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生命的記憶到思索(評論)

2006-01-26 03:35:50張語和
飛天 2006年5期
關鍵詞:杏兒思索黃土

張語和

在這個喧嘩浮躁的時代能夠擁有一個自己的世界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曾經(jīng)看到一個走在上學路上的小學生,他一門心思走向?qū)W校,沿途有一些對小學生來說充滿誘惑的商鋪,但他頂多只是看一眼,然后,繼續(xù)走向?qū)W校,臉上全是專注的神情??吹竭@個小學生時,我的內(nèi)心情感變得復雜,有欣賞、有羨慕,也為自己悲哀。然而,當我看到牛慶國的詩歌時,竟然產(chǎn)生了類似的感覺。在詩歌的路上,牛慶國正是一個抗拒了沿途種種誘惑而努力擁有自我詩歌世界的詩人。當我們面對牛慶國的詩歌時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與生命密切相聯(lián)的詩歌,它本身就是一種必要的存在。

一、但是水、水

我從荒野里

回來,我

只想著一件事:水,水……

——海子《但是水、水》

牛慶國最初的詩歌源于他的生命記憶,這位詩人來自干旱的黃土腹地。黃土腹地是貧瘠且少水的,所以,當他出生于這片土地時,就意味著對水的渴望必將成為他生命記憶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在名為《黃土腹地》的這首詩中,對于水的渴望如在眼前:“拔一棵小草/草尖上喊渴/草根上也喊渴……這么多年了/在那里意守丹田/而丹田就是那/紅紅的毒日頭”。黃土腹地上對于水的渴望不僅僅是表面的,處于土地之中的草根也是缺水的。之所以意守丹田,就是由于渴望水,渴望能有雨水的降臨。而這么多年來,那丹田竟然就是那紅紅的毒日頭,這樣的日頭讓人無奈,甚至讓人憤怒。是的,在這樣的日頭下,我們只有渴望,渴望一場大雨,哪怕讓大雨澆滅太陽!這種強烈的渴望同樣在村小畫字的學生身上,他們畫下了幾點雨,然而,雨卻怎么也不來(《村?。狐S土上畫字的孩子》)。在不同人的意識中,水的意味不同。在城市人的生活中,水不只是能提供基本需要的一種物質(zhì),它還可能意味著一種享受,比如說用它做香薰浴什么的;甚至在一些都市人眼中,普通的水還不夠好,要用純凈水或礦物質(zhì)水才會益于人的健康。但是,在黃土腹地如此少水的環(huán)境中,水,僅僅是普通的從天而降的雨水,就意味著一切,最重要的是,它意味著生命。所以,在《水》這首詩中,詩人體悟到:

一窖水/就是白花花的/一窖銀子/你信不信//攥住吊水的草繩就是攥?。壹毤毜拿ǎ阈挪恍?/p>

第一次讀這首詩時,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力量,它足以震撼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中對于生活中擁有的一切早已麻木不仁的心靈。我們每天沿著黃河走的時候,已經(jīng)聽不到黃河的水聲,更想不到這條河為什么是母親河,它與我們的生命曾經(jīng)有著怎樣密切的關系。但《他看到了黃河》一詩中那位愛寫詩的農(nóng)民,看到黃河時“淚流滿面/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有明白水對于生命的重要的人才會面對河水時產(chǎn)生這樣的感動:“那真是好大好大的水啊”。這位愛寫詩的農(nóng)民的感動其實就是詩人的感動。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海邊》一詩中詩人為什么在海邊會發(fā)出“這么大的水/足夠我的黃土高原/喝上一輩子了吧”的感慨了。

黃土腹地上對于水的渴望不僅僅局限于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就是這片土地本身也對水充滿了無限渴望?!洞禾斓囊粓鐾痢分芯捅憩F(xiàn)了黃土腹地上的一切對水的渴望的極致:

