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金
醫(yī)學專家認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不僅僅是要避免猝死和延長壽命,而且要保持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和心理平衡。從我的實踐中,我認為“慢、淡、善”是老年人養(yǎng)生之關鍵。
慢對于老年人,“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改善體位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臟功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腦動脈彈性降低,接納的血液也相對減少,以致不少老年人常出現頭昏、眼花。因此,老人由臥位變成坐位、蹲位,坐位變?yōu)榱⑽粫r,如果動作過快,就可能發(fā)生頭暈、眼黑,甚至暈倒或誘發(fā)其他疾病。②練拳勢緩慢。老年人在練拳時,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恰當的姿勢,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體弱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蹲”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和下蹲。由于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練拳的動作應盡量柔和、放松、自然、緩慢,避免意外事故的發(fā)生。③進餐慢。食物的消化靠牙齒的咀嚼和消化液的幫助。人到老年,唾液、胃液、胰液和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加上牙齒不好,容易發(fā)生消化不良。因此,老年人進餐最好細嚼慢咽。④排便慢。老年人由于部分牙齒脫落,咀嚼能力減退,吃含纖維素的食物較少,腸蠕動變慢,以致常常發(fā)生便秘。如果排便時操之過急,不但可能引起肛裂,更嚴重的是,因部分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疾病,蹲下大便時,腹腔和下肢的血管受到擠壓,流向大腦的血液增多,如果再猛然屏氣用力,增加腹壓,就可能導致血壓急劇升高,引起腦出血而危及生命。
談對于老年人,一個“淡”字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難了。有許多老年人,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身體狀況及心理活動的變化,往往出現心理平衡失調的四種表現:①自卑。由于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崗位,覺得權力縮小,權威性和影響力降低或消失,開始自卑起來。②空虛和孤獨。隨著老年人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社交活動減少,故友親朋相繼離去,老少分居,生活空間一下子變得空曠起來,就會產生精神空虛,感到孤獨與寂寞。③焦慮與抑郁。老年人適應力較差,一遇不如意的事就容易消沉,如果再得不到子女或周圍人的理解和體諒,焦慮、抑郁就會更加重。④衰老與過度留戀。老年人體力減退,視、聽功能下降,行動遲緩,這是正?,F象,但有些老年人則為此不安,認為自己“不中用了”,其內心又不愿如此。這種心理使他們留戀過去,表現為嘮叨、追憶。要避免老年期心理不平衡,就應該正確對待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淡”字上做文章,學會自我解脫。
善對于老年人,是人生轉折的“多事之”,促進新陳代謝,能使人身心健康,祛病強身。①善今。人老了,雖大可不必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也應根據情況,力求“老有所為”,“不教歲月全閑過”,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更充實,更愉快。②善“忘”。健忘不完全是壞事一樁,該忘記的要很快忘記,免得耿耿于懷,這有益于身心健康。③善處。老人與子孫輩同住、同食、同生活,要善于處理老、中、幼之間的關系。有時候對有些家事要學會裝聾作啞,以“和”為貴,互相謙讓,“無為而治”,切不可斤斤計較。如果老人是獨自過日子,則要學會“獨善其身”,獨居而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