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48年1月30日,印度國父圣雄甘地遇刺身亡而震驚世界,此后60年來南亞已成血腥暗殺的恐怖地,刺殺政治領(lǐng)袖的事件屢屢發(fā)生。幾乎每個顯赫的政治家族都曾遭到不幸。巴基斯坦的布托家族、印度的甘地家族、斯里蘭卡的班達拉奈克家族等等都是典型的不幸例子。
巴基斯坦的布托家族的阿里·布托雖非被刺,卻也是死于問絞,其女貝娜齊爾·布托于去年底遇刺身亡;在印度。能夠操縱政局的非甘地家族莫屬,“國大黨”始終在這個家族的控制之下。但這個家族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84年英吉拉·甘地遇刺,1991年拉吉夫·甘地也遇刺;而在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家族執(zhí)政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可謂聲名顯赫。卻也難逃厄運:所羅門·班達拉奈克總理于1959年遇刺,其夫人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繼任總理,女兒庫馬拉通加進入政界后。其夫又被刺,她自己也在1999年一次懷疑是“泰米爾猛虎”組織所為的暗殺行動中,右眼失明。
有人認為,南亞政治豪門被腥風血雨所籠罩的重要原因是源于殖民主義的遺患。當殖民國家離開這些地方時,政治權(quán)力大多交付給當?shù)氐募易鍎萘Γ饾u形成半民主的家族政治,而且這些殖民地獨立時,殖民國也沒有充分考慮這些地方的種族、宗教等文化歷史,有時甚至故意安排矛盾,進而讓各種勢力自相抵消力量最終造成混亂。以便自己仍有插手控制的機會。然,其所導致的慘痛后果,卻讓世人唏噓不已……
巴基斯坦——布托家族
關(guān)鍵詞:父親慷慨赴死女兒遇襲身亡
概要:布托家族世代生活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是該省最大的部族之一,擁有數(shù)十萬名成員。布托家族的參政史始自沙阿·納瓦茲·布托爵士(貝·布托的祖父)。他是信德省的大地主。曾任尤納加德邦總理。并被英王喬治六世封為爵士。1947年巴基斯坦的獨立,納瓦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巴基斯坦人民黨成立于1967年12月。首任黨主席是貝娜齊爾·布托之父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他曾在1971年至1977年間出任巴基斯坦總統(tǒng)和政府總理。齊亞·哈克領(lǐng)導的軍人政變推翻了阿里·布托政權(quán),阿里·布托本人被軍政府逮捕。他的夫人努斯拉特1977年成為代理黨主席。阿里·布托1979年被法院以謀殺政治對手為由處以絞刑后,努斯拉特成為人民黨終身領(lǐng)袖。
1988年8月,齊亞·哈克因飛機失事罹難。貝·布托立刻抓住時機。登上了巴基斯坦總理寶座,但因家庭涉嫌腐敗,先后兩次被解除總理之職。
貝·布托遇刺之后,巴人民黨遵照她的遺愿。宣布19歲的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繼任人民黨主席。不過現(xiàn)在還是牛津大學學生的比拉瓦爾不會立刻棄學從政,在他繼續(xù)學業(yè)期間,他父親扎爾達里將主持黨務(wù)。
阿里·布托:被心腹送上絞架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1928年出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個貴族家庭。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曾就讀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法律,之后又奔赴英倫三島做了律師。1953年,阿里·布托把自己的事業(yè)搬到國內(nèi),在卡拉奇開了一家律師行。隨后,阿里·布托開始從政,先后擔任巴駐聯(lián)合國大使、貿(mào)易部長、外交部長等職。
