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
我們今天的社會太缺少對人的尊重,我們的文化中太缺少對人的尊重,我們的教育中也太缺少對學生的尊重。我始終認為,尊重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學會尊重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
但是,面對今天的現(xiàn)實,我們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shù)老師還不習慣將學生看成朋友,并給予必要的尊重。我們常常將青少年剛剛萌生的獨立意識視為大逆不道、逆反心理,甚至品德有問題,精神不健康,等等。
教師總是以一副長者的姿態(tài)、家長的姿態(tài)、法官的姿態(tài)、是非曲直評判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其實應當成為道義的楷模,但不是道義的化身。在今天的社會里,教師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能給出標準答案式的結(jié)論。人生的哲學需要學生自己親身去體悟。
中國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賦予了老師太大的權利,以致常常忘記了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塊有待塑造的泥巴,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主觀愿望,忘記了他們有自己的價值準則,這些首先應當給予理解,給予尊重,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這就是教育。
老師也常常不能容忍學生犯錯誤。學生一旦犯錯,老師寧可上綱上線,小題大做,猛藥強攻,因為他們始終堅信,小錯一定是大錯的先兆,小小的蟻洞一定會毀掉千里長堤。這種武斷的認識使教育缺少大氣、缺少寬容,因而也缺少人性,缺少教育本應當具有的藝術魅力。
一位老師曾說:教育往往不能一針見血,教育往往就要眼睛里揉沙子。我想他說的就是教育需要寬容,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青少年犯錯誤就像人患感冒,不是每次感冒都會引發(fā)腦炎、肺炎,導致癡呆甚至喪命。要相信人的免疫功能,相信人能產(chǎn)生抗體,相信人能夠自愈。
當然,這并不是說學生犯了錯誤教師都不要去管。得病是要看醫(yī)生的,但看醫(yī)生并不是說馬上就要打針吃藥,用醫(yī)生的術語來講,先觀察一下。觀察也是一種工作方式或教育過程。教師對犯錯的學生是要做工作的,問題是在做工作的時候,是否注意保護了學生的尊嚴。你越是維護學生的尊嚴,學生就越視你為知己,你的教育就越有效。教育就是要喚醒人的自覺。自覺就是人的免疫力。教師的任務是“喚醒”。
中國的未來一定是一個民主和諧的社會,對此我堅信不疑。作為教師,在把教科書中的知識教給學生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將民主、平等、尊重、自立、自信的理想與品質(zhì)也一同深深植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