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人大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

2007-12-29 00:00:00孫運德
人大研究 2007年2期


  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全局出發(fā)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fā)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為我國權力機關的各級人大,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樹立和維護國家權威,確保政治合法
  
  現(xiàn)代政治首先必須是合法性的政治。韋伯指出,人之區(qū)別于動物的基本特征在于人有對合法性的追求。他認為,在人們服從權威的深層次動機中,有一個最基本的精神因素,即相信支配者有某種“合法性”。只有建立在合法性信念之上的服從,才是穩(wěn)定的服從。“強力并不構成權利,而人們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1]合法的權力往往會轉變成權威,權威雖然來自于權力,但它又不同于權力,美國政治學者萊斯利·里普森指出:“權威與權力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被認為是正當?shù)臋嗔?。權威被所有人當作正當?shù)姆▌t接受……如果說權力是赤裸裸的,那么權威就是穿上了合法外衣的權力?!盵2]因此,統(tǒng)治者都試圖把自己的統(tǒng)治建立在權威而不僅僅是權力基礎上。
  我們要建立的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合法性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們對權力的服從不能僅僅是出于對權力的恐懼,而更應該是出于對建立于權力基礎上的權威的同意和認可。夸克指出,“對被統(tǒng)治者的首肯是合法性的第一個要求”[3]。他認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合法性的最基礎因素。弗蘭克·帕金強調,“經同意而統(tǒng)治”才是一切統(tǒng)治合法性的最終來源[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建立在普選的基礎之上,是人民主權的體現(xiàn),是人民同意的結果?!按h制的作用就在于將多數(shù)人的意志轉化為掌握政治管理權力的少數(shù)人的權威?!?[5]作為代議性質的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政治生活中同樣起到了這樣的作用。通過普遍的選舉,人們把自己的利益代言人選為人大代表,讓代表們來代表他們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這種普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多數(shù)人的意志轉化為掌握政治管理權力的少數(shù)人的權威”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將人民群眾的意志轉化為人民政府權威的過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和運作為我國的現(xiàn)實政治提供了合法性證明。
  由于人們的同意,使得民主政治成為信任政治。什托姆普卡認為“信任是民主政治的產物”[6]。他特別指出,基于信任基礎上的民主政治的正常運作會產生良性循環(huán)。“當信任的文化盛行時,強制、制定法律和控制的機構只是偶爾才被依靠。它的威懾作用暗示人們,他們最初的信任是有正當理由的,對信任的背叛很少,而這種認識顯然增強和加深信任文化。這就是良性循環(huán)。”[7]因此,產生于民主的信任反過來又幫助維持了民主政治的運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SEOCW5PEd8XmNDIyQLp0jIuIniYqSFrwi/El+EV09LM=運作,實際上就是對什托姆普卡這一良性循環(huán)理論的最好詮釋。政府的權威來自于人民的信任和同意,政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反過來,人民也就必然會更加相信和依賴這樣的政府。這正是一個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實現(xiàn)政府和人民之間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礎上的良性循環(huán),維護國家權威,確保政治合法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實現(xiàn)政治秩序的良性運作,確保政治和諧
  
  要實現(xiàn)和諧的生活狀態(tài),必須有良好的秩序。秩序是人類生存中的基礎性價值,不論是在現(xiàn)實正常生活狀況中,還是在良好的生活理想中,都含有對秩序的訴求?!俺藰O少數(shù)試圖從混亂中漁利的壞人,絕大多數(shù)人,不管他來自哪個階級、階層,擔任何種社會角色,都希望某種秩序的存在。秩序構成了人類理想的要素和社會活動的基本目標?!盵8]正是有了秩序,人類的其他價值追求才成為可能。
  和諧社會之所以要求安定有序,同樣是出于對良好秩序的追求。秩序成了人類生活的基本價值之一,因為人類群體生活的有序、穩(wěn)定是人類自身存在、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前提?!氨仨毾扔猩鐣刃颍耪劦蒙仙鐣健绻硞€公民不論在家中還是在家庭以外,都無法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可以不受他人的攻擊和傷害,那么,對他侈談什么公平、自由,都是無意義的。”[9]
  政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政治的和諧就根本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首先必須真正實現(xiàn)和切實維護政治的和諧。而政治和諧的關鍵表現(xiàn)在政治權力運作的有秩序。從中國的政治實踐來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政治權力的有序運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保證政治權力的和平有序交接。如果從民主原則的角度來考察,那么代議制的核心本質也就在于它是一種權力轉移。這種轉移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權力從人民到統(tǒng)治者手中的轉移;二是指權力在不同時期統(tǒng)治者之間的轉移,即權力的交接。可以說,在這兩種權力的轉移中,我國人大都發(fā)揮著根本性的作用。因為,不管是權力從人民到政府手中的轉移,還是權力在不同領導集體之間的轉移,都需要通過人大,借助于人大的權威才能正常有序的進行。否則,權力的轉移必然帶來政治上的動蕩,從而最終導致社會的混亂和無序。
  第二,保證政治權力體系內部的和諧。政治和諧不僅表現(xiàn)為權力的轉移要有序進行,同樣表現(xiàn)在各權力系統(tǒng)之間的和諧。在我國,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它們是人們共同意志的體現(xiàn),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jiān)督,這就從政治體制上保證了其他國家機關必須服從于人大,而服從人大也就等于服從了人民的根本意志,從而保證了國家權力體系之間的穩(wěn)定及和諧有序。
  
