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 光
蕭光:1929年5月參加紅軍,后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政治教導隊連政治指導員,1933年到一方面軍司令部當機要科譯電員,隨后參加長征??谷諔?zhàn)爭期間,任新四軍三師師部機要科科長。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任華東軍區(qū)司令部機要科科長、機要處處長。解放后歷任中共華東局辦公廳副主任、機關黨委副書記,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副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黨委書記,中央國務院聯(lián)合接待室主任、黨委副書記,1983年10月離休。在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到來之際,我們在他的家中,傾聽了他對長征的追溯。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70年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瑞金革命根據(jù)地,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那段經(jīng)歷雖然已經(jīng)過去70年,但是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紅軍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我們這些親歷者內(nèi)心留下了永難磨滅的記憶。
大家都知道,長征是中國革命,乃至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壯舉。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走過了二萬五千里。一路上爬山涉水不說,還要和國民黨幾十萬圍追堵截的軍隊打仗,歷盡了千辛萬苦。
開始長征并沒想到要走很遠很久
開始長征時,我們并不知道紅軍要往哪里去,要走多遠??吹嚼习傩找酪啦簧岷筒话驳男那?,我們只能說:“我們很快會打回來的?!睕]想到,這一走就是二萬五千里,等到再解放江西時,已經(jīng)過了近15年。
長征是紅軍沒有辦法的選擇。1931年以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在我們黨內(nèi)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特別是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李德、博古排斥毛主席的領導,他們的主導思想是要“奪取中心城市,爭取一省或數(shù)省首先勝利”,制定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也脫離當時實情,采用單純的防御戰(zhàn)略,以陣地戰(zhàn)、堡壘戰(zhàn)代替運動戰(zhàn)。紅軍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幫了蔣介石的忙,使紅軍的仗越打越糟糕,根據(jù)地越打越小,敵人步步緊逼。最后,不得不倉促決定離開中央根據(jù)地,開始戰(zhàn)略轉(zhuǎn)移。
我從1933年開始在前方的紅軍總部做機要工作,負責搞譯電。我記得剛開始說轉(zhuǎn)移時是很秘密的。當時林彪、聶榮臻一軍團在福建,彭德懷在贛州。通過電報,得知一軍團從福建撤到興國。后來又從電報里知道要跟二六軍團會合。當時他們在湘、粵、贛邊區(qū),領導者是賀龍、肖克、任弼時。
當時機要科有十幾個人,科長是從蘇聯(lián)回來的毛庭芳。當時中央、中央軍委在瑞金,前方總部在建寧,前方總部政委是周恩來,朱德任軍長。1933年12月我們從前方回到瑞金和中央軍委合并了,成立了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一局負責作戰(zhàn)、機要,二局負責破譯,三局搞電臺,四局搞行政。一局局長開始是張云逸,后來是彭雪楓。我們原來的十多個人,合并到一局的軍委機要科。
1934年10月,我隨紅軍第一方面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作為中央軍委機要科,一直緊緊跟隨毛主席、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人行動,負責中央軍委對全軍行動的命令、指示、重要情報的上呈下達、各部隊行動情況的上報,各種敵情的通報等等。
長征路上最辛苦最忙碌的,就是周恩來副主席。部隊一出發(fā),我們機要科、電臺、作戰(zhàn)參謀、警衛(wèi)部隊總是跟在周副主席身邊,經(jīng)常是先頭部隊走得差不多了,周副主席還在工作,他總要等前后部隊聯(lián)絡接通了才走。