力挽國家于危局
1971年,為防止東巴基斯坦(后來的孟加拉國)獨立,巴基斯坦總統(tǒng)葉海亞·汗出動軍隊進行鎮(zhèn)壓,一時間炮火連天,東巴一片混亂。此時印度趁亂出兵,第三次巴戰(zhàn)爭爆發(fā),印度軍隊向東巴挺進,巴軍節(jié)節(jié)敗退。這時葉海亞·汗慌了手腳,急忙讓阿里·布托飛赴聯(lián)合國尋求國際支持。盡管阿里·布托在聯(lián)合國反復奔走,四處游說,但卻無功而返。葉海亞·汗政權(quán)也隨之垮臺,布托在風雨飄搖中接任總統(tǒng),但他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亂攤子。東巴已完全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一個新的孟加拉國。在西巴基斯坦有近5000平方公里的領(lǐng)土被印度占領(lǐng),約10萬名巴軍成了印軍戰(zhàn)俘。
阿里·布托剛一上臺,就立刻尋求與印度談判,以穩(wěn)定政局。當時印度“鐵娘子”英吉拉·甘地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要求把領(lǐng)土、戰(zhàn)俘以及克什米爾問題一舉解決。對于這個屈辱性的方案,阿里·布托堅決反對,“夫人,我寧可回國下臺,也不會簽訂這個條約!”在談判中,阿里·布托的律師特長顯現(xiàn)出來,在最后的一次會談中,他對英吉拉·甘地說:“夫人,印巴是南亞的兩個大國,為什么我們要讓彼此的傷口更加加深呢?不錯,軍事征服固然是一項光榮,但那畢竟是非正義的。一個睿智的政治領(lǐng)導人,為什么不做適當?shù)淖尣揭該Q得永久的和平呢?”經(jīng)過他的說服,英吉拉·甘地做出讓步,同意退出占領(lǐng)的大部分巴領(lǐng)土、歸還巴戰(zhàn)俘,雙方恢復正常經(jīng)貿(mào)關(guān)系,至于克什米爾爭端則維持現(xiàn)狀。
巴基斯坦在戰(zhàn)敗的局面下保住了最大國家利益,阿里·布托功不可沒。舊國后,面對歡迎的人群,他若有所思地說:“這不是我的勝利,也不是英吉拉·甘地的勝利,而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勝利?!?/p>
經(jīng)濟政策得罪大資本家
由于在西方國家學習和生活過多年,阿里·布托上臺之后,決意要在巴基斯坦實行類似西方的民主改革。在他的推動下,1973年巴基斯坦頒布了新的憲法,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權(quán),禁止種族和教派歧視等。與此同時,阿里·布托開始實行國有化政策,要把銀行、交通運輸、鋼鐵等重要行業(yè)收歸國有。同時,開始在農(nóng)村實行土地改革。為推行土地改革,阿里·布托不惜拿自己開刀,他在議會的一次講話深深地感動了議員們:“最近三個月來,我推行的土地改革,使我的家庭失去了4.5萬英畝土地。但這樣的改革還將繼續(xù)下去,我的家庭還將繼續(xù)失去土地,直到農(nóng)戶都有自己的土地為止?!?/p>
然而,巴基斯坦是一個教權(quán)滲入很深的伊斯蘭國家,阿里·布托的世俗化乃至西方化的改革,顯得有些不合國情。而他的經(jīng)濟改革則觸動了大企業(yè)家和大地主的利益,他們故意制造種種障礙,使巴基斯坦經(jīng)濟陷入了停滯。
經(jīng)濟的停滯,使得反對派趁機崛起,布托的政權(quán)開始不穩(wěn)??吹竭@種情況,阿里·布托決定讓民眾來決定自己的命運,他毅然提前舉行大選。大選的結(jié)果令阿里·布托的反對者們大失所望,大多數(shù)選民還是支持阿里·布托領(lǐng)導的人民黨,阿里·布托也順利當選為總理。然而反對黨卻借口人民黨在大選中有舞弊行為,要求重新舉行大選,一些地方開始出現(xiàn)騷亂。面對亂局,阿里·布托并不害怕,他真正擔心的是軍方政變。為控制軍方,阿里·布托越級提拔了他眼中的“自己人”——當時的第三軍軍長齊亞·哈克擔任陸軍總參謀長。然而布托做夢也想不到,這個“自己人”正在策劃一場針對他的政變。
