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月·今人
●易之如風
又到一年中秋時,習習涼風桂花酒香,夜晚周遭靜如水,是誰花果的甜美還是一輪有著瑕疵的美月?那月色中,分明傾注了那么多古往今來的佳詞美句,那月色中,分明寄托了那么多古往今來的相思閑愁。
那是李太白舉杯邀請的明月嗎,縱使獨酌不解飲,思鄉(xiāng)如恨,只問那古人的月色今人可享?那是王建望穿秋水的明月嗎,縱使冷月無聲,露濕桂花,一地多情?那是杜甫攀桂仰望的明月嗎,縱使月色如水,歸心如箭?那是李義山燭影曉星相對時遙望嫦娥的落寞傷感,那是張若虛江天一色時的感慨無限,那是江月年年守望,代代相傳的時間流淌。那是海上初生的相思頃刻注滿,那是小樓東風,故國何堪的才子舊夢,那是秦淮兩岸的煙籠寒水云霧淘沙,那是二十四橋波心搖蕩的清冷無助,那是東坡執(zhí)酒感嘆悲歡離合的往復(fù)循環(huán),期望人間美滿……
明月幾時有,問青天,問人間,問明月?只是在這忽明忽暗的月色中,為了感受淌落一地的銀光冷意,無論明月無論滄海,都只是時間過往的一瞬,而我們,年年想念明月,年年遙望明月,是不是已經(jīng)感受到古人面對明月時寫下的一場情愁。更多的人也許會在明月清輝下過著最平凡的生活,忘記了那么多古人就此的一掬清淚,或許,能夠站在月光下感受那一抹清冷,便是一場與古人與時間的對話……
但愿人長久
●賀蘭雪
蘇軾的《明月幾時有》,被人們傳誦千年。特別是后段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常被人們借來抒發(fā)對愛情的美好愿望。但殊不知,這首詩卻是蘇軾送給分別六年的弟弟蘇轍的。公元1076年中秋,蘇軾大醉之后,舉杯邀月,猛然想到千里之外的弟弟,瀟灑揮舞,遂成千古絕唱。
蘇轍說蘇軾:“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碧K軾說蘇轍:“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彼麄儾坏切值?,更是詩詞唱和的良友、精神上相互勉勵的知己。
蘇軾一生大起大落,但伴隨他生命始終的惟有蘇轍。蘇軾熱情奔放,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蠅在口,吐之而快”,無意中得罪不少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下獄后,蘇轍也受到牽連。但蘇轍卻未有絲毫怨言,還將蘇軾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頓,并上奏皇帝,愿免一身官職為兄贖罪,結(jié)果被貶為筠州監(jiān)酒。后蘇軾又遭人排擠,乞求外任,蘇轍連上四札,也乞外任。
蘇軾、蘇轍兄弟的手足情,與他們的文學(xué)成就一樣,是歷史長卷中璀璨奪目的華章。也正因為兄弟情深,才使他們的詩詞蘊涵著濃濃的親情,閃爍著人性的光芒。
思念弟弟的詩被借用來表達愛情,相信蘇大學(xué)士也不會絲毫介意,反之,豪放浪漫的他只會拈須含笑,道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