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忠瑋 李 敬
“非法傳銷”,一種在中國幾乎集神奇、丑陋、冒險,甚至以親人為“食”的非法行為,因為法律的控制和政府的打擊,從猖獗走向沒落。然而,當科技成為新的依托,“互聯網傳銷”正成為一個新的“黑色產業(yè)”。
編者按:策劃并組織“新互聯網挑戰(zhàn)系列”報道的整個過程,我們可謂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方面,必須面對各式各樣“真相探尋和刻意隱瞞”之間的對抗,而采訪過程也因此顯得更為艱辛——沒有太多人愿意在面對這個產業(yè)的陰暗面時,還坦陳自己的觀點。
我們組織了包括《網上消費可能遭遇噩夢》、《誰在展示網絡暴力?》、《免費WAP在劫難逃》,以及本期的《網上傳銷的掘金謊言》等報道,這些報道無一例外地都直接為“喜歡在網上游弋”的人們服務,將新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時期我們正面臨的困境和那些虛假的誘惑展示出來。
作為“新互聯網挑戰(zhàn)”系列報道的最后一期,希望本文能夠有益于讀者辨明現狀,識破騙局。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qū)工商分局宣布,大眾郵購有限公司富美達工作室被查處,該工作室由于涉嫌傳銷欺騙6000名以上消費者,而遭工商、公安聯合執(zhí)法。由于銷售的產品從針線盒到寶馬汽車,幾乎無所不包,該非法傳銷機構被稱為“網上沃爾瑪”。
傳銷借網還魂
富美達工作室由自稱是大眾郵購有限公司高級會員顧問的龍昱達創(chuàng)立,該傳銷系統也有此自稱“昱達系統”,并在北京設立了8個工作室。有意思的是,鑒于這8個工作室均由女性充當負責人,團伙首領龍昱達隨賜名“八只燕”。
“互聯網上充滿機遇,也充滿陷阱?!比缃?,網絡傳銷也已經成為這句話的經典注解之一。
在中國,傳銷一度是法律的空白所在。由于市場發(fā)育不完善和消費心理不成熟,使得在北美已經相對成熟的“傳銷產業(yè)”進入中國后迅速“異化”,大量欺詐出現,加入者被騙、消費者受欺,因為加入傳銷而向親人行騙、甚至傾家蕩產者大有人在。針對此惡劣情形,國務院于1998年4月頒布《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即日起取締中國境內所有傳銷活動,對傳銷進行全面封殺。
但是,異化之后的傳銷能夠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仍然催使一些人鋌而走險。電子商務的逐步興盛,使得傳銷死灰復燃。利用電子商務的外衣,地下傳銷公司開始將體系往互聯網轉移。2005年,越來越多的非法組織完成了從傳統傳銷體系到互聯網傳銷體系的遷移。
由于社會信息化的推進,和中國政府對電子商務的鼓勵政策,乃至媒體針對電子商務的大量宣傳,使得“電子商務”這一名詞被普通大眾所接受。但是,電子商務的真實涵義仍然沒有普及,這給了非法傳銷組織可趁之機; 同時,為了躲避工商、公安系統,很多傳銷組織索性只設立網絡經營店,而放棄了現實店面。如此一來,連鎖經營、消費聯盟、電子會員卡等等,都變得更加容易。而且,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傳銷的涉及面大大增加,而被影響人員,更是從舊有傳銷的中低收入群體,向中等收入群體、甚至高收入群體遷移。
被冠以電子商務的美名,編織出以科技、網絡等現代名詞環(huán)繞的營銷理念,互聯網傳銷通過給會員洗腦,讓更多“有知識人群”落入了網際的黑洞之中。而借助于互聯網的保護,互聯網傳銷甚至已經做到來無影、去無蹤的地步,到目前,“昱達系統”的“八只燕”仍然沒有全部找到。
“和通常的電子商務或者網絡直銷不同,網絡傳銷特別強調‘消費理念和贏利理念,而不是介紹產品性能或者功能?!睂<覐娬{,這是傳銷的一個集中特色。
同時,利用互聯網,不僅能夠盡最大可能躲避法律法規(guī)的視線,而且還讓傳銷公司多了一個招募會員方式,即從原先的以人帶人、以人拉人,轉變成現實拉人和群發(fā)廣告電子郵件拉人相結合的方式。
因僥幸心態(tài)而被騙
網絡營銷帶來的收入確實是驚人的,但這仍然只是限于傳銷網絡的組織者。例如,“昱達系統”的“八只燕”之一的陳美燕團隊,就發(fā)展了782名會員,售出1730單,收取非法所得308.84萬元。傳銷者聲稱,只需要購買1840元的產品,就可以加盟。顯然,這一系統還不屬于高端的,很多仍然在地下活動的傳銷網“進入門檻”則要高得多。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諸多搞傳銷的網站,雖然都宣稱自己做的是電子商務,并且得到了正規(guī)的商業(yè)執(zhí)照,并且具有包括營業(yè)證號、稅務證號或是當地信息管理中心注冊號等一系列資質證明,但是這只表明其擁有電子商務許可,而不是傳銷許可。很多網絡傳銷系統,都會聲稱自己是“直銷”或者“營銷”,或者其他比較玄妙的名稱,而其主要“職能”,就是提供吸引人的各種“致富”之道。記者登錄了一些傳銷網站作為榜樣的“加盟者”的網站,驚奇地發(fā)現,這些“加盟網站”也并沒有做什么實質的電子商務,很多欄目都還是空的,除了樣式有所區(qū)別外,依然只是有鼓動人加盟的宣傳,幾乎就是傳銷“母站”的翻版,而“一旦加盟就可以輕點幾下鼠標,在家穿著睡衣當老板”的誘惑,則是這些網站的主打觀念。
盡管我國政府對傳銷有著清晰界定,在法律法規(guī)上針對非法傳銷也有明確的懲治規(guī)定,但什么可以算做網絡傳銷、對于網絡傳銷如何處理,在目前仍然缺乏法律上的界定,如何從法律上盡早對網絡傳銷進行規(guī)范或者取締?
此外,由于不同國家對待傳銷的態(tài)度不一樣,在西方不少國家,傳銷就是一種合法的經營方式,而網絡傳銷則很容易就使得傳銷行為突破國界限制,這一現實問題如何解決?
并且,現在有關部門對網絡傳銷的態(tài)度和現實傳統傳銷的態(tài)度也并不一樣。對于傳統傳銷,由于已經有國家規(guī)定,通常政府的相關職能機構能夠主動立案、主動偵破、主動打擊。而網絡傳銷由于缺乏足夠明確的政策支持,通常范圍較廣、偵破困難,基本上只有受害者進行舉報后,政府職能部門才進行處理,屬于“事后管理”。同時,由于很多網民上當之后,通常會“不知上了誰的當,就當花錢買教訓”,也使網絡傳銷更容易逃避追查。
由于監(jiān)管上存在漏洞、法律上存在空白,以及網絡傳銷負責人隱蔽性大,使得政府職能部門的打擊顯得杯水車薪,網絡傳銷正在“不斷膨脹”,而促成它們不斷膨脹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新的科技、新的思維,或者新的產品,只是被騙者“穿著睡衣當老板”的一夜暴富、坐享其成的不良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