親信發(fā)動政變
1977年7月5日凌晨,巴基斯坦軍方在齊亞·哈克的帶領(lǐng)下發(fā)動政變了。
凌晨2時,阿里·布托被捕,巴基斯坦進入齊亞·哈克的軍事統(tǒng)治時期。阿里·布托以暗殺政敵艾哈邁德·汗的罪名被政變者起訴。面對指控,阿里·布托憑借律師的口才逐條批駁,結(jié)果法院頂住壓力宣布阿里·布托無罪。這時候齊
亞·哈克坐不住了,干脆以危害軍管政權(quán)的罪名再次將布托逮捕。
對于巴基斯坦的政變和阿里·布托被捕,國際社會密切關(guān)注,一些國家通過各種渠道展開營救。然而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齊亞·哈克反而認為,釋放阿里·布托可能對自己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不利影響,于是他下定決心消除后患。1979年2月6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以四票贊同三票反對的結(jié)果,判決對阿里·布托實行絞刑。1979年4月4日,阿里·布托慷慨赴死。
貝娜齊爾·布托:仕途“再”劫難逃
貝娜齊爾·布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曾兩任巴基斯坦總理,是伊斯蘭國家中的第一位女總理,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女總理。去年10月,結(jié)束8年流亡生涯回到祖國,據(jù)巴官員透露,在過去的流亡歲月中,貝·布托曾輾轉(zhuǎn)流亡于美國、沙特阿拉伯、阿聯(lián)酋、西班牙和瑞士等多個國家……
外表美麗內(nèi)在頑強
貝·布托外表如蝴蝶般美麗,內(nèi)心卻比鋼鐵還堅強,被稱為“鐵蝴蝶”。貝·布托16歲就考入哈佛大學學習,后又進入牛津大學深造。1976年,學成歸國的貝·布托繼承父志,進入政界。
回國后不久,其父遭政變被免去職務(wù),并于兩年后被處以絞刑。貝·布托受牽連遭軟禁?;謴妥杂珊螅悺げ纪袇⒓舆x舉,1988年,35歲的貝·布托成了巴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但在任不足兩年就被解除了職務(wù)。1993年,貝·布托再次當選總理,又因“嚴重腐敗”被解職。兩次當選總理,兩次被罷免,期間9次被軟禁或入獄。1999年,貝·布托被迫流亡海外。為了讓貝·布托對政治“死心”,巴基斯坦政府曾連下兩道通緝令,通緝貝·布托夫婦。惡劣環(huán)境沒能熄滅貝·布托內(nèi)心對政治的渴望,在海外流亡的貝·布托依然領(lǐng)導著巴國人民黨,并積極與各種在野勢力接觸,為參選做準備。
貝·布托在政治上的勇敢和頑強令人欽佩,在愛情上的執(zhí)著更讓人唏噓。接受西方教育的貝·布托擁有純伊斯蘭式的婚姻。在父母安排下,同建筑業(yè)巨頭扎爾達里相識五天后即訂婚,兩人在婚前從未單獨相處過。但在婚后,貝·布托卻深愛上了自己的丈夫,即使他給貝·布托帶來了大麻煩。貝·布托的兩次被罷免都與其夫有關(guān)。被戲稱為“10%先生”的扎爾達里,在貝·布托任職期間,曾向公司收取10%的回扣。
下臺后貝·布托流亡海外,其夫也被投入監(jiān)獄。2004年,扎爾達里結(jié)束了8年牢獄生活,飛往倫敦同貝·布托團聚。雖然丈夫兩次讓她從權(quán)力巔峰跌落,但貝·布托對他還是一片癡心,并堅信其無辜。后來,受國內(nèi)極端主義困擾的穆沙拉夫,為了下個五年總統(tǒng)任期,主動向貝·布托拋出橄欖枝,同意其回國參加議會選舉,并撤銷腐敗指控。
力主反恐“再”劫難逃
然而,政治卻成了貝·布托不得不接受的宿命。她在最新版回憶錄里寫道:“我并未選擇這種生活,是這樣的生活找上我。生在巴基斯坦,我的生活正反映了此地的動亂、悲劇和勝利?!?/p>
貝·布托回憶自己曾經(jīng)站在父親墳前,她寫道:“在那一刻,我發(fā)誓在民主重返巴基斯坦以前,我不會停下來。”
