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明
津津有味地講述西藏交通人的故事和傳奇,不僅在我之前已有無數(shù)的人做過,在我之后也一定會有更多的人繼續(xù)。我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將西藏修路人、養(yǎng)路人的故事講得比別人更好,或者更神秘。我想,以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去聽聽他們自己的講述,又將是怎樣一個結果呢?我希望去認真看看這些被稱為“天路”的公路,更希望去看看半個多世紀以來,保證這些天路暢通的人們,他們每天的生活、工作,聽聽他們的快樂、煩惱、愿望、夢想……
帶著這樣的念頭,在最吉祥的8月,我飛進了雪域西藏。
8月11日下午2點,飛機平穩(wěn)地降落在貢嘎機場。
與多吉師傅聊天
一直在拉薩邊休養(yǎng)邊等公路局的宋局長,等到周日,也就是15日,他才從北京飛回。我們周一一上班就與他敲定采訪路線,決定十六、十七先看拉薩市的公路。
17日,先走川藏線,到墨竹工卡縣日多鄉(xiāng)。
汽車在黑色路面上飛馳,但見村莊在樹墻后倏忽閃過,青稞在樹叢間畦畦相連,那些將熟未熟或已收割的金黃麥浪在綠色后渲染開來,看得我眼醉心也醉了。
陪同的劉燕,去年剛從長沙交通學院畢業(yè),來到交通局,實習期已滿,但局里還沒有及時給她簽約,她自己倒是蠻滿意這種平靜的日子:一天6小時工作之外,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想看書就看書,想寫點什么就寫點什么。
給我們開車的多吉師傅,生肖虎,長得也確實不怒自威。打開車門,他立刻慨嘆:“明天就是雪頓節(jié)了!”
他這一嘆,我也立刻滿心為他高興,心想明天他就放假,與家人一起喝酸奶,看藏戲,擲骰子,不亦樂乎。因為與宋局商量時,曾有盡量不在雪頓期間使用藏族駕駛員一議。不曾想,車行不久,就聽說我們一路上都會由多吉啦護航,因為他是局里最好的師傅了。我們立刻致歉,他大手一揮,“沒事,習慣了。”
多吉啦1986年開始開車,先在昌都公路養(yǎng)護段。
問:多吉啦,您開車幾年了?
多吉:十幾年了。
問:那您最開始開的什么車?
多吉:最開始開的是解放車。
問:跑青藏線還是川藏線?
多吉:我以前在昌都。
問:昌都,昌都什么公司的?
多吉:不是公司,原來是養(yǎng)護段的。
問:就是專門走成都到昌都那一段?
多吉:對。川藏線。
問:可是川藏線是經常塌方呵,泥石流的呵。
多吉:泥石流是經常的吧。經常在一個地方一停就是好幾天,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通。
問:那就得當“團長”吧。
多吉:啊。一般大車司機都要帶件大衣,夏天也好,冬天也好,大衣都得帶著(當“團長”的時候它就是鋪蓋了)。
問:一般跑一趟的話,要幾天?。?/p>
多吉:要4天,起早貪黑。
問:您那時候主要拉些什么物資?
答:為養(yǎng)護段拉些物資,有時候也給社會上拉些東西,比如糧食啊、油啊,汽油柴油啊這些東西。要是路一斷,拉薩的物價馬上上漲。
問:那時西藏的東西都靠外邊運。
多吉:現(xiàn)在好了,現(xiàn)在什么都有了。要是鐵路通了,就更好了。
在川藏線上跑了整整6年后,因為技術好,人好,1992年他被調到自治區(qū)公路局,專門給領導開小車,在拉薩周圍或者國道上轉來轉去,這次隨我們走農村公路,是他近20年駕齡的第一次。
問:您今天是第一次走鄉(xiāng)村公路?
多吉:呵呵呵,差不多,基本上是。以前都不走。
劉:(農村)路不好走,好遠好遠的地區(qū)都是靠一條路。
問:多吉啦,您開大解放外,還開過什么車?
多吉:我是85年,86年開車的,剛開始開解放嘛,最后開東風嘛。
問:后來還有鈴木什么的,您開過嗎?
多吉:沒開過。后來調到局里,就開小汽車了。
問:開小車和大車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嗎?
多吉:路好走,小車好嘛,大車辛苦。
問:可是大車不也自由自在嗎?