機要通訊工作是首長的耳目、喉舌,關系到戰(zhàn)斗的勝負,紅軍的命運。所以,無論打仗、行軍、住宿,我們總是離首長最近,首長走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長征途中,譯電員、報務員工作十分辛苦。不僅行軍時要背著沉重的電臺機器、文件和行李,同大家走一樣的路,到了宿營地還要長時間工作,天上有敵機轟炸,地上有國民黨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每天神經(jīng)繃得緊緊的。
機要工作的特點就是時效性,我們經(jīng)常是邊行軍,邊工作,電報一來,立即找個隱蔽的地方,迅速把電報譯出來,馬上交給首長,處理完電報又繼續(xù)追趕隊伍。連續(xù)工作使我們常常是邊譯報,邊打瞌睡,有時端著杯子喝水,碗一掉,人就睡著了,等候回電的功夫,人就打起呼嚕了,經(jīng)常幾天幾夜睡不了一個安穩(wěn)覺。
我從事機要工作幾十年,感到最累最苦就是在長征路上,電報量大,環(huán)境險惡,戰(zhàn)斗頻繁,對人的意志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周副主席曾經(jīng)對我們說:你們雖然不上火線拼殺,但機要工作的成效是一般戰(zhàn)斗員所做不到的。一份及時無誤的電報,會給部隊奠定勝利的基礎,一字之差,失之毫厘,就會差之千里,給全黨全軍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離開蘇區(qū)后,各方面的條件越來越差了。沒有桌椅,背包就是我們的辦公桌;沒有鉛筆,就用樹枝子、竹簽子代替;沒有墨水,就用煙灰沖上水當墨汁;沒有紙,我們把用過的紙上的字擦掉再用,發(fā)現(xiàn)一塊小紙都像寶貝似的留起來。在經(jīng)過藏區(qū)時,廢棄的藏文經(jīng)幡紙的背面,凡是能利用的都為我們所用。鉛筆小得拿不住了,插在子彈殼里接著使。
周副主席平時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要求我們工作必須做到秘密、迅速、準確。他常說:“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延誤時間,不能有差錯,不能泄密?!边€說:“能早一分鐘得到中央的指示,就能多爭取一分勝利。”
有時行軍趕上大雨,我們用油布把密碼本嚴嚴實實地包好,挾在腋下,渾身上下被雨淋透了,可密碼本卻是干干的,完好無損,因為它是我們的生命和戰(zhàn)斗的武器。毛主席也十分關心文件電報的安全,不止一次地叮囑工作人員,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文件、電報。并對警衛(wèi)員說:“遇到危急情況,你們不要顧我,先保護秘書和文件?!?/p>
長征路上最慘烈的戰(zhàn)斗就是湘江戰(zhàn)役
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西進,連續(xù)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11月下旬,到達湖南、廣西交界的湘江東岸。蔣介石調(diào)集了四十萬大軍,在廣西全縣、興安、灌陽布下口袋,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利用湘江天然屏障,前后夾擊,把紅軍消滅在湘江東岸。
當時,如果中央紅軍能輕裝前進,利用湘桂軍閥之間的矛盾所造成的在防線上出現(xiàn)的缺口,本可以順利搶渡湘江。但是長征初期的軍事指揮權還掌握在博古、李德等人手中,他們主張“整體遷移”。紅軍主力從瑞金一出發(fā),就像大搬家似的,壇壇罐罐,什么都帶著,挑子和擔架就有兩千多副,還有大批的馱騾馱馬,整個部隊笨重不堪,行動緩慢,一天能走二三十里路就了不起了,就像“背著石碾爬山,掛著啞鈴渡河”。當時很多人沒見過李德,只是聽說他是共產(chǎn)國際派來的顧問。
紅軍為了隱蔽行動,常常是夜里行軍。8萬多人沿著羊腸小道艱難行進,擁擠不堪,走走停停。五軍團擔任全軍的后衛(wèi)掩護,被敵人緊緊咬住屁股,不分晝夜地邊打邊撤,處于十分被動的境地,五軍團的34師走在最后。
當時中央已經(jīng)感到湘江一仗的嚴峻形勢,存亡在此一舉。一軍團是紅軍主力
中的主力,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最艱難的任務常常由一軍團承擔。他們和三軍團互為左右手。11月25日,一、三軍團搶占了湘江的重要渡口,而中央縱隊離那里還有100多里路,總司令部十萬火急電報,命令中央縱隊火速前進,迅速渡江。
部隊開始輕裝,扔東西,急行軍,日夜兼程,但還是在兩天后才趕到渡口,這時敵人已經(jīng)從四面包圍上來,前面的部隊拼命堅守陣地,掩護大部隊過江,后面的部隊浴血奮戰(zhàn),阻擊敵人,戰(zhàn)斗非常激烈,整個湘江硝煙彌漫,炮火轟鳴,震耳欲聾。
此時,周副主席還留在湘江東岸,組織指揮各軍團,全力堵截蜂擁而至的敵軍,以保證渡口的安全,掩護中央縱隊渡江。我們電臺、機要和參謀人員緊緊跟隨周副主席。
最初我們是準備從幾個渡口過湘江的,但后來有兩個渡口不行了,被圍上來的敵人封鎖了。只剩下了一個渡口,所以整個部隊過得很慢。一軍團的一部分跟軍委總隊一個渡口,后面有五軍團、八軍團一直在為我們打掩護。
那時臨近入冬,夜里天氣很冷,江上臨時搭起浮橋,各部隊人馬爭分奪秒,日夜不停地從幾個渡口強渡過江。當時大家都勸周副主席趕快過江,可他根本不顧自己的安危,說還要到其它幾個渡口看看,渡江遲一分鐘就多付一分鐘的犧牲代價。和周副主席一起在東岸的2天,晚上根本睡不著覺,想睡也睡不著,炮火不斷。直到部隊大部分過了江,我們才跟著周副主席離開東岸。