在英國牛津和美國哈佛大學受教育的貝·布托為了替父親報仇,與齊亞哈克角力多年,但徒勞無功。齊亞哈克統(tǒng)治巴基斯坦期間,貝·布托多次被捕入獄,1984年她獲釋并流亡英國,兩年后她返國帶領(lǐng)民眾舉行群眾大會,要求恢復文人政府。
1988年,齊亞哈克在一場空難中喪生。同一年,貝·布托帶領(lǐng)巴基斯坦人民黨贏得國會下院選舉,成為現(xiàn)代穆斯林世界首位女總理,全球視之為巴基斯坦民主政治的開端。當時她年僅35歲。
在西方國家眼里,貝·布托堪稱巴基斯坦民主的代表人物,她也是巴基斯坦最精明的政治家之一。家庭淵源、與齊亞哈克軍政府長年的斗爭,以及在群鯊環(huán)伺的巴基斯坦政壇打滾,培育出貝·布托過人的干練政治技巧。
1999年,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穆沙拉夫發(fā)動政變,從總理謝里夫手中奪得政權(quán)。從那時起,流亡國外的貝·布托便斷斷續(xù)續(xù)與穆沙拉夫有所接觸。去年,下臺在即的穆沙拉夫為確保繼續(xù)擔任總統(tǒng),與貝·布托達成協(xié)議,簽署法令赦免她被控涉及的貪污罪,并準許她回國。貝·布托則同意人民黨議員留在國會,為兩人共享權(quán)力鋪平了道路。
然而貝·布托多年來的親西方和反伊斯蘭極端主義言論,卻使她陷入險境。她在自傳《東方之女》寫道:“我知道我是令‘圣戰(zhàn)組織、‘塔利班和‘基地組織聞之喪膽的象征性人物。我致力將現(xiàn)代化、信息、教育和科技帶進巴基斯坦?!比ツ?0月18日,貝·布托結(jié)束流亡返國,曾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幸免于難。但最終還是逃不過去年12月27日的劫數(shù)。
貝·布托死前曾在她迪拜的家中接受印度《了望》雜志采訪。她當時就表示,希望自己的三個孩子能遠離政治?!凹词刮襾碜砸粋€對國家有強烈責任感的政治家族,我依然強烈孩子們遠離政治,以其它方式報效國家……作醫(yī)生、社工,什么都行。”
“我的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很擔心我的安全。我能理解這種擔憂。但他們屬于布托家族,我們必須以勇氣面對未來,無論將是何種狂風暴雨?!?/p>
相關(guān)連接:本刊2008年2月下半月版P34《鐵娘子貝·布托爭議一生》
印度——尼赫魯—甘地家族
關(guān)鍵詞:執(zhí)政30多年“顯赫王朝”
概要:在南亞地區(qū),尼赫魯—甘地家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政治家族”。這個家族的三位政治領(lǐng)袖先后當了30多年的總理。打造出顯赫的“政治王朝”。
尼赫魯家族屬于享有崇高社會地位的婆羅門種姓,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shù)莫毶⒌侠黾藓?。改姓夫姓甘地,于是這個政治家族此后被稱為“尼赫魯—甘地家族”。
尼赫魯—甘地家族的榮耀可以上溯到莫蒂拉爾·尼赫魯。莫蒂拉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度獨立運動的領(lǐng)導人。他的兒子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繼承了他的遺愿。擔任印度國大黨領(lǐng)袖。并且實現(xiàn)了印度獨立。他也因此成為了印度獨立后的第一任總理。
英吉拉·甘地是賈瓦哈拉爾的獨生女。父親去世后她接過了家族的政治接力棒。并兩度出任總理。1984年。英吉拉在花園中散步時被她的一名保鏢開槍打死。在她遇難后僅數(shù)小時內(nèi)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就被印度國民大會黨推舉為新總理。但是在1991年的一次選舉活動中。拉吉夫被一名女性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炸死。在拉吉夫遇難后,他的妻子索尼婭擔任國大黨主席。如今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第五代接班人、38歲的拉胡爾·甘地在其母索尼婭的刻意栽培下。被視為未來印度總理的熱門人選。