春風一起/土也就起來了/就像我們此刻的心情……土是豁出去了/因為土疼我們/土要替我們說話……土就是土/能讓土聽話的/只有雨

可以說,牛慶國早期的詩與他在故鄉(xiāng)時的生命記憶無法分割,黃土腹地及其之上的所有生靈對水的渴望由作者主動承擔主動傾訴。他的詩集《熱愛的方式》第一輯《在黃土腹地上》最能體現(xiàn)出其特點并且令人震動就是這一類型的詩。我從第一篇開始讀,讀到這首《春天的一場土》時,就感到自己已經(jīng)身處干旱無雨的黃土腹地,嘴唇干裂,環(huán)顧四野,卻找不到一滴水,甚至嗅不到一絲水的氣息,于是,作者對水的渴望就成了讀者的渴望。

面對牛慶國如此眾多與水有關的詩,你不能不意識到:只有真正熱愛生命的人才會如此理解水的重要,在離開缺水的故鄉(xiāng)后依然能如此感同身受地渴望水。所以,當許多詩人贊美春天的一場雨時,牛慶國說起了春天的一場土;所以,菲利普·拉金說,“如果要我/創(chuàng)建一種宗教/我要用水”時,牛慶國說:“攥住吊水的草繩/就是攥住/我細細的命哩/你信不信”。水就是命,你信不信?

二、一朵花投射春天

臧棣在評論詩人趙野的詩歌時曾經(jīng)說:“記憶就是詩歌的想像力。甚至遠不止于此,記憶(回憶)也是詩人的一種命運,雖然不一定那么普遍?!弊x完牛慶國的大量詩作后,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話在牛慶國這里竟然同樣合適。牛慶國在《我的經(jīng)歷,我的詩歌》中說過這樣的話:“有朋友問我是怎么搞起詩歌創(chuàng)作來的,我竟一時答不上來。接著又問,我的第一首詩是怎么寫出來的,我還是答不上來。也偶爾有朋友約我寫點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或創(chuàng)作談之類的文章,更是讓我頗為犯愁。而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我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出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如果說這些生活與詩有關的話,那就是關在籠子里的鳥是最幻想飛翔的鳥,而這鳥一旦飛出來,就會拼命往高遠處飛,哪怕這籠子被叫做‘故鄉(xiāng)。當這只‘鳥棲息在遠方一棵叫做城市的樹上,喘著粗氣,回望故鄉(xiāng)時,心里涌起的那種東西就應該叫做‘詩?!睂τ谝粋€詩人來說,個體生命零碎的片段也是詩歌記憶的一部分,但事實上,就牛慶國的詩歌世界而言,記憶并不僅僅是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正如前面所說的對于水的執(zhí)著記憶與渴望僅僅是他生命記憶的一個部分。除此之外,牛慶國用來表達生命記憶的詩歌還有兩類:一類是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敘事特征的詩歌,比如《杏兒岔》之一、之二,《三個杏兒岔人的消息》等許多回憶故鄉(xiāng)、回憶詩人在故鄉(xiāng)的生活的詩歌;還有一類卻是與人類歷史緊密相聯(lián)的屬于集體記憶的詩歌,詩集《熱愛的方式》第三輯《走遍秦磚漢瓦》中的絕大部分詩歌都屬于這一類。

從《我念過書的學堂和我的堂叔》開始,牛慶國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回憶故鄉(xiāng)人、回憶故鄉(xiāng)事的詩歌,這類詩歌可以看作是詩人一次次在內(nèi)心回到故鄉(xiāng)的心靈筆錄。它們將故鄉(xiāng)的好、故鄉(xiāng)的壞一一擺在讀者面前,我們不得不和詩人一起,面對他的故鄉(xiāng),面對他的記憶。