湘江一戰(zhàn),我軍損失慘重。我們從瑞金出發(fā)時有八萬六千多人,湘江戰(zhàn)役后只剩下三萬多人了。在地面炮火、飛機轟炸和機槍掃射中過江,有的同志中彈倒在湘江里,有的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江水都被染紅了。傷亡最大的是那些擔任掩護和阻擊的部隊,和敵人打了五天五夜。擔任后衛(wèi)掩護的五軍團34師和三軍團的18團被敵人截在湘江東岸,陷入敵人重重包圍,幾乎全軍覆沒。八軍團的幾支重要部隊都被打沒了,過江后,八軍團番號取消,將剩余部隊補充到另外幾個主力兵團去。
七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那英勇悲壯的場面,想起與敵人激烈拼殺的情景,想起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心里就隱隱作痛?!白蟆眱A冒險主義領導者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又一次使紅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從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斗以后,紅軍總是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湘江戰(zhàn)役后,部隊中的不滿、懷疑和要求更換領導的情緒更是達到了頂點。過了湘江,毛主席極力主張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爭取主動,打幾個勝仗,使部隊得以喘息和休整。
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開會議,王稼祥、朱德、張聞天、周恩來等大多數(shù)同志贊同毛主席的主張。會議結束后,部隊經(jīng)過整編,立即向貴州進發(fā)。記得打下茅臺鎮(zhèn)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茅臺酒多么有名。很多人聽說用酒擦腳走路活血就拿來擦腳,我也是用茅臺酒擦了腳。
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攻占了遵義,這是自長征以來紅軍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大鼓士氣。打開遵義城以后,我們在那停留幾天進行休整。部隊就住在開遵義會議的那個大院里,原是一個師長的公館。機要科住在樓下,首長住在樓上,開會也在樓上。博古、周恩來、朱德住在里邊,毛主席和王稼祥住在外邊。
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了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敗情況,撤換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選舉了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王稼祥、朱德為中央領導,并成立了毛、王、周軍事指揮小組,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成敗的轉(zhuǎn)折點。毛澤東的威望、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確實是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發(fā)展和確立起來的。
最危險的時候要算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
1935年6月末,我們紅一方面軍翻越大雪山夾金山后,在懋功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了。最開始還以為又碰上敵人了,靠近一觀察,是八角帽紅五星,才知道是自己人。那是李先念的隊伍,就這樣我們在懋功附近和四方面軍會師了。
兩軍匯合,大家特別高興,歡呼雀躍,擁抱在一起,像見了親人,還開了會師慶祝大會。中央在懋功以北的兩河口召開了政治局會議,確立了繼續(xù)北上,建立川陜甘抗日革命根據(jù)地,促進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戰(zhàn)略方針。
會后四方面軍向中央提出要電臺,要機要干部。軍委決定派我們到四方面軍去工作。同去的有電臺隊長岳夏,電臺政委袁光,機要員陳茂生和我等幾位同志。從此,紅四方面軍仿效紅一方面軍采用機要和電臺分開的體制,有了專職譯電員。
本來,兩大主力會師,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有了明確的行動方向,形勢很好??墒沁@時候的張國燾仗著自己人多,兵強馬壯,跟中央鬧獨立,妄圖分裂紅軍,另立“中央”。毛兒蓋會議后,黨中央決定紅軍分為左右兩路北上。右路軍在毛主席、周副主席的率領下。由毛兒蓋經(jīng)過草地,在壩西等待張國燾率領的左路軍北上。
張國燾率領左路軍走到草地,到了阿壩后,拒絕執(zhí)行黨中央北上的命令,擅自命令部隊返回草地南下。當時經(jīng)我們手發(fā)出的電報都是南下的命令,我們很奇怪,感覺事情不對頭,就悄悄用電臺和中央軍委聯(lián)系,問中央到什么地方了,有什么指示,我們怎么又南下了?
