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 婦
女兒快9歲了,上的是小學三年級。我和其他的家長一樣,每到放學時間,都會在學校的大門外等候,從黑壓壓的人群中用熱切的目光搜尋熟悉的小身影。也許會有人說,用目光去搜尋孩子的身影,未免言過其實。但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走路的時候,身子的確是埋頭前傾的,如果你在喧鬧的小人堆中,一眼就想認出自己的孩子,難!孩子們何以如此?這都得“歸功”于沉甸甸的書包!難道是因為孩子的課本用紙考究或內(nèi)容增多而變厚加重了嗎?不是!而是因為太多的教輔讀物和作業(yè)才使得我們的孩子埋低了他們稚嫩的頭顱!“給學生減負”的口號已經(jīng)喊了好幾年,可是如今,孩子們的書包依然沉甸甸,每晚十點鐘以前,還得打著哈欠抄生字、造詞造句、寫作文、寫日記或者做一些古里古怪令人思維混亂的數(shù)學題,家里所有的視聽設備都關著,四周靜得可怕,唯有偶爾聽到的孩子的嘆息聲……
6月14日,在北京的一座天橋上,又有一個年輕的身影飄然墜下。其實,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年輕的大、中學生跳樓跳橋輕生,也有稚氣未脫的小學生橫刀揮拳撲向老師家長同學。針對這些情況,許多專家都歸咎于就業(yè)的壓力和社會的影響,說什么這些大、中學生心理脆弱無法抵抗諸多的壓力是因為從小嬌生慣養(yǎng),而校園暴力的發(fā)生是因為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結(jié)果,等等。粗粗想來也非大錯,但是,最原始的原因是什么?還可以慢慢地細細地去想。“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一直是我們堅持的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原則,但是,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的一些學校真正留給學生“德”和“體”的時間為幾何?查一查學生的課程表就可以知道。相對而言,“道德教育課”的時間可以少,但是必須注重生動活潑的方式,才能入耳入腦入心,“體育課”的時間也可以少,因為可以通過課外補,但是必須是以學習任務適中課外作業(yè)不多為前提。我們的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而家庭教育也并非一無是處。倒是學校應該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大道理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處理德、智、體之間的關系以及課程安排與內(nèi)容形式的科學合理可行性上,否則,我們聽到的將是更壞的消息,而壓在我們心上的也將是更加沉甸甸的石頭。
書是什么?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美國物理學家凱勒也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钡?,對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來說,興許不是這樣。因為,6月21日在美國出版、由前《紐約時報》記者克萊因所著的《希拉里的真相》已經(jīng)把她氣得七竅生煙,極有可能成為她仕途上一個沉甸甸的包袱。不過,希拉里早該預料,2008年的總統(tǒng)選舉怎會沒有險灘惡水?而右翼的“誹謗機器”又怎會讓她的生活充滿陽光?
最近,又有美國媒體變著戲法宣揚“中國威脅”的論調(diào),稱對于中國的崛起應引起極大“關注”(Focus on),而對于日本則表示要積極“鼓勵”(Encourage)。這話聽來真不是滋味。不久前,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表示“中國的崛起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不是威脅……各國應當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不久之后轉(zhuǎn)而又說的“中國的軍費開支已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話,也是讓人感覺酸溜溜。其實,美國的“鷹派”們一直在心理上給自己扣著沉甸甸的“狐疑”枷鎖,以至于日前,不惜以“制裁”為脅迫手段阻止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用這種辦法來舒緩壓力又是何苦來哉?!我們已經(jīng)一再申明,中國的崛起不是以擴張而是以和平為目的的,國防開支的略微增加,只是為了改善軍隊的生活條件而已。
香港新“特首”的人選已經(jīng)產(chǎn)生,結(jié)果是眾望所歸的。但是,香港肯定也知道,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它的“國際中轉(zhuǎn)站”的地位正在逐漸喪失。那么,香港新的經(jīng)濟發(fā)展路子該走向何方?新“特首”肩膀上的擔子可謂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