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 鳴
如果每周都得用吸塵器清掃房間和擦掉擺放在書架上的紀念品上的塵土讓你膩煩的話,那么設想一下,灰塵給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帶來多大麻煩。英國有5所由王宮改建的對外開放的博物館,每天需要40個工作小時來清除塵土,年費用超過13萬英鎊。
此外,清掃灰塵不利于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即使再小心謹慎,吸塵器的刷子也會在展品的表面留下痕跡或者讓古老的手工織品抽絲。
哥本哈根的丹麥國家博物館的實驗室研究其一所分館展出的海盜大型單桅帆船的積塵。這些木船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次博物館的服務人員用吸塵器給它們除塵,不可避免都會掉下幾塊小木片。雖然有些小木片從吸塵器的垃圾袋里找出后被貼回原處,還是可以看出“侍奉”陳列品給它們造成一定的破壞。
那么,博物館里的灰塵是從哪里來的呢?通常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空氣流經(jīng)過門窗就把灰塵帶進來了。但是,著名的倫敦繪畫陳列館的試驗表明,事情沒這么簡單。試驗人員把標準的顯微鏡載物玻片放在幾幅畫的畫框上方。然后,其中的幾幅畫放在有空調(diào)的展廳里,另外幾幅畫放在靠門和窗通風的老展廳里。9周之后測量載物玻片上積塵的密度:用光度計對比干凈載物玻片和積塵載物玻片的反光亮度,結(jié)果,有空調(diào)的展廳里的積塵要比自然通風的展廳里的積塵少一半。但畢竟還是有積塵吆!
丹麥人采用了類似的方法:在木船上放上膠條,對積塵化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塵土里含有來自展廳鋪地用的聚氯乙烯地毯的增塑劑。
英國人也好,丹麥人也好,他們的試驗都證實,博物館的塵土主要來自觀眾。觀眾越多,積塵的密度越大。觀眾停留時間越長的展品,其積塵也越多?;覊m主要來自衣服纖維,特別是羊毛衫、絨線衫和棉衣。在海盜的木船上還有不少牛仔布的纖維。當然,灰塵中還包括人的皮膚屑和頭皮屑。別看鞋比衣服臟多了,但來自臟鞋的灰塵并不多,因為街上臟物的微粒比較重,基本上都留在地板上了。
對付“灰塵”有什么辦法嗎?當然有!微電子業(yè)、制表業(yè)、制藥業(yè)、微生物實驗室,這些地方都有一套辦法對付灰塵。連續(xù)空氣過濾就是其中一招。工作人員進門先洗空氣浴——用干凈的氣流從上往下“沖洗”身體、換上專門的無塵衣服和鞋。在有些地方甚至穿上類似宇航服的封閉飛行服,還戴上頭盔。但要求博物館的觀眾這樣做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要求觀眾離開展品遠一些。最好把展品收藏在封閉的玻璃陳列柜里。那些因某種原因無法封閉的展品,也要用絲絨繩把觀眾隔開。研究表明,觀眾每離開1米,積塵就減少一半。
觀眾的參觀熱情越高,來自他們身上的灰塵越多。所以,經(jīng)過展廳的人流應該緩慢行進。博物館的參觀路線盡可能不要急轉(zhuǎn)彎,否則觀眾的衣服會散落更多的灰塵。珍貴的展品最好放在離出口處近些,離更衣處遠些。參觀快要結(jié)束時,觀眾自然有些累了,在珍貴的展品前停留的時間會少些,散落的灰塵當然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