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娥
【摘要】當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有了充分保障,進入選擇消費階段,人們關注不僅僅是商品的實用價值,而且其審美價值也為人們所重視。于是商品的符號就被挖掘出來了。當生活陶藝作為一個符號系統(tǒng)被消費時,那么它所具有的符號價值就成為消費者進行消費的重要參考或依據(jù)。
【關鍵詞】生活陶藝 符號 符號價值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s material needs being sufficiently satisfied and the consumption being a matter of choice,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not only to the pratical function but also the aesthetic value. Therefore, the signs of goods are digged out and much accounted of. When the functional ceramic arts are consumed as a symbol system, then the sign value become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frame for the consumers.
Keywords: the functional ceramic artssignsign value
引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大眾審美自覺的提高,人們對陶瓷日用品的消費也由原來僅僅關注商品的實用價值進而重視其審美價值?,F(xiàn)在在許多家庭和公共場合,我們都可經(jīng)??吹缴钐账嚨拇嬖?。生活陶藝的符號也逐漸被人們發(fā)掘。波德里亞在《物體系》中提出,商品除勞動價值和使用價值之外還具有第三種價值——符號價值,就是指物或商品在作為一個符號進行消費時,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利以及其他因素來計價的,而不是根據(jù)該物的成本或勞動價值來計價的。
根據(jù)索緒爾理論的術語,符號是所指和能指的混合體,即意義載體和意義的混合體。許多符號學系統(tǒng)(客觀、姿態(tài)、繪畫等)都具有一種其本質不是為了表現(xiàn)的表達內容,它們是每天被運用的客體,例如刀作為武器加以運用,壺作為水盛加以運用,它們也被當作符號來運用。這些其起點是功利主義和可使用的符號學符號稱為“功能符號”。最初的原始祖先制作的陶器日用品的也許是一種功能符號系統(tǒng)—本質并不是為了表現(xiàn)的表達內容。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材質有了優(yōu)劣之分,制作過程有手工和機械生產(chǎn)以及藝術表現(xiàn)力強弱之分等,就超越了原本的功能符號,具有了指示性和象征性等意義傳達的符號。
生活陶藝是20世紀70—80年代改革開放后伴隨著現(xiàn)代陶藝的發(fā)展與成熟產(chǎn)生的,是指手工制作的,具有實用功能的陶藝,它的特點是既有實用性又有審判性,有別于機械化、大批量生產(chǎn)的產(chǎn)業(yè)陶瓷的現(xiàn)代陶藝。由此我們可把生活陶藝簡單分解為:陶瓷、手工制作、實用以及藝術表現(xiàn)。根據(jù)上述類推,把“陶瓷”作為材質加以運用,“手工制作”作為制作過程加以運用,“實用”作為功能加以運用,“藝術表現(xiàn)”作為藝術加以運用,那么“陶瓷”、“手工制作”、“實用”以及“藝術表現(xiàn)”則構成生活陶藝的符號系統(tǒng)。
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審判能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也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生活陶藝作為一個符號系統(tǒng)被消費時,考慮的主要不只是它的使用價值,更多的是在于它的符號價值,也就是凝聚在生活陶藝上的文化性,社會權利性以及形象性等無形價值。
一、傳遞社會共識
蘇珊·朗格曾說:“一件藝術作品往往就是一種自發(fā)的情感表達方式,即藝術思想狀態(tài)的征候(即符號)。如果它們代表人的話,很可能就表達某種面部表情,以顯示人所應具有的情感?!?/p>
生活陶藝的基礎是建立在“功能符號”上的,沒有實用性也就沒有生活陶藝這一稱謂。中外的生活陶藝制作者并沒有因為求新求異而破壞它的實用性。新的造型形式的創(chuàng)造,也都是符合功能要求的,也都是在平易的基本形式下,進行合理的改進和嚴格的推敲而產(chǎn)生的。生活陶藝在人們對其功能的普遍共識下也傳遞著各個民族藝術審美的共識。比如日本生活陶藝中的茶具大多精美、小巧,形式自由多樣,色彩淡雅,裝飾自然,帶給人一種淡靜和親切感,體現(xiàn)出日本茶道文化所追求的自然、樸素、枯淡、脫俗的美。
生活陶藝作為一個符號系統(tǒng),由一定的環(huán)境生成,并從一定的環(huán)境取得意義。西方文明大都受希臘文化影響較深,富于批判精神的理性主義,所以其生活陶藝的藝術表現(xiàn)中,造型的輪廓線盡管有不少是自由曲線構成的,但大部分潛存著幾何曲線的傾向。因此它帶給人的直觀感覺是直接、單純、富于理性表現(xiàn)。中國造物美學受儒家“中和”思想影響很深,因此造型的輪廓多屬于自由曲線為主要成分,訴諸于人們的視覺,留下的印象是含蓄、豐富、更富于情感表現(xiàn)。