多吉:還是辛苦啊?,F(xiàn)在路好點,還好了。
問:您那時候在昌都開車,一般是幾輛車一塊走,還是一個人走?
多吉:一般是兩輛或者是三輛一起走。
問:那每輛車也有兩個師傅?
多吉:師傅只有一個。
多吉:那時都是土路?,F(xiàn)在是8月份吧,一般都是這樣,有400多公里,過去最少得20小時,現(xiàn)在4小時就輕輕到了。(我發(fā)現(xiàn)西藏的師傅們都愛說“輕輕到了”,而且這么說的時候都相當寫意,是那種把“輕輕”真的拿捏到位的感覺。)
問:您是說從昌都到拉薩嗎?
多吉:不對,從拉薩到八一啊。原來最快也得走8小時,以前不是這樣路啊,以前是石頭啊,就那青藏路是油路吧。青藏路那個油路也不好走。全是那個波浪(比劃起伏狀)。現(xiàn)在路好多了。都成二級路了。
由此,我們又說到七八十年代,西藏物資之匱乏,當時許多內地的技術干部進藏工作,都找不到對象。有關部門就從南京招了一批漂亮女子,原來是為干部們成家的。沒想到,她們最后都成了卡車司機的女人。那時候,司機一周跑一兩趟格爾木拉物資,順便就可以捎些水果、蔬菜的進來。同行的李攝影師問,“回來賣???”多吉啦正色道:“根本回來不賣的,都是分給親朋好友?!贝蠹乙积R感嘆,那些漂亮女子做了最現(xiàn)實的選擇。后來有飛機了,坐飛機的人幾乎都穿的是軍棉大衣,為的是能盡量多帶些東西進藏。無論手紙、香皂、蔬菜、罐頭,所有日常吃的用的穿的,但凡能塞的地方都塞得滿滿的。頭回進藏的李就像聽天書一樣,“那么嚴重???現(xiàn)在不是這樣了吧?”
“現(xiàn)在當然不是了。現(xiàn)在什么沒有?”
李說起他到菜市場,問起西瓜,與北京差不多價,不算貴。多吉師傅評說道:“貴就貴,它什么都有啊?!?/p>
沒想到,多吉師傅還跟我們此行的楊記者特有緣,他們92或93年一起走過阿里。
問:那個時候阿里的路是什么樣子?
多吉:哎喲,那個時候夠意思呵,幾百里加不上油,幾百里路吃不上飯,住宿也差,也臟!
李:住在什么地兒?
多吉:招待所嘛。
李:有招待所啊?
多吉:有是有嘛,縣上,一般都是自己帶床被子。
問:你們到阿里走了幾天?
多吉:4天嘛5天。
問:是不是中間沒有停留,一直奔那個地方去?
多吉:對。
李:那會是您剛到公路局不久?開的是那種沙漠王?
多吉:對,沙漠王前面還有一種,4500。是那種?,F(xiàn)在再去阿里,小車走3天,大車走4天多一點。
李:青藏線呢?
多吉:青藏線,現(xiàn)在一天就夠了。
問:川藏線什么時候最好跑?
多吉:現(xiàn)在基本上是油路了,直到昌都,可能土路還有300多公里吧。然后就全是油路了。我們這小車兩天就輕輕到了。
問:就是拉薩到昌都還是很好的吧?
