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英
梭羅的美德是被滾滾紅塵遮蔽了雙眼的凡夫俗子們所不能理解的。他是哈佛出來的人物,但卻從不迷信經(jīng)院教育,也從不崇拜書本,一生特立獨行,被不少鄰居們視為怪人。他生性聰穎,具有淵博的自然科學(xué)知識,并精于木雕和數(shù)學(xué),曾經(jīng)研制出一種優(yōu)質(zhì)鉛筆,并獲得了官方證書,正當朋友們祝賀他從此可以財運亨通之標,他卻宣布退出,因為“我不愿做已經(jīng)做過的事情”,他要嘗試新的東西。
他短暫的一生至少成就了兩個偉業(yè),或者,以世俗的目光來看,做了兩件傻事。一是拒絕納稅,因而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1847年,他因反對政府把某項稅收用于非正義戰(zhàn)爭,拒絕繳納該項稅款,因而被關(guān)進牢房。愛默生到牢里來看他,問.“你在里面干什么,”他反問:“你在外面干什么?”之后,他根據(jù)這段經(jīng)歷寫成著名的《文明抵制》一文,指出公民的良知高于一切,公民有權(quán)根據(jù)自己的良知非暴力抵制政府的不道德行為。正是這篇文章,多年以后點燃了圣雄甘地和民權(quán)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的靈感和理想,成為非暴力抵抗運動理念的起源之一。
二是舍棄文明生活,在瓦爾登湖邊的林野親手搭起一間簡陋的小木屋,獨自一人在里面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快樂地過著一種近乎原始的生活。這段隱居生活表面上看似厭世避世,事實上卻是直面人生,借這種極端行為,誓示由于愚昧無知而終日自尋煩惱、庸庸碌碌、領(lǐng)悟不到生命真趣的世人,人生有一千種不同的活法,人們稱之為成功的生活只不過是其中一種活法罷了;我們不必單單夸耀一種而犧牲其他生活?!拔医^沒有鼓吹悲觀頹廢的意思,我只愿像報曉的雄雞,立于棲木之上,引頸高歌,喚醒世人?!边@段傳奇經(jīng)歷闡釋了他一生為之奮斗的遠大理想——探索生活的藝術(shù),也成就了他的傳世之作——《瓦爾登湖》,今天,這筆精神財富不但早已成為哈佛的寶貴遺產(chǎn)之一,也成為美國文化構(gòu)造不可分割的部分。
梭羅去世時,不過45歲,愛默生失去這位心愛的弟子兼親密朋友,異常悲痛,親手寫下出自肺腑的挽詞,一方面高度贊揚梭羅的高潔和遠大的精神抱負,一方面卻惋惜他缺乏世俗的大志,否則,以梭羅的才華,他應(yīng)該成為美國總統(tǒng)。
“我一生十分滿足!”這是梭羅的遺言,個中的情懷,能有幾人明白呢?
“很久以前我丟了一頭獵狗、一匹栗色馬,還有一只斑鳩,至今仍沒有找到?!?/p>
“看日升月落,不,這還不夠,還要看大自然本身,數(shù)不清有多少個清晨。無論冬涼夏暖,周圍的人們還在夢鄉(xiāng)留戀,我就已經(jīng)開始忙碌了,鄉(xiāng)鄰們,譬如大清早趕往波士頓的農(nóng)夫、出去伐木的工人,不少都曾碰到我從大自然中歸來?!?/p>
“秋天,哦,還有冬天,我常常走出城外,聆聽瑟瑟風(fēng)聲,著力捕捉其中的奧妙,我舍命地迎風(fēng)而奔,一直跑到氣喘吁吁為止。有時,從峭壁上或樹上放眼觀望,向過往的行人揮手示意;或在黃昏登上山頂,靜待夜幕降臨,借此感悟茫茫蒼天的啟示,雖然只是一星半點之微,直到夕陽西下,暮色沉沉。”
“一早起來,我便在屋外生火野炊:這種方式既方便簡單,又別致有趣。有時烤著面包便有雷雨光臨,我便在火堆上方架幾片木板,坐在下面,看面包烤熟,身外雨落如絲,身邊面香襲人,好不快哉。”奢侈的生活必然結(jié)出奢侈的果實,簡單儉樸的生活成就了梭羅大智大慧的人生。
“我寧愿坐在一個南瓜上頭,也不愿坐在天鵝絨坐墊上。我在天空垂釣,釣一池晶瑩剔透的繁星?!边@就是梭羅,一位天馬行空、為個人理想和信念奮不顧身的知識分子,一位我們無法追隨的圣人。
(摘自《黃金時代》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