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與這樣一位精神健旺、思路清晰的智者對話,聽他侃侃而談,你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他已年近九旬,這位令人敬慕的老人就是新中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此刻就與我面對面,距離近得可以清楚地觀察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仿佛將我也帶回到那段歷史中去。
在貫穿整個70年代始末的中美兩國關系正?;M程中,柴澤民是一位承上啟下的“樞紐人物”。他是新中國最后一任駐華盛頓的聯(lián)絡處主任,也是新中國第一位駐美國大使。
1979年3月1日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柴澤民作為新中國首任駐美大使載人了中美關系和中國外交史的史冊。在那段歲月,柴澤民不可避免地遭逢了各種問題和矛盾。回首往事,他感慨萬端地說:“我在美國工作的那幾年,一個突出的工作特點就是不斷地進行交涉……”此言不虛,在新中國的外交工作尤其是中美關系的發(fā)展中,會有多少時期需要交涉、談判、協(xié)調。在柴澤民的外交生涯中經歷了無數(shù)的風風雨雨,談到其外交生涯中感受最深的事時,柴澤民認為在“臺灣問題”上的交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回憶。他曾為《與臺灣關系法》向卡特、里根兩屆政府交涉了數(shù)十次。也曾為臺灣參加里根就職典禮向霍爾布魯克發(fā)出“最后通牒”,還曾與里根總統(tǒng)在白宮展開“舌戰(zhàn)”……
就在柴澤民向卡特總統(tǒng)遞交國書的12天后,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多處違反中美建交協(xié)議的關于美臺關系的立法議案。卡特總統(tǒng)簽署的《與臺灣關系法》,公然把臺灣作為政治實體置于美國的“保護”之下。這種“一中一臺”的做法給兩國關系埋下了禍根。15年來,臺灣問題一直是引發(fā)中美關系種種矛盾的導火線。時至今日,《與臺灣關系渤還是美武器售臺的一個擋箭牌。為此,柴澤民在任期內曾向卡特、里根兩屆政府進行了數(shù)十次交涉。
當獲悉里根邀臺灣派團參加自己的就職典禮時,柴澤民即電我國外交部,外交部指示柴澤民速與美方交涉。
美國人也會“踢皮球”。柴大使先找到國務院,但得到的回答是此事不歸他們管。柴大使又來到白宮,有關人士聲稱,客人是國會邀請的,他們管不了。這種不痛不癢的態(tài)度把柴大使惹火了,他再度來到國務院,找到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霍爾布魯克,嚴正聲明:如果臺灣派團參加里根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大使將不參加。
交涉終獲成效,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正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柴澤民閣下已受到美國官方邀請,代表中國出席新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任何來自臺灣的人士出席典禮將只能作為私人參加,沒有任何官方或代表的資格。”
典禮那天,站在觀禮臺上的柴澤民并沒有按照白宮發(fā)出請柬上注明的那樣穿大禮服,而是身著中國傳統(tǒng)的中山裝,顯露了中國外交官的風范,揮灑出別樣的氣度。
然而,事情還尚未結束。新任總統(tǒng)里根又在白宮約見柴澤民和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長冀朝鑄,交換對當時國際局勢的看法。彼時,幾乎所有主管外交和中國事務的美國高級官員均列坐其中。里根言說,臺灣是美國的老朋友,而人是不應該忘記老朋友的。柴澤民則沉著應答:“美國既已與中國建交,就應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新朋友加深交往。何況中國并沒有反對美國與臺灣發(fā)展民間關系,不應該把臺灣稱為‘中華民國,因為這不符合中美建交公報的精神,也傷了我們‘新朋友的心……”一席話,有理有據(jù),義正辭嚴。不妨說,這遠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會晤”,稱得上是一次總統(tǒng)與大使間的直面激烈交鋒。中國大使給美國總統(tǒng)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而在柴澤民心中,國家的主權、民族的尊嚴至高無上,他沒有權利也沒有任何理由退讓妥協(xié)。
四年多的任期轉瞬即過,但柴澤民的足跡幾乎遍布美國大陸。50個州他去過30多個,還到過上百個城市。在大學、在俱樂部、在各種民間組織,柴澤民為成千上萬的美國各界人士、華僑作演講,向他們介紹中國。美國的報紙上經常有柴澤民的新聞報道。駐華盛頓的不少外交官風趣地對柴澤民說:“中國大使是最活躍的大使,也是在美國人民中最受歡迎的大使?!钡牡拇_確,作為新中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為發(fā)展中美關系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如今,柴澤民雖年事已高,仍關注著國際局勢。提到在美國發(fā)生的“9·11”襲擊事件,他表示,恐怖分子進行恐怖活動是世界各國都反對的,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我們反對恐怖活動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但關鍵是應研究采取什么方式,不能用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辦法。
在談到新一代外交官與老一代有何區(qū)別時,柴澤民認為:區(qū)別是有的,但是相對的,老一代經驗寧富,新一代語言熟練。重要的一點“外交官不是外交學院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在實踐斗爭中成長起來的?!?/p>
柴澤民的老家是山西。我不禁問:“柴老,您有多少年沒回山西老家了?”
“大約有40多年了吧!”柴老說,語調雖然平緩,但我分明看到他眉宇間那種凝結著的摯情——那是一顆拳拳赤子之心啊!
不會忘記,在故鄉(xiāng)聞喜縣的——所小學校里,17歲的柴澤民站在黨旗下莊嚴宣誓;不會忘記,為了革命,柴澤民曾背井離鄉(xiāng),亡命古都西安;不會忘記,值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柴澤民帶兵打仗,出生入死——從事地下工作,做饅頭、拉大鋸、當軍醫(yī)……他就這樣,一步一步,從山西聞喜小縣城走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堅,肩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這一切的一切,并非汜憶的碎片,歷史將會銘記一個名字——柴澤民。而他為新中國外交所作出的貢獻也將會永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