后來,張國燾發(fā)現(xiàn)了我們的做法,下令不準電臺對外聯(lián)絡,把我們這部電臺改成了新聞臺,讓岳夏去收新聞,切斷了我們與中央的聯(lián)系。我隨后即被調(diào)到當時的金川省委。
與敵人打仗我們一點不害怕,可是紅軍內(nèi)部出了問題,錯綜復雜的路線斗爭對機要戰(zhàn)士的政治嗅覺和革命立場是嚴峻的鍛煉和考驗,我們?nèi)找古瓮缛諗[脫這種困境,跟著毛主席北上。
張國燾公開與中央分裂后,強行命令四方面軍從草地調(diào)頭返回,蠱惑戰(zhàn)士南下成都壩子吃大米去,實際上是向川康邊境一帶退卻。張國燾南下一路碰壁,遭到敵人的合圍,幾仗下來,紅軍傷亡過萬,加上川藏邊區(qū)自然條件很惡劣,人煙稀少,沒有糧食,陷入困境。
這時,紅軍第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的率領下,突破重圍,來到甘孜。在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的堅決斗爭下,廣大指戰(zhàn)員看清了張國燾的主張根本行不通,不愿意再跟著他走,紛紛要求北上。張國燾無路可走,沒有辦法,只好北上。
這個時候,我也因為金川省委撤銷,被調(diào)到紅五軍團,在軍團長董振堂的率領下,我第三次踏上了過草地的艱難歷程。紅四方面軍是三次過草地,三次爬雪山,走了比二萬五千里更長的路,歷時兩年,這都是張國燾錯誤路線造成的惡果。
最艱苦的經(jīng)歷是第三次過草地
在過草地之前,我們先翻過了雪山,我記得一共翻過了兩座雪山。雪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雪山上根本沒有路,又滑又陡,空手爬都很困難,何況我們還背著發(fā)報機、電臺、密碼本和重要文件。我們的軍長董振堂看我個子又小又瘦,還背那么多東西,就把他的馬讓給我騎。我推讓不
掉,就把所有的東西連干糧都放在馬背上。
下山的時候,這匹馬一下滑倒,摔到山崖下,連同我僅有的一點干糧都滾下去了,我心痛了好長時間。董振堂看見了,就把他的干糧分給我一半。在那種情況下,這點干糧就是救命糧,比黃金還貴啊!
雖然我所有的東西都隨著摔下山的馬沒有了,但密碼本還在身上。我們當時有個規(guī)定,密碼本不離身。那時的密碼本是32開油印的,由我們自己編制。最早的密碼是周恩來編的,密碼比較簡單,沒有漢字都是碼子,用加減法,當時叫“豪密”。后來有好幾套密碼本,還有明碼本。一般的字碼本子都是譯電員自己編的,有經(jīng)緯交叉碼子,交碼是亂的,自己編的字也是亂的。沒有專門的人編,抽個人編一下,印出來大家看。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有專門編密碼的科了。
天灰灰,草莽莽,遍地沼澤,滿目荒涼,這是1936年7、8月間的川西草地。饑餓、寒冷、疾病、傷痛、疲勞、泥沼……隨時隨地威脅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而饑餓是最大的威脅。在過草地之前,我們撿了牧民丟掉的爛羊皮、爛牛皮,剪了做鞋穿。后來沒的吃了,就用火把鞋上的毛烤掉,刮干凈,煮了充饑。草地沿途的小山包旁,小樹下面到處可以看到餓死的紅軍戰(zhàn)士的尸體。我們的機要科長毛庭芳就是在過草地中犧牲的。
進草地之前,我就因為饑餓和疲勞,身體極度虛弱,害了傷寒病,一連幾天發(fā)高燒,燒得我不住地打寒戰(zhàn),呼吸困難,渾身無力。我只得拄著棍子,咬著牙趕路,再累也不敢停下來,怕一坐下就站不起來了。
部隊走,我跟在后面趕,部隊休息,我還是一步不停繼續(xù)往前趕,生怕掉隊,掉隊就意味著永遠留在草地里了。就這樣,一直熬到出了草地。當走出草地時,我已經(jīng)奄奄一息,一下昏死過去,一連20多天沒爬起來。能活著走出草地,真是幸運。有多少紅軍戰(zhàn)士永遠留在了草地里。
我知道,除了馬克思嫌我年紀輕不肯收我外,是紅軍隊伍中的團結友愛救了我。在我患病的那些日子里,首長、同志們時刻關心惦記著我,到處為我找醫(yī)找藥,這個攙我一把,那個給我口水喝,一句鼓勵的話就給我增添無窮的力量。
長征勝利靠什么?