那個小小的村落——杏兒岔是牛慶國最為熟悉的地方,所以,他就從這里開始了他的記憶之行。這一部分詩歌是詩人最基礎的一些生命記憶的表現(xiàn):“背對著是背景/轉(zhuǎn)過身來是故鄉(xiāng)/冰草繩般的一條山路/把我從很遠的遠方/吊回自家的炕上”(《回鄉(xiāng)偶記》)。這里有詩人青春年少時的記憶:“一排年輕的白楊樹下/坐著20歲的我/和58歲的校長”(《那時我在鄉(xiāng)下當教師》)。直至今日,詩人年少時的敏感內(nèi)心生活的記憶仍然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記憶空間,比如發(fā)表于《詩潮》2005年5—6月號的《舊情節(jié)·紅紅的背心》。但是詩人對于杏兒岔的村落生活的記憶似乎占據(jù)了更重的比例,《杏兒岔》之一很有代表性:“左邊是山右邊還是山/像大地的兩條腿/穿在風的褲子里……有人默默地從岔里出來/然后又默默地回去……”這個處在兩條山中間的杏兒岔是牛慶國記憶的一個基礎背景,這里的人、這里的事乃至這里的一切都是他記憶中重要的一部分?!坝幸恍┪沂熳R的人不在了/他們走時的情形/我能一一想像得出來”(《一年》)、“男娃女娃生了一大群/一輩子沒白活的七奶/老了卻只有幾十根白頭發(fā)/像冬天屋頂上的白冰草/風中白著”(《七奶》)。然而,杏兒岔人在牛慶國記憶最深處的還是他的親人,他們無一例外地成為牛慶國與杏兒岔無法分離的一個紐帶。這方面的詩歌有《想起父親》、《奶奶》、《雨天:納鞋底的母親》等,其中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那首有名的《字紙》:

一個不識字的母親/對她的孩子說字紙/是不能隨便踩在腳下的……那一刻 全中國的字/都躲在書里/默不做聲

在中國西北鄉(xiāng)村,到處都有任勞任怨的婦女,她們默默無聞,為家庭為孩子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但《字紙》中的母親則令人肅然起敬,她并不認識字,可是她對文明有著一顆敬重之心。有著這樣的母親,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中國西北的一個小小村落杏兒岔,會出現(xiàn)一個牛慶國這樣的詩人了。

牛慶國的鄉(xiāng)土記憶是從杏兒岔出發(fā)的,但又不僅僅局限于杏兒岔。他的記憶是一步步放大的,從他最親的親人和家開始,到親人們生活的小村落杏兒岔,再到整個黃土腹地,也就是中國的大西北:“長城進去/黃河出來/一只遠走高飛的鷹/再飛 也飛不掉/滿翅的雪和沙子”(《大西北》)。大西北是牛慶國生命記憶的一個必經(jīng)之地,他對這里的風物有著互通心靈的熟悉,這里的溝、梁、灣,以及一切都是作為個體的牛慶國需要并且存在的大背景。換句話說,整個大西北對于牛慶國有不可或缺的意義。如果他一直停留在一種個體的零碎的記憶片段的表達的層面,那么,他不會成為一個好詩人,只有他超越了個體的記憶,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詩人。

牛慶國是幸運的,他從杏兒岔開始回憶,卻把目光投向了大西北,并且在此之后進行了一次詩歌主題的轉(zhuǎn)移,這就是詩集《熱愛的方式》第三輯《走遍秦磚漢瓦》中諸如《石鋤》、《古塔》、《古城墻》一類貌似懷古的詩。這一類題材的詩不如他以鄉(xiāng)土為題材的詩那樣引入注目,甚至不被一些人看好,但是,這類詩恰恰是牛慶國詩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們是牛慶國一次比較成功的冒險的標志,歷史上留下的一切都有可能是詩人打開記憶之門的一把鑰匙。五千年以前的莊稼衛(wèi)士之所以復出,是因為人的心里有草,而且“有些草的根/的確長得太深了”(《石鋤》);《古塔》中的古塔則是“歷史的錐子?。馨盐业脑娦校脸鲅獊怼薄_@一類詩使牛慶國具備了掙脫他原有的那種貌似鄉(xiāng)土詩歌,并且走上一條更為寬闊的詩歌之路的可能性。就這一類詩而言,記憶開始擁有了一種超越個體的特點,它開始屬于集體。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牛慶國的這類詩明顯沒有停留在物象的盲目迷戀上。所有的物象都是他深化記憶主題的中介物。由于歷史的存在,這些詩使牛慶國達到了復蘇集體記憶的目的,并且開始從生命的記憶走向了思索的道路。題為《秋天》的兩首詩中的句子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我是說在這個清冷的早晨/有好多好多的樹葉/我要把它們掃到一起/就像我讀過的那些舊書/要歸攏在一個角落里