印度政界與尼赫魯—甘地家族
一個特殊的家族悲劇頻頻發(fā)生
尼赫魯—甘地家族出了尼赫魯、英吉拉和拉吉夫三代總理,長期統(tǒng)治印度獨立后的政界。這也是一個悲劇頻發(fā)的家族,英吉拉和拉吉夫都成為暗殺的目標,拉吉夫的弟弟桑賈伊在飛機失事
中遇難。
從血緣和婚姻來說,尼赫魯—甘地家族在印度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家族。尼赫魯是北印度的婆羅門出身,但是獨生女英吉拉卻與異教的拜火教徒結(jié)婚,當時新婚夫妻的姓成為問題,于是圣雄甘地給了他們“甘地”的姓,“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稱呼就是這樣誕生的。
英吉拉的長子拉吉夫是一位飛行員,與學生時代的戀人、意大利出身的索尼婭結(jié)婚,育有兒子拉胡爾和女兒普里揚卡。拉吉夫在母親被暗殺后繼任國大黨主席和印度總理,但由于行賄受賄和隱瞞財產(chǎn)曝光,清廉的形象蒙上陰影,不得不下野。1991年,拉吉夫希望卷土重來,但是在大選的巡回演說中,被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成員制造的自殺性爆炸襲擊炸死。丈夫被暗殺后,索尼婭曾一度與政治保持距離,這一時期國大黨的支持度也日益低迷。
國大黨狀態(tài)低謎 拉吉夫遺孀親自上陣
面對危機的國大黨為了改變長期低迷狀況,請索尼婭出任黨的主席,將尼赫魯?shù)耐鈱O媳婦推上了政治舞臺。宣傳復活“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簡便戰(zhàn)略竟然獲得了成效,在2004年的大選中,國大黨擊敗了人民黨,建立了辛格政府。這顯然是索尼婭巨大魅力的顯現(xiàn)。但由于意大利出身的“外國人問題”,索尼婭謝絕就任總理。
現(xiàn)在,尼赫魯家族家長索尼婭擔任國大黨主席,并作為政府及執(zhí)政黨的最高決策機構(gòu)“國家咨詢委員會”的主席,發(fā)揮了核心人物的作用,也是現(xiàn)政府事實上的最高決策人。
“暗殺”消息頻傳印度高度戒備
盡管此前索尼婭想離開政治,但是外界的“喧囂”卻一直困擾著她。早在2006年底,就有媒體報道說:一個由“基地”組織建立的名為“聯(lián)合圣戰(zhàn)委員會”的組織正準備對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的遺孀索尼婭·甘地發(fā)動襲擊。
報道稱,有關(guān)威脅的情報是由內(nèi)政部安全主管披露的。這名安全主管還表示,一個由巴基斯坦武裝分子領(lǐng)導的恐怖小組正在制定襲擊計劃,而且這個恐怖主義小組還可能會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明文件,來突破保護索尼婭·甘地的保衛(wèi)設(shè)施。
為此,印度當局決定,在當時現(xiàn)有安全警戒措施的基礎(chǔ)上,凡是索尼婭·甘地在全國范圍內(nèi)所到的每一個地方,交通都必須先停下來給她讓路,將安全警戒工作調(diào)至最高級別。
拉胡爾嶄露頭角意做走上接班路
現(xiàn)在,索尼婭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作為尼赫魯—甘地家族接班人的拉胡爾身上。
不過,雖然拉胡爾出身名門,但是對他的學歷和經(jīng)歷的批評及小道消息卻非常多。在幼年時期,出于安全上的理由,他沒有去學校上學,而是在家里學習。1989年,他進入了德里一家有名的學院學習,但不是靠入學考試的成績,而是作為射擊選手,以體育生的身份入學的。而且據(jù)說射擊也僅是興趣而已,從此以后,對拉胡爾的“學業(yè)”和“經(jīng)歷”的懷疑就一直持續(xù)不斷。
