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民
4月下旬中美相繼推出的兩份知識產權報告,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得出了頗具差異的結論,亦可視為中美知識產權問題升級的前奏。這里有個典型的事例:數據庫服務實際上就是為了人們研究決策的目的而提供的信息收集、整理、檢索的服務。傳統(tǒng)的知識產權制度是通過準用匯編作品來進行保護的,現在看來是不太合適的。根據美國和歐盟的做法是將數據庫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產權來進行保護的。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信息服務貿易的發(fā)展,會有越來越多這類問題出現,其中包括軟件的保護問題、電子商務的專利問題等等,這些都會對傳統(tǒng)的知識產權制度產生沖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濟和科技的進步,知識資產日益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幾乎涉及到國際經濟關系中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同時,服務也日益從貨物生產中分離出來,單獨向外游離,客觀上形成了巨大的國際性服務貿易市場。在WTO的法律框架中,對商品的自由流通、服務的自由流動和知識產權三種財產分別是由附件一A的貨物貿易多邊協定(GATT)、附件一B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以及附件一C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來規(guī)范的。由于知識產權客體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知識產權與服務貿易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
服務,其實質上就是人的行為。在服務貿易中有一小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能夠在產業(yè)和市場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基本上都是知識型或技術密集型的服務。但是要提供這樣一類的服務必須要有相當完備的知識和技能,這必須通過學習相關的知識才能夠獲得。根據“知識信息論”的觀點,知識產權制度本身就具有行為規(guī)范的特征,知識產權在很大程度上能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規(guī)制,正是從這種意義上才認為知識產權會對服務貿易產生影響。但是涉及到服務貿易問題時,則應當在他人獲得勞動技能的權利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謀求最大的平衡。從另一方面來說,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國的比較優(yōu)勢和競爭優(yōu)勢主要來源于其所掌握的知識,而一國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通過技術服務貿易來獲取??梢姺召Q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知識產權的流轉,實現其價值的。同時由于在服務貿易中多需要服務人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術、經驗和有關的信息為需求方服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智力勞動。因而在服務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相應的智力成果,當這些智力成果符合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時,就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因此,服務貿易的發(fā)展客觀上也能促進知識產權產品的生產。
GATS協議對知識產權產生的影響
首先,GATS協議所力圖實現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可以促進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知識產權作為一種財產權,實現其價值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進行市場交換。知識產權進行市場交換借助于兩個渠道:對于知識產權產品所依附的載體具有獨立的商業(yè)價值,而知識產權只是滲入到該有形商品之中,使得有形商品價值增值,其交換是伴隨著有形商品的交換來實現的;而對于其所依附的有形載體不具有獨立的商業(yè)價值或其價值微不足道的知識產權產品來說,則主要是通過服務貿易的方式來實現交換的。
知識經濟替代工業(yè)經濟成為新世紀的主要社會形態(tài),必然導致各類知識的專業(yè)人才從原有統(tǒng)一的工業(yè)組織體系中脫離出來,形成獨立的行業(yè)經營團體,這便是專業(yè)服務業(yè)。專業(yè)服務業(yè)由于含有豐富的知識價值量,因此被譽為知識經濟的靈魂產業(yè)。專業(yè)服務主要依靠的是專業(yè)人士的個人知識技能為委托人提供的服務。而專業(yè)人員要獲得個人知識和技能則必須學習相關的知識,如果人們不能取得獲取勞動技能所必須的思想。這就不奇怪為什么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知識產權法都有“合理使用”的規(guī)定。但是,個人合理使用的確會使知識產權人收益減少,這實際上是一國法律在知識產權人個人收益與社會公益之間進行平衡的結果。
國際服務貿易的障礙或“壁壘”并非海關或關稅,而是各成員方的國內法規(guī)對服務要素(資金、機構、人員等)做跨國流動時的阻擋或限制,因此,服務貿易的最重要的關口就是市場準入問題。但是由于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在服務領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同時,各國在不同服務門類中的比較優(yōu)勢復雜,這就決定了服務市場的開放是逐步進行的。GATS第16條即出于這一目的,明確規(guī)定了成員方在“承諾表”中應當列明的項目。GATS“附件”里面專門規(guī)定了一個《關于本協定里提供服務的自然人的流動的附件》。這一附件處理了自然人流動到服務消費國后可能發(fā)生的移民或永久居留權等敏感問題。