——《秋天》(之一)

多少疼痛/都已顆粒歸倉

——《秋天》(之二)

這兩首詩在牛慶國的詩歌中是相對沉靜的,重要的是它們提供了一種啟示,當記憶進行到某個時刻,它就開始隱退,正如秋天的樹葉,被詩人掃到一起,而許多深刻的重要的記憶,則是秋天那些顆粒歸倉的疼痛。當它們顆粒歸倉后,詩人就有了一種思索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當詩人有意識地結(jié)束了他的記憶之旅后,他必然地退回心靈,但是思索的心靈世界的空間是無限的,《花的重量》恰恰說明了這個問題:

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問題/一朵花的內(nèi)部/藏在幾個好大好大的花園/影子一直投射到/好遠好遠的春天

詩中的花大致可以看成是詩人的象征,詩人的內(nèi)心正如這一朵花的內(nèi)部,而他對于生命和思索正如它的影子可以投射到好遠好遠的春天。投射這個原本普通的詞語用在這里是再合適不過的,它暗示的,正是詩人自己的一種狀態(tài)。牛慶國詩歌的變化是微妙的,卻又是顯而易見的。同樣是寫杏兒岔,最早寫那里的詩歌是一種生命記憶,而后面寫那里的詩歌卻更多地屬于一種思索,比如他寫于2005年的《在杏兒岔的一天》,就與寫得較早的詩歌不同:

這一天 離杏兒岔的歷史/只隔一天/這一天

離杏兒岔的明天/只隔一夜/這一天 我在杏兒岔寫了一首小詩/這一天 再重復幾次/我會寫出一本詩/但這一天 如果重復一輩子/我就會一句話也寫不出來

對牛慶國來說,杏兒岔進入他的詩歌是從記憶開始的,它曾經(jīng)作為一種想像力的源泉而存在。但是到了《在杏兒岔的一天》這一類詩中,杏兒岔則成為他進入思索型詩歌的一道獨特的門。他仍然在寫杏兒岔,可是卻將詩歌的內(nèi)在視角進行了很大轉(zhuǎn)移,順著這個獨特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杏兒岔就不再是杏兒岔了,而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就能看到一個詩人所能思索到的生命主題和人生底蘊。這樣,《在老家對面的山崗上》中赫然立于眼前的句子也就具備了接受的可能:“奧藍的天空下/誰在北風里念經(jīng)/一只黑螞蟻/在和尚的額頭上爬行”,這樣的詩句也可以看作是狹義的場景的展現(xiàn),但是其中明顯多了一種對于人生生命的思索,與詩集《熱愛的方式》中的詩相比,變化是比較明顯的。詩人明白,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生活的領地,他找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詩在他的心里是非常崇高的存在,所以,在他進入思索狀態(tài)時,詩歌成為無法替代的思索生命及人生的方式。