多吉:就是通麥那一段不好走。難走啊。
就這樣,與多吉啦邊走邊聊,11時到達墨竹工卡縣日多鄉(xiāng),鄉(xiāng)長、 書記們已恭候多時。
赤列鄉(xiāng)長的環(huán)保旅游計劃
赤列鄉(xiāng)長1978年出生于林芝,幾年前畢業(yè)于西藏大學政史系歷史專業(yè),分配到墨竹工卡縣城中學教歷史。因為西藏農牧區(qū)中小學最早在小學四年級或初中才開漢語課,墨竹工卡縣城中學只有初一、初二才有歷史課,卻有兩個歷史老師,每周上6節(jié)課,赤列啦不能滿足這種清閑的日子,又深感國家為培養(yǎng)自己投入那么多,“有點浪費吧?”這樣,教了一年多書后,他被調整到縣委辦公室,接著是嘉瑪鄉(xiāng),然后是團縣委,我們到的時候,他從團委下來當鄉(xiāng)長,剛剛3個月。
日多鄉(xiāng)位于墨竹工卡縣東南部,全鄉(xiāng)面積約458平方公里,鄉(xiāng)政府駐地日(如)多距縣治工卡鎮(zhèn)45公里,是個純牧業(yè)鄉(xiāng)。赤列啦帶我們去看從鄉(xiāng)駐地到圣湖色欽措的一段6公里、他們稱之為“通達工程” 的土路,并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以這條路為彩練的環(huán)保旅游圖畫。
從日多驅車繼續(xù)沿青藏線行20多分鐘,拐進一個山溝,進入我們視野的,是一條蜿蜒的盤山公路,赤列啦介紹說這條路總投資256萬,自治區(qū)投入188萬,其余由縣鄉(xiāng)配套,2002年9月開工,目前還沒有完工。但已給縣鄉(xiāng)帶來效益,因為已有許多老板們經此前往色欽措,禮拜這個據(jù)稱是財神湖的圣湖。
“色欽措,翻譯過來的話就是龍王顯靈的地方,在湖邊有個傳說,說是建筑桑耶寺的時候,當時藏王因為資金不夠了,觀音菩薩就顯靈,讓他到這個湖來求,因為這個湖有一個俗稱,就是財神湖,藏王來了,做了法事。祈禱的時候,湖面一下子起了波浪,天色大變,狂風過后,在藏王寶座的跟前,灑下了金砂。藏王就用這些金砂,完成了桑耶寺的修建。從那以后,每年藏歷六月四號的時候,藏民會來這里轉湖,這個湖里面呢,有時候它可以看到你自己的過去,看你會有些什么運程;再有一個方面,就是平時做生意的人、老板,他們也要上來,到這里來求一下;有些人還說可以看到類似于新疆那種海市蜃樓。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我來過3次了,都沒有看到,但老百姓都說可以看到這些,有些人看到了。因此,盡管色欽措水域面積只有50平方公里,是個很小的湖,在西藏卻很有名。這里湖面海拔有4800米。”
看起來,赤列啦已經為不少人講說過這個圣湖。
土路盡頭是山頂?shù)囊粋€小平壩,三四十平米,可以停放兩三輛中巴的樣子。從這里再爬上去一點點,15分鐘后,就可以看到色欽措了。赤列啦剛在藏歷六月初四來過湖邊,因為當時老百姓反映,好像從外面來了許多人,怕他們隨便亂扔東西,或者在湖里洗浴什么的,污染了圣湖,就請鄉(xiāng)干部們去勸阻。哪知全都是些轉湖的人,因為路修好了,轉湖方便了,從西藏各地來的人就多了。
平壩邊沿立了塊木牌,上面寫了些藏文,大意是說這里是圣湖,在里面不能洗腳洗澡的。我問赤列啦,是不是你們讓人寫的?“哪里!這是我們這些村里搞的,你看這些字不是很漂亮,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還是蠻高的。”
——這里海拔5380米,從這里開始,路就不通了,我們就要走過去。我們這個湖的路不是特別好吧,這個路呢,路基有6米,輻寬13.5米,這個路建完后,我們準備在溫泉山莊的對面,就是木加勒那個地方辦個休閑山莊,以后呢我們那個旅游線路就是,在那泡了溫泉后,在木加勒休閑,然后坐班車過來,游這個色欽措。在木加勒后面的溝里還有個措秀湖的,小小的,那個湖呢,老年人不去,年輕人尤其是喜歡一點探險的、徒步旅行的就可以徒步過去,徒步的話3個多小時。
我們有個不是太成熟的計劃,簡單的說,就是開發(fā)色欽措旅游時,那種固定建筑我們不弄,就用牧區(qū)那種純牦牛毛的,跟這個自然環(huán)境也好,跟這里的人文環(huán)境也好,它都是特別協(xié)調,融為一體的那種,如果我再弄個固定建筑,弄個白色的帳篷,那在拉薩到處都可以看到,(游人)就沒必要到這里了,
——挺好的。
——原來他們講,要弄成像內地那個公園一樣的,那種不好,做這個方案不行,不行,我們必須要保護這個生態(tài),真的。當雄的納木措湖有個什么缺點?游人在沒有規(guī)范的情況下,在湖里又是洗澡又是洗腳,那些與當?shù)乩习傩眨陀悬c格格不入,老百姓看著就有點
——有點煩???