  三、實現(xiàn)社會利益的有機整合,確保政治穩(wěn)定
  
  利益整合能夠化解因社會利益矛盾導致的政治斗爭,減少因各種社會不滿而引起的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從而確保政治上的穩(wěn)定。實現(xiàn)社會利益的有機整合,成為和諧社會構建中必須解決的重大政治問題。作為各級權力機關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多元利益的有效整合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大能夠實現(xiàn)根本利益的一致化。對立統(tǒng)一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任何一個社會的成員之間和各類群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對立和矛盾,因此,和諧社會是一個多元利益并存的社會,是建立在承認利益差異基礎上的社會。盧梭認為,在社會意志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志,即眾意和公意。在他看來,只有公意才能把人們聯(lián)結成穩(wěn)定的政治共同體,因為公意是指共同體中每個人的“共同利益”或 “共同意志”。由于這些個別意志具有共同之處,才使得社會的建立成為可能。在和諧社會中,雖然存在著差異、對立和矛盾,但這些差異、對立和矛盾能夠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tǒng)一,從而最終形成建立在公意基礎上的共識?!按h制度的實質就在于由各種局部利益的代言人(即代議士)通過表達、妥協(xié)而形成共同一致的根本利益?!盵10]在我國,作為代議性質的各級人大就體現(xiàn)了這種利益整合功能。通過各級人大,可以把人們分散的、個別的、特殊的利益整合成整體的、公共的、一般的利益,即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根本利益的存在就成為和諧社會構建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人大能夠實現(xiàn)利益表達的制度化。人都有個體利益,為了獲得利益滿足,人們需要把自己的利益表達出來。就利益表達的基本方式來看,不外乎兩種,即制度化的表達方式和非制度化的表達方式。所謂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方式,就是指通過國家正式提供的各種合法渠道,按照法定的程序來進行利益的表達。這種利益表達的根本特性在于其合法性。所謂非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方式,是指在國家規(guī)定的途徑和程序以外、不被國家和政府所認可的利益表達形式。這種利益表達的根本特性在于其非法性。非制度化利益表達方式的存在,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制度化的表達方式不存在;二是雖然存在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方式,但通過制度化的表達并不能達到利益表達人的滿意。我國目前存在非制度化利益表達方式,這與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要盡量減少甚至杜絕非制度化的利益表達方式,使人們的利益表達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道路,通過制度化的途徑來實現(xiàn)利益關系的有序協(xié)調,維護社會的和諧。人大正是人們進行制度化利益表達的根本途徑。這不僅體現(xiàn)為我國人大代表的廣泛性和表達方式的合法化,也體現(xiàn)為這種表達的最終結果的至上性,即通過這種利益表達,形成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通過人大制定的法律上升為國家意志,指導整個國家的政治行為。
  
  再次,人大能夠實現(xiàn)利益整合的有序化。整體利益的形成不僅需要個體利益表達的制度化,而且也需要這種利益整合的有序化。從政治實踐來看,盧梭的直接民主制主張雖然是人民民主的最理想形式,但由于這種直接民主在整合人們意志時的無秩序性,往往在追求民主的政治實踐中走向了民主的反面。法國大革命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只靠美好的愿望是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民主的,要實現(xiàn)民主,就必須在民主的過程中輔之以相應秩序的約束。美國的制憲者們選擇代議共和的民主模式,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國各級人大為利益相互矛盾的各方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平臺,這種交流和融合不僅體現(xiàn)了利益整合的合法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利益整合的有序性。這種有序性不僅表現(xiàn)為利益整合的層級性,而且表現(xiàn)為利益整合的程序性。利益整合的層級性,是指作為我國權力機關的人大,在整合人民利益時是分層進行的,具體體現(xiàn)為每年召開的各級人大會議。利益整合的程序性,是指利益的整合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和程序來進行的,這些規(guī)則和程序保證了利益整合的有序性進行,維護了政治穩(wěn)定。因此,這種利益整合不僅不會引起社會不穩(wěn)定,而且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四、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確保政治民主
  
