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萍
煤礦死亡礦工每人不低于20萬元的賠償標準自2004年在山西省率先實行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遏制礦難、維護礦工利益的力舉而廣受褒揚。但在10月21日至22日在京召開的中美礦難法律治理學術研討會上,有專家學者對施行20萬元礦難賠償標準的合法性、可行性表示質疑,認為僅靠提高賠償標準并未起到預想的震攝作用,而各地賠償標準不一更易引發(fā)事故處理爭議?!白屆旱V死不起人”,是各地方政府提高賠償標準的出發(fā)點,但實際上哪怕是高達20萬元的賠償標準也沒有起到預期的震懾作用。有專家算了這樣一筆賬:我國每百萬噸煤死亡5人,按照目前的市場狀況,百萬噸煤獲毛利高達1億元,即便按每人20萬元的賠償標準也不過100萬元,相對1億元的毛利這算什么?
“生命是無價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靠提高死亡賠償標準就可以保護礦工生命健康安全?!睋?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司司長陳剛介紹,一些省區(qū)執(zhí)行20萬元賠償標準以來,礦難事故并未下降。更值得注意的是,迄今還尚未有一家煤礦企業(yè)主動將預期的傷亡賠償用于安全生產(chǎn)投入,加大預防力度?!皬膶嵺`層面看,通過提高礦難賠償標準促進企業(yè)增強安全生產(chǎn)責任意識的初衷并未實現(xiàn),相反還造成企業(yè)存有更大的僥幸心理?!?/p>
陳剛還認為,在目前工傷保險制度覆蓋面還有待擴大、中小企業(yè)占煤炭企業(yè)主流的現(xiàn)實背景下,長此下去還可能導致極大的支付風險。“因為對許多企業(yè)來說,今天可賠,明天賠不起;這個煤礦賠得了,那個煤礦賠不了,最終導致所有的隱性欠債都讓政府來‘埋單,政府和社會將不堪重負”。
目前,我國尚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礦難賠償標準,20萬元的賠償標準也只是部分地方政府出臺文件作出的規(guī)定。國務院法制辦工交司張要波處長認為,這種賠償?shù)男再|是什么,其他行業(yè)的事故是否也可以照此辦理,都值得商榷。
也有專家提出,包括礦難賠償標準在內的工傷賠償涉及社會公共利益,是一項重大的政策選擇,應該屬中央立法權限,由國務院統(tǒng)一制定標準。目前這種政出多門、賠償標準不一的狀況,極易導致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之間的攀比和失衡心態(tài),從而激發(fā)事故處理爭議?!霸谌珖秶鷥冉y(tǒng)一遇難礦工的賠償標準,建立平等的礦難賠償標準應盡快提上日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