生活陶藝作為大眾消費的新型符號有傳遞社會共識。我國生活陶藝發(fā)展雖然起步比較晚,但由于受本民族文化和全球一體化的外來文化影響,由始全盤模仿西方,到理性對待西方陶藝并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當然國外很多陶藝家到中國吸取東方元素,創(chuàng)作出富有東方韻味的生活陶藝。生活陶藝就這樣在實用的基礎上,傳遞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認同。
二、傳達消費者個人社會價值
消費者如何看待生活陶藝,以及生活陶藝潛在的購買者哪一部分人,從而使生活陶藝與其他類似者產(chǎn)生差異,成為階層差異化的表征。這個表征是社會性的,非個人化的,決定生活陶藝在類似產(chǎn)品中處于何種位置,傳達消費者個人社會價值。
最初,陶瓷只是人們生活日常用具的一種材質,隨著人類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和對陶瓷這種材質的逐步認識,人們賦予陶瓷這種材質一種文化意義。古人有:“室無瓷不雅、人無瓷不貴”之說。
生活陶藝和一般日用陶瓷產(chǎn)品的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是具有個性的,它不能被復制;后者是機械批量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它和制作者個人的聯(lián)系紐帶被切斷了。生活陶藝一般依賴個人獨特的手的作業(yè),其完成也因為一雙雙手的獨特性而顯得獨一無二和稀缺。每一件生活陶藝的背后都有一個獨特的人格,都和制作者的個人獨特成長經(jīng)歷息息相關。人們從消費物來評價一個消費者,已經(jīng)成為社會價值認可的一種方式。現(xiàn)代大工業(yè)時代稀缺的以及背后有獨特的雙手的生活陶藝都成為消費者表現(xiàn)其社會價值的媒介。
購買生活陶藝者大多消費水平和文化層次較高,他們有抱負去追求人生理想,追求成功;他們一般有著自己比較獨特的看法和品位,傾向更加小眾的東西;他們也經(jīng)常會在消費品中尋找一些身份的認同感,這是普通日用器具所不具備的。生活陶藝的價值與品質,無形價值與有形價值關系比值非常高。就功能性而言,生活陶藝未必高到產(chǎn)生消費者明顯可感知的顯著差別,但是它的表現(xiàn)性以及所代表的符號價值卻是不言而喻的。如白明“白氏”系列生活陶藝,被世界音樂指揮大師祖賓·梅塔,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著名華裔畫家朱德庸等收藏,他們“一杯”在手,在品嘗茶文化的同時,品味著陶瓷的格調與趣味,感受著東方情思,也沉浸在一種“身份的享受”之中。
三、體現(xiàn)消費者藝術品味和文化修養(yǎng)
消費者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他們也需要相應的精神文化產(chǎn)品來達到陶冶思想性情,愉悅情緒等目的。生活陶藝不僅是功能符號系統(tǒng),也是文藝符號系統(tǒng)。生活陶藝的制作由最初的手工藝人發(fā)展為眾多陶藝家的參與,賦予生活陶藝更新的內涵。他們注重藝術創(chuàng)造感覺的充分表達,細致而又豐富,反映了對自然、對生活、對藝術的虔誠的愛,對人與自然和諧的贊頌,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自由活潑創(chuàng)造的迷戀。
通過泥土這個中間媒介表現(xiàn)了陶藝家們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反映出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各異和對生活藝術不同的見解,因此他們的作品風格也不盡相同。通過消費者對生活陶藝的選擇,可以看出他們藝術品味和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青花瓷和水墨畫均是極富中國風味的傳統(tǒng)藝術品,當陶藝家順著傳統(tǒng)水墨畫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用青花所具有的水墨“筆情”,將水墨極具抽象意味的墨趣作為裝飾語言的主體,使作品更具一種文化感。心領神會者更是可以看出其中的謙遜、溫和、中正的民族文化精神。這就要求消費者具備必要的藝術鑒賞能力,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的能力。
結語
從“生活陶藝”的發(fā)展現(xiàn)狀上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的生活陶藝創(chuàng)作隊伍、力度、市場供應明顯具有優(yōu)勢。最近品茶風氣方興未艾,似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選購茶具的人一般作兩種選擇的較多,玻璃制品以選購法國或臺灣的為主,陶瓷品以選購日本的較多。可以這么理解,中國生活陶藝在作為一個符號被消費時,其符號價值還沒有被充分發(fā)掘出來。但隨著中國經(jīng)濟在世界的崛起,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精神重新獲得高揚,以及孜孜以求的陶藝家們的努力,中國生活陶藝會像傳統(tǒng)陶瓷一樣贏得世界消費者的心。
參考文獻:
[1] 《說陶論藝》楊勇善著 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1
[2] 《生活的感動—白明的青花世界》白明著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0
[3] 《日本工藝美術·東瀛藝術圖庫》葉渭渠著 上?!ど虾H?lián)書店 2006
[4] 《留住手藝—工業(yè)時代的手工業(yè)》袁源 吳智慧《裝飾》 2005.3
[5] 《符號學美學》(法)R·巴特著 董學文 王葵譯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7
(作者單位: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