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民事檢察和解雖然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符合立法本意,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檢察機關如何做好民事檢察和解工作,惠濟區(qū)檢察院緊密結合民事申訴案件的受理、立案、公開聽證、審查終結、制作和解書等不同的辦案環(huán)節(jié),探索建立了會見申訴人、風險告知、公開和解、擬定和解標準、確認和解效力等五項制度,從而規(guī)范民事檢察和解程序,促使雙方當事人和解,達到化解社會矛盾,節(jié)約司法資源,促進社會和諧的目的。
關鍵詞:民事檢察和解 當事人 檢察人員 和解
民行檢察中申訴人與對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是法律允許的當事人對自己私權利的自由處分。目前對檢察機關在此階段的角色問題,法律并無明確規(guī)定,一些人據此提出質疑。但我們認為沒有具體的法律條文并不等同于沒有法律依據。定分止爭是法律的主要功能之一,檢察機關在處理民事申訴案件中采用和解的方式使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服判息訴,不僅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降低了訴訟成本,而且能有效化解社會糾紛、促進社會和諧。民事檢察和解符合立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則,也符合司法實踐的理性發(fā)展趨勢,更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鄭州市惠濟區(qū)檢察院在辦理民事申訴案件中,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以規(guī)范和解程序、注重和解效果為重心,建立民事檢察和解的五項工作機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地推動了民事申訴和解工作規(guī)范發(fā)展。具體做法是:
一是建立會見申訴人制度,認真聽取申訴人意見。受理民事申訴案件后,積極主動與申訴人會面,認真傾聽申訴人的陳述,該院制定受理申訴案件會見申訴人制度,要求辦案的檢察人員不僅要通過仔細審閱申訴書、生效判決、裁定及相關證據材料,對案件有一個初步認識,還要高度重視與申訴人第一次會見,第一次會見要求與申訴人本人會面。會見申訴人要做到文明接待“五個一”,即一句熱心話問候,一杯茶水迎接,一把椅子讓座,一臉熱情傾聽,一支筆認真記錄,在傾聽中了解案情,在交談中溝通感情,在交流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具體案情,了解案件申訴人是否有和解的愿意或是否存在和解的可能。
二是建立立案風險告知制度,給雙方當事人講明利害關系。通常情況下,通過對相關案件材料的審查,發(fā)現原審判決在案件事實證據是否充分、適用法律是否錯誤、程序違法可能影響案件的正確判決、審判人員是否存在違法行為四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時,可以決定立案審查。告知立案,讓對方當事人參與答辯是審理民事申訴案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該院規(guī)定,對受理的民事申訴案件相關案件材料的進行審查決定立案時,在發(fā)給對方當事人立案決定書和申訴書的同時,告知雙方當事人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程序,雙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可能要承擔的訴訟風險以及訴訟處理辦法,使雙方當事人知悉申訴案件的立案依據、審理期限、是否抗訴或民事檢察和解不同的法律后果。在與對方當事人會面時同申訴人予以同等對待,認真聽取其陳述,消除其對立情緒,為雙方當事人和解創(chuàng)造條件。設置該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使當事人在充分了解訴訟風險的情況下自主選擇處分自己權力的方法和途徑。
三是建立公開聽證制度,將和解作為審理案件的必經程序。聽取雙方當事人陳述是審理民事申訴案件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主辦檢察人員的主持或外界群眾、機關、團體的參與下實行公開聽證,對于辯明案件是非曲直,消除當事人的疑慮,減少對立情緒,并最終達成和解協(xié)議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該院把公開聽取雙方當事人陳述,由雙方當事人亮明觀點、出示證據、進行辯論、主持和解作為審理民事申訴案件的必經程序。檢察人員主持聽證,盡可能給雙方當事人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減少對立情趣,針對原審庭審激烈的對抗內容,如果沒有新的觀點或理由,要求雙方當事人不必再討論;正確引導雙方當事人在客觀、真實、現實的情況下,對申訴案件事實和理由重新定位;在聽取雙方當事人陳述之后,檢察人員詢問雙方當事人是否愿意和解,并主持雙方當事人進行和解,分析利弊,尋求減輕訴累,妥善解決糾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四是建立規(guī)范民事檢察和解標準制度,合理利用雙方當事人的往來關系。在案件審結的過程中,檢察人員通過全面審查案件的,對全案是否達到抗訴條件,雙方當事人的責任、過錯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更加有利于對案件的處理。司法實踐中,將下列幾類案件確定為擬和解處理案件,引導當事人作好和解工作:一是原判決、裁定有錯誤,符合抗訴的條件,雙方當事人有和解意愿的;二是原判決、裁定存在一定錯誤,但不宜抗訴,雙方有和解意愿的;三是原判決、裁定基本正確,雙方當事人都存在一定過錯,有和解意愿的;四是原判決、裁定正確,或因情況變化或因親情、友情原因,雙方有和解意愿的;五是其它雙方愿意和解處理的。這些案件雙方當事人在訴訟之前,往往有一定親密關系,親屬、鄰里,甚至是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老戰(zhàn)友,或因投資失敗,或因利益分配不均,或因他人的利益,使他們反目為仇、對簿公堂。審結時,在對全案是否達到抗訴的條件,雙方當事人的責任、過錯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的基礎上,巧妙利用這些關系或他們比較信任的人,使他們消除誤解,重歸于好,妥善做好檢察和解工作。
五是建立和解效力確認制度,解除當事人的后顧之憂。民事檢察和解的效力存在學術界和司法界存在不同認識,為了有利于和解工作,該院僅對和解協(xié)議的內容做合法性認定,在民事申訴案件的審理程序方面作出確認效力的認定。該院在制作或審查認定和解協(xié)議書效力時規(guī)定,只要不違背國家禁止性法律規(guī)定,不是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合法權益的,都可以確認為合法有效的和解協(xié)議。針對當事人對和解的種種顧慮,民行干警采取靈活手段解除當事人的后顧之憂,促使民事檢察和解工作順利開展。針對當事人擔心和解協(xié)議簽定之后,一方又反悔的,除協(xié)議約定違約責任內容外,必要時,通過有關中間人或公正機關見證或公正予以確認;針對案件雙方當事人有礙于面子,不愿公開和解行為的,不進行公開宣傳;當事人不愿書面協(xié)議寫明賠償金額,經雙方協(xié)商簽字,同樣具有相應的效力;針對一方當事人因在檢察機關和解,而不愿承擔在法院執(zhí)行階段的執(zhí)行費,根據相關規(guī)定,及時通知法院予以處理。一般情況下,和解協(xié)議要在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下一次性的履行,避免引起其它糾紛和爭執(zhí)。凡是涉及法院正在執(zhí)行的民事申訴案件,檢察機關采取不同形式與法院溝通,送達和解協(xié)議,便于法院及時有效地對案件執(zhí)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