而且。即使是在這所學院,拉胡爾也討厭受到警備束縛的生活,一年后就離開了學校,從1990年開始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但是,雖然哈佛大學有拉胡爾4年間的學籍記錄,卻由于成績不佳,未獲得足夠?qū)W分,也沒能取得學士學位。此后,他在英國成為一名財務(wù)顧問。
1999年,他為了幫助母親進行選舉而回國,但并沒有取得什么輝煌成績,倒是學業(yè)嫌疑和外國女友的傳聞成為話題。當時,尼赫魯—甘地家族的新領(lǐng)導和索尼婭的后繼者被認為是妹妹普里揚卡。但普里揚卡沒有進入政界而是結(jié)婚生子,國民的期待一下子轉(zhuǎn)到了拉胡爾身上。
自2004年當選議員后不久,拉胡爾就受到國民和媒體的關(guān)注,被冠以“印度政治的新星”“國大黨的救世主”“尼赫魯—甘地家族的新寵兒”等各種名號,一時間聲名鵲起。
被視為未來印度總理熱門人選的拉胡爾,在媒體和群眾眼中有如即將接班的“王儲”。喜歡拉胡爾的人認為,他總是給人一種靦腆、低調(diào)的印象,仿佛其父的翻版。但批評者則不留情地指出他政治經(jīng)驗不足的毛病,擔心這位“青春偶像”可能無法勝任治國大任。此外拉胡爾希望與一位出身哥倫比亞的女子結(jié)婚,也是一個被擔心的致命問題。
針對這點,索尼婭曾當著大家的面對拉胡爾說,印度是個民主國家,唯有靠實力才能出人頭地。
盡管拉胡爾得到家族與國大黨的全力支持,但甘地王朝能否延續(xù),還得看他的吸票實力。
斯里蘭卡——班達拉奈克家族
關(guān)鍵詞:半個世紀的政治烙印
概要:斯里蘭卡的班達拉奈克家族是南亞地區(qū)的另一個政治豪門。50年里。從這個家族中走出了兩位政府總理和一位總統(tǒng)。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斯里蘭卡的發(fā)展歷程都深深地印著班達拉奈克家族的烙印。
班達拉奈克家族的第二人是所羅門·班達拉奈克。他以出色的演講口才和酷愛和平的政治理念贏得了人民的愛戴。1956年。他當選總理。1959年。由于對待“泰米爾人過于溫和”。班達拉奈克在總理官邸被兩名僧迦羅族僧侶槍殺。
所羅門·班達拉奈克的妻子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夫人在丈夫遇害后投身政治活動。并在1960年7月出任政府總理,成為世界上首位民選女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前后三度擔任總理,長達40年之久。
他們的女兒錢德里卡·班達拉奈克·庫馬拉通加1994年8月出任總理,同年11月當選總統(tǒng)。1999年12月再次當選總統(tǒng)。1999年在一次被懷疑是泰米爾猛虎組織所為的暗殺行動中。右眼失明。
班達拉奈克家族的苦難
歷史在賦予班達拉奈克家族權(quán)力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和悲劇,血腥暗殺、恐怖襲擊時刻籠罩在家庭成員的頭上。
丈夫身先士卒
家族第一人所羅門·班達拉奈克出生于斯里蘭卡一個顯赫的家庭,這使他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班達拉奈克從科倫坡的圣·托馬斯學院畢業(yè)后,進入英國牛津大學繼續(xù)深造,攻讀法律。在牛津大學,他由于富有辯才而獲得“劍”的稱號。1923年,班達拉奈克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取得倫敦內(nèi)殿法學會高級律師資格。回國后,他先當了兩年律師,然后棄法從政。班達拉奈克自從步入政壇,就積極從事民族解放運動。