三、收獲就是遺憾

牛慶國從來沒有標榜自己是個什么樣的詩人,他只是說過這樣的話:“如果讓自己說說對詩的看法和體會的話,我只能說詩在我心里一直很崇高”,“我所要達到的目的,只是我曾全身心地努力過了,努力到力盡汗干的程度了”。但是由于牛慶國創(chuàng)作了大量鄉(xiāng)土題材的詩歌,所以,他被一些人看作是鄉(xiāng)土詩人,加之他以鄉(xiāng)土為題材的詩歌大部分都凸現(xiàn)著鮮明的敘事特征,所以似乎“鄉(xiāng)土加敘事”就是牛慶國詩歌的全部。倘若對牛慶國的詩歌進行一次總體的觀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理解可能存在著一些片面性。

詩歌中的鄉(xiāng)土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難以表述。在一部分人的意識中,鄉(xiāng)土是一個充滿了夢幻的美麗田園,它是現(xiàn)代人逃避現(xiàn)實遠離都市的一個相對單純的空間形態(tài),若是找不到更好的題材,就可以寫鄉(xiāng)土詩。造成這種樂觀態(tài)度的還有當代詩歌史上的一些原因,比如在第三代詩歌之后,有那么多的詩人把土地和麥子當作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法寶,在他們眼里,鄉(xiāng)土能夠更有力地安慰心靈。而另外一些人卻將鄉(xiāng)土詩看作是一種老套的前途難料的詩歌類型,他們更樂意去進行詩歌文體實驗,而不是守住一個虛幻的空間。這樣,鄉(xiāng)土就處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在這種時候,牛慶國以鄉(xiāng)土為題的詩提供了鄉(xiāng)土的新的可能性。

牛慶國對世界的看法常常更像個小說家,而不是詩人。他對鄉(xiāng)土的態(tài)度與中國20世紀20年代出現(xiàn)于文壇的鄉(xiāng)土小說流派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當時的鄉(xiāng)土小說作家大都是從鄉(xiāng)土進入都市的,他們寓居在都市,卻心懷故鄉(xiāng),一面思念著自己的故鄉(xiāng),卻又一面批判著故鄉(xiāng)中落后的人與事。牛慶國從苦甲天下的故鄉(xiāng)會寧來到相對發(fā)達的省城蘭州,他同樣是一面懷念著故鄉(xiāng)的美好,一面卻又為其貧瘠落后而痛心,他批判的方式正是他熱愛的方式。盡管牛慶國在詩歌中極力地隱忍節(jié)制著他對故鄉(xiāng)的情感,但我們還是看到,故鄉(xiāng)的一切痛在牛慶國的心口。他為故鄉(xiāng)的貧瘠而痛,他說:“所謂我的詩歌,在我眼里就是雨天的腳窩里長出來的一朵朵苦苦菜。”他的詩歌中頻頻出現(xiàn)的“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意象,比如《飲驢》中:“生在個苦字上/你就得忍著點”,這首詩里的“苦”還是與苦水聯(lián)系的,但是《杏花》中,面對村中“最粉紅的杏花”時,想起的還是一口的“苦”,即使是村人最尊敬的教書先生堂叔在我的眼里,也是那棵“最苦的杏樹”(《我念過書的學堂和我的堂叔》)。這所有的“苦”恰恰來自于詩人對于故鄉(xiāng)的愛。牛慶國在《熱土》中最直接地表達出了他對故鄉(xiāng)的情感,他對故鄉(xiāng)之愛、對母親之愛是“心尖上的那一點亮”。但牛慶國對故鄉(xiāng)的愛并沒有讓他失去理性,他同樣看到了故鄉(xiāng)的另一面,《閑話》一類的詩寫出了鄉(xiāng)村生活的瑣屑無聊的一面。

牛慶國鄉(xiāng)土題材的詩常常讓人感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力量。比如在一些人筆下光芒四射的麥子在牛慶國這里是一種真實的與性命攸關的糧食,他們詩歌中只有麥子,而牛慶國的詩歌中多了背麥子的人,《背麥》就讓人看到了黃土腹地上人生存的艱辛。他們歌頌麥子時,牛慶國歌頌土豆,他寫道:“揣一顆土豆上路/心窩里踏實/我寫下的那些小詩/都是土豆粉嘟嘟的花哩”。

