悲劇家歐里庇得斯的傳世作品煥發(fā)為一出簡潔而精美的當代先鋒戲劇。四張長桌,幾把椅子,被巧妙地加以調(diào)度,不僅示意劇情里復雜的時空變換,更成為表達女主人公心理情緒的手段。美狄亞就像大海上的夜色一樣濃烈,像跳耀的祭火一樣燦爛,希臘悲劇對于人性與命運的愴悲洞察,并不因時間而有絲毫的磨損。白色的服裝,白色的長桌,白色的背景,再現(xiàn)了我們心目中所熟悉的那個經(jīng)典化的、莊嚴高貴的“古代希臘”。
實際上,歐里庇得斯創(chuàng)作《美狄亞》的時代,希臘的建筑與雕像本是涂成五顏六色,鑲嵌著金光閃閃的青銅與各種寶石,在地中海的蔚藍映襯下,雅典衛(wèi)城絢麗奪目。也只有在如此色彩斑斕的美感體驗中,才能催生出美狄亞靈魂中那從最癡情到最狂暴的光譜變幻吧。因此,由現(xiàn)代歐洲人送到我們面前的“古希臘文化”,其實遠非當初的原版,卻是歐洲在近代發(fā)展中經(jīng)由自己意愿而重新塑造、大加發(fā)揮的一件“作品”,注入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理想。
今天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古希臘奧林匹克競技會之間微妙的傳承關系,就是最好的一個例證。人人也都明白的道理是,前代的成就恰恰要通過重新理解、重新塑造,才能獲得新的活力,才能在后人的生活中留下印記,實際上,大概任何一種文化經(jīng)典都無法逃脫被改寫的命運。怎樣將遙遠的偉大文明融入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中,我們怎樣對其加以把握與處理,怕是擺在今天中國人面前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挑戰(zhàn)。
在我看來,《美狄亞2》固然在技巧上非常漂亮,但是,帕帕約安努將古代戲劇加以現(xiàn)代化的努力,卻在無意中將其改寫成了一出庸常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婚姻悲劇。伊阿宋被簡化成戴著大檐帽的現(xiàn)代遠洋船船長,阿耳戈號眾英雄則只不過是擁在他身后的一群盲從的水手,勇尋金羊毛之旅的慷慨內(nèi)涵于是被完全抽空,結果是,沒了人性中光明一面的耀映,美狄亞所象征的黑暗幽淵反而得不到充分的顯影。因此,施加于古代文明的改寫,乃是我們自身境界的鏡像。
奧運“圣火”的傳遞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佛教中“傳燈”的譬喻,在人類智慧的火焰?zhèn)鬟f中,每一束火都含著舊火的種子,也是一束新生的火焰。從舊火中綻放怎樣的新火,是今天所面對的課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