當時的斯里蘭卡國名還是錫蘭,是英屬自治領(lǐng)地,政府奉行“崇拜西方”的政策。1951年,班達拉奈克在僧伽羅語、佛教、民族文化和本國醫(yī)藥等問題上與統(tǒng)一國民黨其他領(lǐng)導人發(fā)生分歧,于是憤然退出執(zhí)政的統(tǒng)一國民黨,并且辭去政府部長和黨團領(lǐng)袖職務(wù)。他另外創(chuàng)建了錫蘭自由黨。堅決主張拆除英國在錫蘭建立的海、空軍基地,主張將外國的銀行企業(yè)收歸國有,使錫蘭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1952年,班達拉奈克當選為眾議院反對黨領(lǐng)袖。在1956年4月的大選中,以自由黨為首的人民聯(lián)合陣線戰(zhàn)勝了統(tǒng)一國民黨,自由黨主席班達拉奈克出任總理兼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
班達拉奈克執(zhí)政后,提出了8點政治主張,其中包括擺脫英聯(lián)邦,建立獨立的共和國;把決
定國計民生的主要企業(yè)收歸國有;發(fā)展工業(yè),免除對外國的依賴;征集土地,滿足農(nóng)民的要求;取締外國人對商業(yè)、貿(mào)易的壟斷等等。他的主張極大地振奮了民族情緒,深受錫蘭人民的擁護。但這些措施的實施,損害了英、美以及統(tǒng)一國民黨內(nèi)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的那些人的利益。他們把仇恨付諸于行動。
1959年9月25日上午,班達拉奈克和往常一樣,在總理官邸接見拜訪者。來訪者中有兩個身披袈裟的僧侶。當班達拉奈克出來向他們施禮時,一個和尚突然從袈裟下掏出手槍,向班達拉奈克連發(fā)6槍。兇手被當場抓獲。身受重傷的班達拉奈克被送往醫(yī)院,經(jīng)檢查有4顆子彈穿過他的肝臟和脾臟。第二天上午,由于傷勢過重,搶救無效,班達拉奈克與世長辭。
這次的謀殺事件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政變活動。它涉及到的不僅有佛教界的頭面人物、政府中的內(nèi)閣成員,而且還有美、英情報機關(guān)的特務(wù)。他們不但策劃了暗殺班達拉奈克總理的計劃,而且還擬定了新的內(nèi)閣成員名單。由于陰謀分子身居要職,偵破工作受到百般阻撓。錫蘭人民懷著對班達拉奈克總理的真摯感情,一致要求嚴懲兇手及其支持者。在班達拉奈克遇難一周年之際,兇手們終于受到嚴厲審判,得到其應有的下場。自由黨在1960年7月的大選中獲勝,班達拉奈克夫人繼承丈夫的遺志,承擔起錫蘭共和國總理的重任。
妻子代夫出征
班達拉奈克夫人,名叫西麗瑪沃·拉特瓦泰·迪亞斯。1916年4月17日生,僧伽羅族人,佛教徒。貴族出身,科倫坡圣布里齊教會女校畢業(yè)。1940年與當時擔任衛(wèi)生和地方行政部長的所羅門-班達拉奈克結(jié)婚后,開始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和政治活動。曾擔任錫蘭鄉(xiāng)村婦女協(xié)會、全錫蘭佛教婦女聯(lián)合會和錫蘭文化協(xié)會的領(lǐng)導工作。
1959年其夫遇刺身亡后,她繼任自由黨主席,從一個害羞的家庭主婦轉(zhuǎn)而投身政治活動。1960年7月20日錫蘭舉行大選,自由黨擊敗執(zhí)政的統(tǒng)一國民黨,班達拉奈克夫人出任總理。1965年下野成為反對黨領(lǐng)袖,1970年5月再度組閣。在任期間(1960年7月——1965年3月,1970年5月——1977年)宣稱奉行社會主義,在國際上主張中立和不結(jié)盟;積極倡導佛教,鼓勵發(fā)展僧伽羅語言和文化;多次出席不結(jié)盟國家首腦和政府會議,先后幾次訪問中國。
每當班達拉奈克夫人發(fā)誓繼續(xù)丈夫未竟的事業(yè)時,她都會以淚洗面。班達拉奈克夫人前后領(lǐng)導政黨長達40年之久。
2000年10月10日上午。班達拉奈克夫人在距科倫坡20公里的阿塔納加勒選區(qū)參加新一屆議會選舉投票之后,由其子阿努拉陪伴返回科倫坡的途中心臟病突發(fā),不幸辭世,享年84歲。
班達拉奈克夫人在位期間,一直用家庭婦女的生活哲學管理著國家,影響著孩子,并最終將她的女兒推向了權(quán)力頂峰。她曾經(jīng)這樣說過,“不要只到一個店的老板那里買東西,要么到所有的老板那里去買,要么就不向任何一個老板買?!薄爱攦芍还反蚣軙r不要插手,讓它們互相咬去吧!”