作為一個真正尊重詩歌的詩人,牛慶國使鄉(xiāng)土這個常見的主題在詩歌中得到了新的意味,并使詩歌中的一切顯出真實。牛慶國的詩讓人意識到,任何詩歌素材都可以經(jīng)過加工進入到詩的情境中來。牛慶國寫鄉(xiāng)土本身并不獨特,他通過鄉(xiāng)土開辟出了一種新的自覺思索的詩歌道路,這才是他的獨特之處。

牛慶國不是一個初涉詩壇的觀望者,他也沒有像一些詩人那樣把詩歌作為一種文體實踐甚至人文實踐,或是像有些詩人對詩歌充滿懷疑;他更多地對詩歌表示出了信任。詩歌在牛慶國這里更加忠實于心靈,忠實于思索。正是,牛慶國才能在喧嘩之中找到一個自己的世界,并擁有一種沉靜的氣質(zhì),這使他有成為一個優(yōu)秀詩人的可能。真正的詩歌理應具備沉靜的特質(zhì)。沉靜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是一種氣質(zhì)或者氛圍,它是詩人對于自我存在思索而產(chǎn)生的,只有這種思索觸及哲學意義時,沉靜才是最真切的,因為當詩人站在詩歌的路上時,他發(fā)現(xiàn),一切收獲都是遺憾:

是啊 一切都收獲了/如果沒有這點遺憾/秋天就真的什么也沒有了

也許這首詩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無奈、虛無乃至荒誕的感覺,但是這里的收獲意味著結(jié)局,也意味著開始,它本身就蘊含著戲劇化的張力。加之詩人設置了一個收獲等于遺憾的情境,使我們看到了生活本身,這樣的情境暗喻了人生的多種可能性,而詩歌就是詩人洞察生活的最恰當?shù)姆绞?。收獲就是遺憾的認識并沒有讓詩人變得消沉,卻讓他對世界有了更深的體悟,“那么亮 誰拿著一個小鏡子/在山坡上晃……在一個孩子的想像里/所有能亮的事物都已經(jīng)亮了”——詩歌是詩人的一面鏡子,只有它才能在較高的地方彰顯出獨特的意義,燭照詩人的心靈世界。

說了這么多,突然想起了“子非魚”的典故,也許這就是每一位讀者和評論者的處境。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應該看到牛慶國對詩歌的敬意熱愛及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他的詩是與生命有關的一種本真的存在,本身具備內(nèi)省的能力。

責任編輯 子 矜

猜你喜歡
杏兒思索黃土
各路創(chuàng)新人才涌向“黃土高坡”
當代陜西(2020年15期)2021-01-07 09:23:14
黃土成金
河北畫報(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4
只要有信心 黃土變成金
河北畫報(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關于戰(zhàn)“疫”專題的思索與展望
《劉文西:繪不盡是黃土情》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1-03 11:14:47
楊莊的杏兒熟了
人大建設(2019年8期)2019-12-27 09:05:18
山杏兒
深沉的思索
散文詩世界(2016年5期)2016-06-18 10:03:10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tài)危機的現(xiàn)實意義
短篇小說(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7
幸福耳光
云安县| 高要市| 宜春市| 浠水县| 闵行区| 都兰县| 仁寿县| 莱阳市| 子长县| 襄城县| 南充市| 吉木萨尔县| 雅安市| 武定县| 察哈| 青州市| 长兴县| 海门市| 神池县| 兴海县| 灵璧县| 武义县| 宁城县| 通道| 织金县| 信阳市| 临猗县| 那坡县| 辽中县| 龙州县| 嘉善县| 大竹县| 中卫市| 冀州市| 同江市| 洞头县| 禹州市| 福州市| 道真| 新和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