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對于當時還在上學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分水嶺,那一年,“上山下鄉(xiāng)”開始成為一種社會潮流
那一年,劉迎建15歲,剛剛上完初一,繼續(xù)學業(yè)似乎不太可能了,等著分配工作更不現實,擺在他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去做一個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二是當兵。
當兵在當時來看,無疑是幸運之至。劉迎建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子承父業(yè),于是他成了當時幸運兒中的一員。事實上,他希望留在學校,因為知識更讓他著迷。
進入部隊的劉迎建,時時刻刻都不忘學習,不管訓練多緊張,也不管是當豬倌、炊事員還是話務兵,劉迎建始終堅持喜歡讀書的好習慣,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里,劉迎建的作風顯得背道而馳,以至于被部隊里的戰(zhàn)友說成是“不務正業(yè)、有野心”、“又白又?!钡臅糇?。
劉迎建想起當年戰(zhàn)友們的嘲笑,一點不記恨?!澳菚r,我盡量把錢省下來買書,書店能買到的高中課本都買回來看,那時教材很薄,沒幾天就看完了。” 劉迎建說當時自己心中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去上大學。
十年艱苦的部隊生涯,一直沒有泯滅劉迎建心中的夢想。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就在那一年的冬天,570萬考生參加了高考,1978年夏季又有590萬考生參加考試,兩季考生共有1160萬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考試。
劉迎建就是其中的一員,因為一直不間斷的學習,那個只有初中一年級學習經歷的十年老兵以西北地區(qū)第一名的成績兵考上了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拔乙簧钣淇斓氖虑榫褪强梢陨洗髮W,25歲的我坐在大學的教室里,心里特別激動。”
上了軍校后,看書學習不再是別人口中的不務正業(yè)了。“因為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我和戰(zhàn)友們都很珍惜學習的時光。那時我們分為早上學習和晚上學習兩部分,教室的燈整晚都不滅,晚上的同學學習完后,早上學習的同學就來了。我在大一那一年,學習很瘋,經常學通宵,第二天照常上課?!眲⒂ɑ貞?。
大三的時候,劉迎建開始了在識別技術上的最初探索,他整個暑假睡在教室里搞研究,絲毫不覺得辛苦。大學畢業(yè)以后,劉迎建回到了部隊——總參通訊部第一總站,職位是助理工程師。“我們是當時第一代科班出身的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部隊里就是寶貝,什么工作都找你。”
很快,劉迎建在部隊小有名氣,“軍中愛迪生”的雅號也隨之而來。就在此時,他向總參通訊部科技處申報了一個項目——手寫漢字識別裝置研發(fā)報告。項目被批準了,研發(fā)資金是兩萬元人民幣,兩臺電腦。劉迎建感嘆,“我當時還是一個助理工程師,做項目怎么也輪不到我,但因為之前的一些成績,部隊給我了機會?!?br/> 1987年,因為劉迎建在部隊的出色表現,被中科院自動化所破格錄取為在職博士研究生,由此他離開了生活近20年的部隊。1998年,漢王公司成立,劉迎建完成了從一名軍人到商人的角色轉換。
他帶領著漢王突破了一項項技術,在漢字識別領域,漢王是絕對的權威。今年,漢王新推出的創(chuàng)意系列繪畫板里使用的技術不僅打破了日本一家企業(yè)的技術壟斷,更遠遠超越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