  各國的民主實踐證明,現(xiàn)代民主不可能是直接民主,而只能是以代議制為核心的間接民主。薩托利認為,“間接民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對權力的限制和監(jiān)督體系。”[11]杰斐遜把人民能否對政府進行有效的控制視為衡量一個政府是否是共和制的標準。他指出,人民對政府的控制主要是通過選舉和罷免的辦法來實現(xiàn),人民必須被視為共和國權力的惟一源泉,人民不僅有權選舉他們認為適當?shù)拇硖幚硭麄児餐P心的事務,而且“他們可以隨時個別地撤換這些代表,或在形式上或職能上改變代表的組織?!?[12]潘恩是從授權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證。他指出,代議共和政府的權力是依據(jù)人民代表制定的憲法授予的,一切授予的權力都只是“委托”,它是可以隨時收回的?!罢皇侨魏稳嘶蛉魏我蝗喝藶榱酥\利就有權利去開設或經營的店鋪,而完全是一種信托,人們給他這種信托,也可以隨時收回?!盵13]正是這種權利可以“隨時收回”,保證了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xiàn)。密爾更是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按h制政體就是,全體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過由他們定期選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權?!薄八麄儽仨毻耆沼羞@個最后的權力。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他們高興,他們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政的主人?!?[14]這說明,以代議制為核心的間接民主制之所以能夠體現(xiàn)人民主權,是由于在這種政治制度中,人民擁有對政府的最后控制權。
  馬克思主義者也非常重視人民的最后控制權亦即人民的監(jiān)督權和罷免權對于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馬克思談到巴黎公社時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區(qū)普選選出的城市代表組成的。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15]列寧也強調,任何由選舉產生的機關或代表會議,只有承認和實行選舉人對代表的罷免權,才能被認為是真正民主的和確實代表人民意志的機關,這是真正民主制的基本原則。
  充分實現(xiàn)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政治追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為己任。 胡錦濤指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就是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維護和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了實現(xiàn)這種政治追求,在建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的政治制度,并把它確立為在我國實現(xiàn)人民民主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后的政治實踐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人民民主的實現(xiàn)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確保人民民主權利,最終保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真正實現(xiàn),也仍然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能夠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就在于這一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民對代表的控制權,從而最終保證了人民對政府的最后控制權。我國選舉法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jiān)督。選民或者選舉單位都有權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睘榱吮阌诓僮?,選舉法還規(guī)定,罷免代表,由選民直接選出的,須經原選區(qū)過半數(shù)的選民通過;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須經各該級人民代表大會過半數(shù)的代表通過;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須經常務委員會過半數(shù)組成人員的通過。這種監(jiān)督權和罷免權的存在,最終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
  
  注釋:
  [1]【法】盧梭:《社會契約論》,何武兆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0頁。
  [2]【美】萊斯利·里普森:《政治學的重大問題》,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頁。
  [3]【法】讓-馬克·夸克:《合法性與政治》,佟心平、王遠飛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第2頁。
  [4]弗蘭克·帕金:《馬克斯·韋伯》,劉東等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125頁。
  [5][10]周葉中:《代議制度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93頁。
  [6][7]【波蘭】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種社會學理論》,程勝利譯,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85、194~195頁。
  [8]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頁。
  [9]周光輝:《政治文明的主題:人類對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載《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年第4期。
  [11]【美】喬·薩托利:《民主新論》,馮克利、閻克文譯,東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283頁。
  [12]【美】杰斐遜:《杰斐遜文選》,朱曾汶譯,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51頁。
  [13]【美】潘恩:《潘恩選集》,馬清槐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254頁。
  [14]【美】約翰·密爾:《代議制政府》,汪瑄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44頁。
  [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5頁。
 ?。ㄗ髡呦导执髮W行政學院政治理論專業(yè)博士生、防空兵指揮學院軍隊政工教研室講師)

治多县| 陇西县| 平陆县| 丰县| 佛坪县| 汝南县| 澳门| 黑水县| 合川市| 格尔木市| 南陵县| 六安市| 桐乡市| 怀宁县| 庆元县| 合江县| 北流市| 西峡县| 宜都市| 潜江市| 镇平县| 江阴市| 哈密市| 湄潭县| 泗水县| 永宁县| 洛阳市| 宜兰县| 红原县| 寿宁县| 吴忠市| 南昌市| 宣汉县| 昌江| 成武县| 安多县| 阜新| 崇礼县| 竹北市| 彭阳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