——所以我們在那個地方立了牌子,說明這個地方不能洗腳什么的,為了保護它只能用那種帳篷,如果允許的話,可以修幾個涼亭,或者涼亭都不修,現(xiàn)在很多事情都還沒有考慮清楚。
——那游人吃飯怎么辦?
——吃飯?川味啊那些就不可能了,要以民族特色為主,牛奶啊餅子啊或者是糌粑啊之類的。
——哦,還是要搞成純粹的民俗村
——哎,民俗的那種好一點,我們考慮,你要弄川菜,或者別的什么菜,污水往哪兒弄?洗菜的炒菜涮鍋的那些(水)。要是弄成藏餐的話,它要的畢竟要少,
——燒牛糞又沒污染
——哎,燒牛糞沒污染,那牛糞你炒菜不行,火力不夠,燜米飯必須要用高壓鍋,而且還要別的,所以在考慮充分以后,我們覺得弄成純粹純粹藏式這樣子還可行一點,一是保護這個地方不變,再一個是展現(xiàn)給游人的是,我們日多老百姓的真實面貌,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就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生活也蒸蒸日上了。那我們現(xiàn)在老百姓吃的是什么,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你這里吃喝都能提供的話,游人就不用自己帶了,這樣它就沒有那些白色污染啊那些罐子瓶子什么的。
——我們這會有專人撿垃圾啊。
——騎馬還是牦牛轉湖?
——馬和牦牛都可以,我們到時把那個牦牛啊馬啊裝飾一下,像藏族在農區(qū)的話,牦牛上面還要有裝飾。我們想,木加勒休閑山莊、溫泉山莊、色欽措、措秀湖這幾個點連成一體,游人來了,他既可以去泡溫泉,泡溫泉的消費呢要高,里面住宿也比較高,我們這邊住宿和娛樂的地方消費低一點,因為從內地從國外來的人,有錢的人有,但沒(太多)錢的人占大多數(shù)。到我們這兒來泡溫泉的多是藏族,離退休老干部,他們要住賓館的話還真住不起,我們就為他們一方面提供方便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也帶動我們老百姓的收入。所以我們要是從拉薩要不到投資的話,就準備在從木加勒到這兒的中間建個小型的中巴站。
——種馬場?
——中巴車,座位在十幾個的那種,因為自駕車的有,搞旅游團的有,有一部分他沒有這些,那我們就來提供,就可以收取一點(票錢),同時也把勞動力分散,轉移一下勞動力直接到第三產上,起到這個方面的作用。
——你這個鄉(xiāng)長很有想法???那投資呢?
——關鍵在前面,現(xiàn)在這個地方的路不是上面投資的嗎,路弄好了以后,我們就準備招商,在外面爭取一點,實在不行的話,老百姓中間有在外面做生意的,也可以鼓動他們一下。
赤列啦很欣慰地說,現(xiàn)在西部開發(fā)的力度加大了,如果把他們的這些想法都能實施的話,“很有意思的?!蓖瑏淼目h計委黃主任說,他們正在拉孜建網(wǎng)站,到時網(wǎng)站建好了,就可以派大用場了,在網(wǎng)上招商引資?!八自捳f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增加知名度,網(wǎng)絡里必須有?!背嗔欣舱f,“咱們日多鄉(xiāng),就等湖那邊的路建好后,就著手我們的初步設想,以后外面有人愿意投資的話,我們還要具體就環(huán)保方面加大力度,我們也不能光只顧我們掙錢啊,還要考慮到子孫后代?!?/p>
他們的這番話,話里展示出的各種超前意識,使我終于追問起縣鄉(xiāng)干部的文化層次來。黃主任說,縣里的干部大部分都在大專以上,赤列啦介紹,日多鄉(xiāng)鄉(xiāng)干部有本科生、中專生、大專生;就專業(yè)來說,有學農牧的,學果木的,學法律的;有從西藏大學畢業(yè)的,有從咸陽民院、林芝農牧學院畢業(yè)的,還有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yè)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
看著赤列啦、黃主任等意氣風發(fā)的笑臉,我想,西藏由這樣一批基層干部來建設,她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我祝愿他們,希望他們等著路修通后就可以實施的富民計劃早日實施!