其次,GATS協議所力圖實現的服務貿易自由化可能會對知識產權制度的革新提出要求。給傳統(tǒng)知識產權制度帶來沖擊最大的應當是信息服務貿易所帶來的影響。目前出現的信息服務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種:一種是提供信息的服務,包括音像娛樂制品服務、提供商業(yè)數據服務、提供軟件服務等;另一種則是傳遞信息的服務,主要包括電訊、通信、網絡服務等。這兩種信息服務方式從不同的側面都對知識產權制度的革新提出了要求。
在第一種信息服務方式中,信息提供方向信息需求方提供了所需的信息,從信息需求方處取得約定的報酬,表面看來,信息提供者自己的勞動是得到了補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為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由于信息具有消費的共享性,因此,如果信息提供者對這些信息不享有產權的情況下,第三方也可以同時使用這些信息資源而不需要支付費用。這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數據庫的法律保護與軟件的專利保護問題。無論是出于保護信息提供者在信息收集中的投資利益還是鼓勵進行智力創(chuàng)作的目的,總之,存在著相當大的呼聲希望能夠對這類信息賦予知識產權保護,或者對某類信息給予更強的知識產權保護。
第二種信息服務方式隨著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的發(fā)展,貿易的形式越來越多地采用了電子商務的形式。電子商務主要是使用網絡上的數據交流的形式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商務交往形式,從而達成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網絡經濟時代實際上是一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因為在網絡之上的信息太過于巨大,誰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誰就能占領市場。因此,信息傳遞的方式在這種經濟交往中也會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新一輪WTO談判將電子商務問題列入談判的議題也許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問題。
我國應當采取的應對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競爭的需求而導致的跨國公司經營的國際化,已經使得服務業(yè)跨國投資成為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重點,使得服務貿易中商業(yè)存在方式成為最重要的服務貿易方式,服務貿易與服務投資已經發(fā)展到密不可分的地步。使得服務貿易往往也與投資問題聯系到了一起,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完善有關投資等方面的規(guī)定。
一、TRIMs協議要求修改我國有關外國投資法的規(guī)定,鼓勵外國投資者以先進的、我國急需的專利技術以及其他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知識產權作為資本到我國進行投資。產權法規(guī)定某項財產權益的歸屬,而投資法則規(guī)定某項財產能否作為資本進行投資收益、以及投資收益的大小;產權法只是規(guī)定能夠進行投資的前提條件,而投資法則是規(guī)定投資流向的主要因素。我國應當根據TRIMs協議,對與其精神不符的投資法進行修訂,充分利用協議允許采用的措施大力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措施制止外國投資者利用知識產權所具有的行為支配性特征從事的限制性商業(yè)行為,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將保障外國投資者的利益與引進先進技術的目標結合起來。
二、分利用烏拉圭回合有關補貼措施協議允許對R&D進行補貼的規(guī)定,改革我國政府補貼的方式,加大對我國技術創(chuàng)新的投入。我國在加入WTO的前后,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進行了修改,基本上已經與國際水平接軌。但是,對于一些市場嚴重失靈或關鍵性技術領域及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解決的重大技術問題,則需要政府部門投入資金激勵企業(yè)進行研發(fā)或者由政府主持研發(fā)。同時,在目前的技術鏈中,我國企業(yè)大多處于下游水平,通過外國的跨國公司相比遠為落后。因此,企業(yè)需要政府對企業(yè)的R&D活動進行支助。不過,我國政府在對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財政金融支助作為激勵措施的時候,應當根據關于補貼措施協議中的有關規(guī)定,積極應對紅燈和黃燈條款的挑戰(zhàn),充分利用綠燈條款的機遇加大我國政府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支持。這樣,我們才能在遵循國際規(guī)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激發(fā)我國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潛力。
三、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中的有關發(fā)展中國家特殊和有區(qū)別的待遇這一原則,堅決反對發(fā)達國家提出的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資金和貿易等方面不相適應的技術標準;主動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和協調工作,盡量爭取把我國已經具有優(yōu)勢的項目標準納入到國際標準中去。使得我國具有技術含量的產品以及其他含有知識產權成分在內的技術型與其他知識形服務貿易能夠順利出口。同時積極開發(fā)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構建我們自己的技術標準,以尋求合理的貿易保護。
四、大力發(fā)展知識型服務貿易,深入研究WTO服務貿易協議給我國服務貿易發(fā)展帶來的影響以及給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新問題,及時調整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適應服務貿易發(fā)展給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