女兒仕途坎坷
班達拉奈克夫婦的女兒全名叫錢德里卡·班達拉奈克·庫馬拉通加,1945年6月29日出生于科倫坡。
1967年庫馬拉通加赴法國留學,并于1970年獲巴黎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曾在印度尼赫魯大學和英國布拉德福大學任客座講師。
1972年(同年5月,錫蘭共和國更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正在法國攻讀博士學位的錢德里卡被時任總理的母親緊急召回,領(lǐng)導蓬勃興起的土地改革及經(jīng)濟自由化運動,并從此步入政壇。1974年擔任自由黨婦女聯(lián)盟執(zhí)委和國家土地改革委員會合作安置司司長;1976年至1979年任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特別顧問;1978年,她和斯里蘭卡著名電影演員維杰·庫馬拉通加結(jié)為伉儷,人稱庫馬拉通加夫人,其夫維杰隨后也棄藝從政;1984年庫馬拉通加夫人脫離自由黨另組人民黨。
1988年2月的一天,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庫馬拉通加夫人,在自家門前的臺階上眼睜睜看著丈夫被政敵槍殺,倒在血泊之中。丈夫的死曾讓庫馬拉通加夫人一度移居國外,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不久,她又回來了。
1992年庫馬拉通加夫人重返自由黨,任中央委員;1993年出任自由黨副主席、西方省首席部長;1994年8月,以自由黨為主的人民聯(lián)盟在第十屆議會大選中獲勝,庫馬拉通加夫人出任總理。同年11月舉行的總統(tǒng)競選中當選為斯里蘭卡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tǒng)。
執(zhí)政初期,庫馬拉通加夫人一直堅持父親的和平政策,與泰米爾“猛虎”組織代表舉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和談。然而,自殺式炸彈襲擊等恐怖活動仍然接連不斷地發(fā)生,暴力行為有增無減。1999年12月,家族的厄運降臨到了庫馬拉通加夫人身上。就在競選總統(tǒng)的前4天,“猛虎”組織的黑虎敢死隊在科倫坡市政廳廣場制造了一起舉世震驚的人體炸彈事件,炸彈在離庫馬拉通加夫人不到5米的地方爆炸,她因此失去了右眼。然而,死亡的陰影沒有嚇倒這位內(nèi)心堅強的女人,她眼上纏著紗布發(fā)表競選演說。4天后,她再次宣誓就任總統(tǒng)。
從此,庫馬拉通加夫人開始變得強硬,拒絕對“猛虎”組織進行任何形式的妥協(xié)。這也使她和當時的總理、兒時伙伴維克拉馬辛哈勢同水火,沖突不斷。她多次指責政府在與“猛虎”組織談判過程中表現(xiàn)軟弱、讓步過多,維克拉馬辛哈后來也遭到解職。
庫馬拉通加夫人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之外,還能講流利的英語和法語,并懂俄語、德語和印地語,被譽為女性的楷模。但是,庫馬拉通加夫人說:“我并不把自己視為或裝扮為‘女性楷模。我走進政治的世界,是因為某些特別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我所出生的家庭處于國家政治的風口浪尖上?!?/p>
的確,政治已經(jīng)融進了庫馬拉通加夫人的血液,注定成為她難以割舍的一部分。
2005年11月17日上午7時,斯里蘭卡開始了新一輪總統(tǒng)選舉投票。這次選舉意味著斯里蘭卡政壇傳奇家族——班達拉奈克家族神話的終結(jié)。
在此之前,斯里蘭卡高級法院已做出最終裁決,判定已擔任11年總統(tǒng)的庫馬拉通加夫人,在完成兩屆任期后自動失去競選總統(tǒng)的資格。庫馬拉通加夫人隨后表示,她將選擇這個時機徹底結(jié)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并同時放棄對斯里蘭卡自由黨的領(lǐng)導權(quán)。在對斯里蘭卡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統(tǒng)治之后,班達拉奈克家族迎來了謝幕演出……
(責任編輯:覃福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