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路
在學校這個獨特的環(huán)境里,打油詩是反映大學生精神文化和思想現(xiàn)狀的重要渠道之一,自然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校園打油詩都有積極向上的意義,其中不乏消極甚至低迷的,我們把這一部分打油詩稱為“灰色打油詩”。大學校園的“灰色打油詩”能反映出大學生失落的精神家園,因此,其研究對于全面了解大學生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校園“灰色打油詩”有以下幾個特點:
1.流行性
打油詩源于生活,反映的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其流行是大眾趣味日益時尚化、平面化的體現(xiàn)。校園“灰色打油詩”出自大學校園這一特殊的語言社區(qū),且大部分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它們一旦形成,便在校園傳播開來,流行起來,你說我說大家說,時間長了也會成為口頭禪。在傳播的過程中,有人對其不斷地修改、潤色和篩選,越是“精彩”的流傳得越廣?!盎疑蛴驮姟钡淖髡咭话銦o從考證,因為他們不愿署真實姓名,不過,有一點可以確信,就是原作者有較深厚的文學功底?!盎疑蛴驮姟彪m然不利于官方的書面?zhèn)鞑ィ欣趯W生口頭傳播。
校園“灰色打油詩”的傳播場所常常是一些非正規(guī)的場合,如朋友或同學的聚會,特別是具有政治諷刺意味或色情意味的打油詩,往往是人們在飲酒作樂期間為增加戲謔或歡樂的氣氛即興創(chuàng)作或轉述他人的作品,酒席散后也就傳播開來。隨著網(wǎng)上交流的增多,“灰色打油詩”的使用領域漸趨廣泛,逐漸成為許多青少年的生活口語的一部分。
2.改編性
流行的東西要有一定的新創(chuàng)意、新內容,才能為大家所接受。如近年流行的《如夢令》:“今朝設宴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室,誤入草叢深處。驚散鴛鴦無數(shù)。”典麗高雅的宋詞形式里塞進了滑稽的內容,強調了調侃的語調,讀后令人噴飯,沒有非凡的創(chuàng)意便不可能取得如此效果。
改名家名詩是校園“灰色打油詩”重要的作詩形式。如仿唐人劉禹錫的《陋室銘》而寫成的打油詩:“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翻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錄像。可以打瞌睡,寫情書,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累。是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這首詩反映了校園里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
打油詩中也有一些根據(jù)流行歌曲改編而來的作品,不僅增加了打油詩的諷刺幽默性,更便于打油詩的接受傳播。如考試時:“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來每道題目都不簡單,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上面寫得東西真奇怪,哎!真奇怪?。ò?!算了,睡覺吧)”
3.嘲諷性
嘲諷性是“灰色打油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如對于大學校園戀愛成風的今天,有人這樣嘲諷:“我們的愛情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我們的愛情像月亮,月上梢頭吻正香。我們的愛情像星星,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痹偃纭肚邎@春·考試》描繪的是對考試作弊的嘲諷:“考場風光,千里紙飄,萬里眼瞟。望教室內外,風景甚好,交頭接耳,互打手勢,欲與考官試比高;需來日,看試卷成績,互喜互賀。惜八股取士,搖頭晃腦。死記硬背,甚是苦惱。一代天驕,時代學子,考試作弊出高招。俱往矣,數(shù)風流高手,還看今朝。”當然,這種諷刺和戲謔的背后也有嚴肅的態(tài)度,嘲諷中也有幽默,幽默中也有警戒。
二、校園“灰色打油詩”的對策思考:
1.加強“灰色打油詩”對大學生及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使長期處于緊張的神經(jīng)得到松弛;能有效地將各種管理意識注入到學生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覺參與意識和自覺接受教育的能動性。為此,大學要將功夫下在貼近大學生生活、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一是從校園打油詩中悉心體察大學生的渴求與愿望,獲得第一手信息,從中汲取靈感和素材,淡化說教意味,還打油詩“幽默、通俗、上口”的風貌,適時推出更多的健康打油詩,使大學生入耳、入眼、入腦、入心;二是提倡文明語言,杜絕使用垃圾語言,提高大學生的語言品味,建設好大學校園的主流文化。
2.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意識地開展學生精神家園問題研究,通過多種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輔助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濃厚的健康教育氛圍。同時,對“灰色打油詩”不要簡單粗暴地扼殺,要采取“宜疏不宜堵”的策略,先傾聽其說的是什么,然后加以研究。對那些無害也無益或宣泄成分偏重者盡可聽之,給學生一個消除焦慮、尋得開心及平衡心理的出口。
3.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針對校園打油詩反映出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作為主體人的合理要求和正當權益,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教育;二是貼近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弄清他們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釋疑解惑,不作表面文章;三是堅持平等交流、雙向互動,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成長潛能,建立有利于其個性發(fā)展的激勵機制。
(龍 路,江西藝術職業(yè)學院)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