通達工程與配套資金
很早以前,就在許多文件或者文章中看到“配套資金”一說,諸如中央撥款多少,地方配套多少之類,那時并不很明白如何配套法,尤其是在像西藏這樣的缺乏造血機制的經濟模式下,各級地方政府又如何完成這些配套資金?
我們從色欽措回到日多鄉(xiāng),赤列啦請我們在一家小飯店喝酥油茶、甜茶,吃牛肉丁。那牛肉丁是用新鮮的牦牛肉切成小丁丁,清煮熟后加入粉絲,吃時再佐以藏式辣椒醬,可口之極。我連吃兩碗,過癮極了。這個時候,我也基本弄清了在公路建設中,所謂配套資金是如何解決的。
以日多鄉(xiāng)到色欽措的這條6公里土路來說,總投資是256萬,自治區(qū)交通廳向國家交通部申報項目的時候,請國家投資188萬,地方配套68萬,得到批準后,國家將188萬下?lián)埽?8萬就得由墨竹工卡縣自籌了。如果在上世紀,這些配套資金里包含有群眾投勞,就是勞務配套,當?shù)厝罕妼π蘼范挤浅7e極,多半是義務勞動或只取少數(shù)酬金,但近些年中央制定了新的政策,對農村進行稅費改革,不再允許讓農牧民群眾無償勞動。墨竹工卡縣去年開始實行這項新政策,這樣一來,原來的勞務配套就基本上被取消或受到極大限制了。
各種項目的配套資金就成了問題。墨竹工卡縣去年全年財政總收入400萬元,除了交通上的4個項目外,還有水電及其它項目,都得要配套。即使把全部GDP都拿來配套,最后也無法把所有項目都完成。因此,縣鄉(xiāng)干部們對于各種項目,一方面是很高興,但真要實施起來,又深感棘手,困難重重?!跋衲窆たㄟ@樣的西藏貧困縣,不像內地縣市,有大的企業(yè)或者其他創(chuàng)收途徑,基本上就是吃飯財政,現(xiàn)在吃飯財政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有些大中專畢業(yè)生或者新進的人員就超出了原來的編制,得靠縣級財政增收來解決這些。這就與公路等基礎建設很矛盾,你是解決人吃飯的問題,還是解決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兩者都非常重要,哪頭都不能偏廢?!?/p>
為此,縣鄉(xiāng)干部積極籌措,通過幾個渠道解決,一是從財政中擠出一部分,一是設計部門通過招標壓價一部分;如果仍然不行的話,就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公路等級往下降一降,比如原本準備取直的地段,如果硬性取直,一是勢必破壞生態(tài),另一個增大投資和工程量。至于“那些橋梁、涵洞啊屬于永久性的工程,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范來操作。縣鄉(xiāng)公路就不一定了,能節(jié)省一點投資就節(jié)省一點,先把這個路修通了,是最重要的。只要摩托、手扶拖拉機能過,老百姓能把他們的東西拉得出來,或者運得進去,那也就達到目的了。再有,我們這里的人口,也不像內地那樣稠密,像日多鄉(xiāng)313戶,人口才1800多。”
這樣因地制宜修成的農村或鄉(xiāng)村公路,被當?shù)厝擞H切地稱為“通達工程”。不管是路還是光伏或者照明工程,赤列啦說:“老百姓都是相當歡迎的。我們有個老百姓,做了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他是怎么說的呢?他說,共產黨的政策好,共產黨讓那個瘸子把拐杖扔掉了,意思就是說把路給修好了,讓瞎子呢重新見到光明,就說是用上了電。從這個你可以看到農牧民對通路通電這些是非常迫切的,非常高興的,所以他就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啦,他說是讓瘸子把拐杖扔了,能走了,讓瞎子重見光明了。有的地方電線架好了,路沒修,老百姓見了我們就問,‘高壓線過去了,怎么低壓線沒有呢?我們趕緊解釋,路得一步一步走,事情得一件一件來,有了資金,立刻修路。”
“通達工程確實蠻受歡迎的,主要困難就在這個配套資金上,特別是縣里面一年的收入又不多,你看要是我們給的項目多的話,今年就沒法吃飯了。你想不光是交通、公路,還有水電啊,所以它也就沒有資金用了?!弊鳛樯霞壷鞴懿块T的負責人、拉薩市公路局的丹增局長對此滿懷同情卻也萬般無奈。
那么,什么時候這個“配套資金”能夠不再讓地方干部頭疼?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