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鵬
只能怪自己眼力沒到,即使人家不給退,也只能啞巴吃黃連
“打眼”是收藏行里對買到贗品的一種稱謂。打眼的事兒極普遍,尤其是進(jìn)入90年代后,古玩市場十貨九假,打眼的大有人在,幾千萬購置的全是假瓷器的也不鮮見。大部分打過眼的收藏者都不愿家丑外揚,但也有收藏方家愿意把自己的經(jīng)歷說出來,給大家提個醒兒。樊志剛就是這樣一位。在太原收藏圈里,樊志剛是收藏雜項的方家,主要是收藏文玩核桃、象牙、玉飾、紫檀這些可以隨身攜帶的物件兒。
文玩核桃是收藏項目中的一個小項,源于核桃的健身作用,兩只核桃在手里盤轉(zhuǎn),可以舒筋活血。乾隆皇帝曾有詩云:“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講的就是盤核桃。
收藏核桃在清中期最鼎盛,皇帝帶頭全民效仿,老北京有句話叫“貝勒手里三件寶,扳指核桃籠中鳥?!泵耖g也盛傳這類俗語,比如“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超過乾隆爺,閻王叫不走”。
樊志剛說自己揉了這幾年核桃,大小病都沒犯過,要在以往,冬天感冒發(fā)燒是年年要有的。
在他的衣袋里就揣著一對核桃,因為玩的年頭久了,顏色紅若瑪瑙,剔透如玉。這是一對獅子頭,是文玩核桃中四大名品中的首席。所謂獅子頭是以形狀來分的。好的獅子頭極難得,往往一火車核桃里也配不出一對來。樊志剛這對獅子頭品相十足,上有水波紋,只是個頭不十分大。在文玩核桃里,個頭大小直接影響價格,直徑40毫米以上的核桃每多一毫米價格就相差懸殊。如果是40毫米以上的好點的獅子頭,現(xiàn)在都在萬元以上了。一些傳世的老核桃,幾萬十幾萬元的也有。
打了樊志剛的眼的不是獅子頭,是一對虎頭和兩對官帽,都是文玩核桃里的名品,地點是在太原的南宮露天古玩市場。
閑逛的樊志剛在一個地攤上發(fā)現(xiàn)了幾對不錯的核桃,細(xì)細(xì)端詳,越發(fā)覺得好,成對的核桃一樣大小,雖滿是泥垢,但看得出紋路極相似,顏色、大小、紋理、包漿……用老樊的話講,要啥有啥。
攤主是個河北人,開口要價6000元,老樊侃到1050成交。
滿心歡喜的樊志剛回家把核桃清理干凈。拿出了30倍的放大鏡細(xì)細(xì)觀察起來但這核桃就好比人的指紋,不可能找到兩個一模一樣的。這讓樊志剛犯了嘀咕。樊志剛叫朋友來看,在核桃里發(fā)現(xiàn)了氣泡。樹脂的!模具里澆鑄出來的假核桃。
樊志剛趕到古玩市場,幸好那個攤主競沒走。樊志剛把他拉到一邊,悄聲說到,“朋友,你這個核桃有點不對勁兒啊?!睌傊鏖_始還不認(rèn),后來發(fā)現(xiàn)樊是個內(nèi)行,勉強退了錢。
沒全退,扣了二百。這也是古玩行里的規(guī)矩,打了眼,只能怪自己眼力沒到。
核桃的真假辨認(rèn),對于玩了這么多年的樊志剛而言并不難,之所以打眼,樊志剛講就是因為撿漏的心理,總覺得好事就是讓自己碰到了,其實如果核桃是真的,不要說三對,一對就值五六千了?,F(xiàn)在人人搞收藏,好東西本就不多,偶然看見,往往首先考慮如何據(jù)為己有,真假的辨認(rèn)可能就托大了。
被核桃打了眼,樊志剛的朋友也多有經(jīng)歷。即便是一些玩了幾十年的藏家也在所難免。楊先是其中一位,而他的打眼是被樊志剛發(fā)現(xiàn)的。
那是初冬的一個星期天,同樣是南宮的古玩市場。50出頭的楊先早早來到了古玩市場。
南宮古玩市場在太原極有名,擺地攤的各路神仙大體上有個劃分,比如說河南人多是賣瓷器、玉器、銅器的;山西平遙人多賣木器、瓷器、字畫書籍的;河北人則是賣竹器、古錢幣、玉器等雜項的。
賣楊先核桃的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那是一對獅子頭,個頭極大。楊先玩了十多年,第一次見到這么好的核桃,悶尖、矮樁、大底座、水龍紋,直徑至少在42毫米以上,更妙的是兩只核桃?guī)缀跻粯?,世所稀見?/p>
攤主開價五千。楊先開始挑毛病,“你這尖損了”,“大小有差異啊”,最后,楊先以1200元買下這一對獅子頭。
核桃拿到手,楊先第一件事就是去樊志剛那里顯擺。打過眼的老樊一看如此完美的核桃,就存了疑,拿出他那30倍的放大鏡仔細(xì)觀看——樹脂的!
楊先不死心,拿著小刀子刻了一下,果然是人工合成的假貨,再回去找時,已經(jīng)是人去攤空,1200元交了學(xué)費,換來兩個樹脂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