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偉
家住某縣城的小李夫婦,久婚未孕,四處求醫(yī),終于有了一個孩子,這令小李夫婦欣喜不已。胎兒在母體孕育了7個月,這時候小家伙按捺不住要提早來到這個世界。小李是高齡產婦,經過醫(yī)院的考慮實行剖腹產生下了孩子。孩子的降生給小李夫婦的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他們給孩子取名小健,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
可是,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他們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小健四歲時才學坐、學走路。小李夫婦覺得事情比較嚴重了,便到省兒童醫(yī)院就診,結果被專家診斷為腦癱。小李夫婦這下可慌了神,好不容易有了個孩子,卻得了這種病,小李整日以淚洗面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兒童腦性癱瘓一直被認為是不治之癥,但現在小兒腦癱被認為是可以康復的。早期診斷,早期康復治療,效果明顯。
小兒腦癱在臨床上有很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腦癱康復原則及治療手段不同,家長要及時帶患兒到正規(guī)的康復機構對病情進行評估、分型,以便在家庭康復訓練中采取正確的康復原則及治療手段。正確的家庭康復訓練在腦癱患兒的病情康復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患兒在醫(yī)院治療后情況好轉,回家癥狀卻加重了,病情反復的關鍵點是沒有進行“家庭康復治療”。
家庭護理貫穿于患兒的整個日常生活中,正確的家庭康復護理方法對腦癱患兒的康復尤為重要。
抱姿對于痙攣性腦癱患兒,應讓其坐或臥于床上,雙腿分開,先把他蜷起來,成屈髖、屈膝狀態(tài),然后把他面對面地抱起來,放在胸腹前,雙腿則分放于家長身體兩側。
對于手足徐動性腦癱的患兒,讓其俯臥于床上,家長用左手伸在腹下將其從床上抱起,右手從月國窩處把其雙腿壓向腹部,使他成屈髖屈膝狀態(tài),同時使頭、背靠在家長胸前,雙手放在身體前方中線處。家長可利用下頜、上臂或肩部來控制其頭部,使頭部處于中間位置,并且略向前傾。
睡姿腦癱兒在仰臥位時,頭很難置于中央,并且常常會偏向一側,長時間這樣會使頭部變形,脊柱彎曲,所以最好不要長期仰臥位睡覺,而以側臥位睡姿最佳。對于頭背屈曲、四肢強直的患兒,可仰臥于吊床上。
喂養(yǎng)方式對于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頭頸前后、左右擺動,張口不閉的患兒,正確喂養(yǎng)方式應采取半坐位?;純后y、膝屈曲,上身斜靠在家長胸前和前臂上,頭微微前屈,兩足放在家長大腿上。不能吸吮的患兒可用小匙喂養(yǎng),較大的患兒可坐在墻角、椅子(角椅)或床角處進行喂養(yǎng)。
衣著應寬松、不能過緊,過緊限制手腳活動,不利于降低肌張力。衣袖、褲管不能過小,冬季盡量減少衣著。
語言訓練3個月內,經常與患兒面對面講話,引起他的注視、發(fā)音、發(fā)笑。3個月后,經常與患兒講話、唱兒歌、發(fā)單音,增加他的理解能力。
(感謝廖偉博士提供圖片。下期介紹患兒抬頭、翻身等運動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