我常常想,長征時,條件那么艱苦,戰(zhàn)斗那么殘酷,我們是怎么過來的?每天天上有幾十架飛機轟炸掃射,地上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跨越了數(shù)不盡的高山險阻,憑著兩只腳板,長驅(qū)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勝利完成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完成了保障作戰(zhàn)指揮順暢和保護黨的核心機密安全的繁重任務,靠的是什么?我覺得一是靠黨中央、毛主席的正確領導,這一點在遵義會議前后特別明顯。長征之初,面對敵強我弱的態(tài)勢,我們硬打硬拼,結果是雞蛋碰石頭,節(jié)節(jié)失利;遵義會議以后,確立了毛主席的正確領導,堅持了毛主席的正確主張,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才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迎來了中國革命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
我在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革命領袖身邊工作的時候,親眼目睹了他們?yōu)橹袊锩?,為紅軍的勝利所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具有無比堅定的信念,對革命勝利充滿信心,毫不動搖,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
長征能夠勝利,再一個就是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參加紅軍大多是受地主老財剝削,活不下去的窮苦人。
我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里,三四歲就跟著奶奶到山上放牛。九歲時背井離鄉(xiāng),隨祖父到福建龍巖謀生,在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實際上就是童工。整天給老板娘抱孩子、挑水、劈柴、干雜務,稍不如意,就挨打受罵,吃不飽飯,還不給工錢。
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攻占了龍巖城,組織農(nóng)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我看紅軍遵守紀律,官兵平等,處處為老百姓做事,一心一意要當紅軍。
長征路上,雖然條件很艱苦,但紅軍紀律特別嚴明,拿了老百姓的糧食,都要留下條子,放幾塊大洋。那個時候如果違反了群眾紀律,抓到要槍斃,一點不含糊。紅軍打土豪劣紳,把他們的財產(chǎn)分給窮人,宣傳翻身鬧革命的道理。凡是紅軍經(jīng)過的地方,老百姓都知道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帶路,當挑夫,為紅軍治傷,撫養(yǎng)孩子,沿途有成群的人加人紅軍,壯大紅軍的隊伍。
三是靠紅軍的團結。如果沒有團結一心的精神,紅軍隊伍早就被打垮、打散了。而同心同德、互助友愛、官兵一致、黨員和干部的模范作用則是團結的基礎。每當我回想起長征的歲月,朱老總、康克清大姐、董振堂軍長等許多可敬和難忘的面容就浮現(xiàn)在我眼前。朱老總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和樂觀主義的精神時刻感染著我們。
記得過草地之前,朱老總風趣地對我們說:“野菜是個寶,紅軍少不了?!彼涛覀?nèi)绾巫R別野菜??匆娬l掉隊了,他常常會把自己的馬讓給跟不上隊伍的人騎。他還幫著戰(zhàn)士洗腳、包扎傷口,把自己的粥讓給傷病員吃,自己卻吃野菜。
長征路上,康克清大姐是我們的指導員,她最能吃苦,組織上照顧她是女同志,給她配了一匹馬,可她從來不騎,總是讓給那些走不動或身體不好的同志騎。她真是靠兩個腳板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她的勇敢和吃苦耐勞在整個紅軍隊伍中傳為佳話,她不愧是一個女中豪杰。
董振堂軍團長是愛兵模范。他雖然是紅軍將領,但對戰(zhàn)士情同手足。凡是和他相處過的同志,無論干部還是戰(zhàn)士,全都被他的愛兵精神所感動。大家都知道,如果董軍團長的棉衣穿上了,說明部隊的棉衣都穿齊了;如果董軍團長的棉衣還沒穿上,就說明部隊還有人沒穿上棉衣。
我能從長征中走過來,并且活下來,一輩子要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就像朱老總說的:“我們紅軍部隊是革命大家庭,同志們要發(fā)揚階級友愛、團結互助精神。我們長征的每一個同志將來都是干部。每帶出一個同志,就給革命增添一份力量!”跟著這樣的首長,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么敵人不能戰(zhàn)勝。
在戰(zhàn)爭年代或艱苦條件下,大家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容易保持革命隊伍的團結。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在各種利益面前,要保持高度的團結精神就比較難了。
紅軍長征勝利已經(jīng)過去70年了,但長征的精神永存,她不但是我們黨的,也是中華民族的,同時還是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