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萍
媒人者,男女之間的婚姻介紹人也。媒人在我國的婚姻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自古以來就對媒人有種種稱謂,最古老的稱謂是“媒”。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中就有“匪我衍期,子無良媒”之語;《淮南子·繆稱訓(xùn)》中也有“媒妁譽人,而莫之德也”之句;孔子的《禮記·典禮》中也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之句。
另一稱謂為“作伐”?!对娊?jīng)·幽風(fēng)·何伐》中有:“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說砍伐樹木,非得有斧頭;要娶妻子,非得有媒人不可。因此,后人雅稱做媒為“作伐”。
媒人后來又被雅稱為“冰人”。稱媒人為“冰人”有個有趣的典故。據(jù)《晉書·索枕列傳》記載:晉朝有個叫做令狐策的孝廉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站在冰上和站在冰下的人說話。第二天他去找索枕圓夢。索枕告訴他,冰上為陽,冰下為陰,就人而言,男為陽,女為陰,你在夢中向冰下的人說話,就是說你代表男方向女方求婚,夢里征兆說你要做媒人。令狐策不信,但是過了幾天后,太守田豹來請他到張公正家為自己的兒子做媒,他盛情難卻,只好去張家說媒。結(jié)果田豹之子與張公正的女兒喜結(jié)良緣。此事廣為流傳,“冰人”這一稱謂就是從這則故事演化而來。
媒人另一個稱謂是“月下老人”。
典故出自《續(xù)幽怪錄·定婚店》。故事是這樣:說家住杜陵(今西安市長安區(qū)境內(nèi))的讀書人韋固,自幼父母雙亡,早就想結(jié)婚,但是數(shù)年過去了,東不成西不就,因此仍未成婚。有一天,他去清河游玩,借宿在宋成南店,店中有個客人說準備把清河司馬潘的女兒介紹給他,約定翌日凌晨在店西龍興寺門前相會,告訴他說媒的結(jié)果。誰知韋固求親心切,四更剛過,他就迫不及待地起來趕到龍興寺去等候。那個答應(yīng)給他說媒的客人還未來,只有一個老人倚著布袋坐在臺階上在月下翻書。韋固好奇地走近悄悄觀看,可那本書他一字也不識。他自忖,自己飽讀詩書,怎么現(xiàn)在成了一個文盲?于是便問老人書上寫的是什么。老人說:“這是天下男女的婚牘?!表f固深感奇怪,又問老人布袋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老人說:“布袋里是紅繩子,專門用來系夫妻的腳的。男女降生時就命中注定誰配誰了,并將他們腳上用紅繩系上做記號,以后不管貧富貴賤,即便相隔天涯海角,也會被這紅線一線牽著,結(jié)成夫妻?!?/p>
韋固半信半疑,問道:“那么我的妻子在哪里?”
老人不假思索地說:“客店北面賣菜陳婆的女兒,便是你的妻子,司馬潘的女兒和你無緣?!闭f完飄然而去。
韋固直等到紅日高照,仍不見那個答應(yīng)為他說媒的客人的影兒,于是怏怏不樂而歸。從此以后,他的婚姻很長時間沒有成功。直到14年以后,才和刺史黃泰的女兒結(jié)了婚。一天,韋固談起那月下老人的事,隨口問起妻子,才知道妻子并非是黃刺史的親生女兒,而是黃刺史收養(yǎng)的賣菜陳婆的女兒。韋固大驚,因此他以為龍興寺所遇到的那個月下老人就是主宰人間姻緣的神仙。文人李復(fù)言將這則傳說收錄在《續(xù)幽怪錄》一書中,正是由于有這個典故,所以后人把媒人稱為“月下老人”,簡稱“月老”。
媒人還有一個稱謂是“紅娘”。原出于元代的戲劇家王實甫的《西廂記》,劇中丫環(huán)紅娘為小姐崔鶯鶯和張生牽線搭橋,促成好事,成為千古美談。因此后人就把促成男女婚姻成功的媒人美其名曰紅娘。
丘比特是羅馬神話中的愛神,他是一個帶著雙翼的孩子,常攜弓箭在空中飛翔,誰中了他的箭,誰就會產(chǎn)生愛情。因此,國外人稱婚姻介紹人為“丘比特”。
時代在前進,到了現(xiàn)代社會,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成立了婚姻介紹所,有的甚至跨國服務(wù),配以電腦、錄相等現(xiàn)代化手段。其實這就是媒人的組織,只不過是其更加具有信息靈通、組織嚴密、服務(wù)周到、更集約化而已。
編輯: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