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二黃散)
方藥:吳茱萸15克,生大黃12克,川黃連8克,膽南星4克。
功效:解毒清熱,活血化淤。
炮制及用法:將上藥均焙干研成細(xì)末,和勻,加醋拌和,調(diào)成稠糊狀,制成藥餅,于晚睡前外敷于雙足涌泉穴處,晨起時(shí)取下。每晚敷1劑。患兒體溫39℃以上,給以口服APC(復(fù)方阿司匹林)。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療效:40例患兒經(jīng)外敷二黃散后,均獲愈(腮腺腫脹消失,熱退)。
(詳見(jiàn)《江蘇中醫(yī)》1992年第9期)
嬰幼兒腹瀉方
(方名茯苓二術(shù)湯)
方藥:地錦草15克,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各5克。
功效:補(bǔ)氣健脾,利水滲濕。
炮制及用法:以上方藥研末即得。小于1歲患兒,每次1克;1~3歲患兒,每次2克;3歲以上患兒酌情加大劑量。將所需藥量放入碗內(nèi),打入雞蛋1個(gè),再加少量淡鹽水?dāng)噭?,然后放入鍋?nèi)蒸糕,服藥的第一天應(yīng)禁食,僅給小兒口服維持液即可(維持液組成: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溫開(kāi)水100毫升),每天服藥2次。
療效:臨床療效滿(mǎn)意。
說(shuō)明:以此方治療傷食型、濕熱型、脾虛型嬰幼兒腹瀉,療效較好,尤以治傷食型和濕熱初期腹瀉效果最好。
(詳見(jiàn)《山東中醫(yī)雜志》1984年第6期)
痔瘡方
(方名樟腦散)
方名:冰片、樟腦各2克。
功效:消腫止痛。
炮制及用法:將上藥放入尿罐或痰盂內(nèi),沖入適量沸水(約大半容器),患者趁熱坐于容器上,每次約30分鐘,每天2~3次。
主治:痔瘡。
療效:一般用上法治療4~6次,即可減輕癥狀,3~6天基本痊愈。
(詳見(jiàn)《浙江中醫(yī)雜志》1982年第2期)
濕疹2方
苦參黃柏湯
方藥:苦參、黃芩、黃柏、蒼術(shù)各15克。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fēng)殺蟲(chóng)。
炮制及用法:加水1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備用。治療時(shí)加溫,洗患處約20分鐘后作濕敷,每日1~2次。
主治:濕疹。
療效:共治療7例,均痊愈。
(詳見(jiàn)《江蘇中醫(yī)藥中醫(yī)分冊(cè)》1979年第4期)
松香散
方藥:松香400克,樟丹、官粉、白礬各200克。
功效:解毒殺蟲(chóng),燥濕止癢。
炮制及用法:共研細(xì)末,外敷患處。
主治:皮膚濕疹、黃水皰及浸淫皰。
療效:治療急慢性濕疹16例、黃水皰5例、浸淫皰9例,共30例。治愈27例,好轉(zhuǎn)3例。(詳見(jiàn)《河北中醫(yī)》1986年第1期)
爛腳丫2方
梅葉酊
方藥:臘梅樹(shù)鮮葉(嫩葉更佳)100克,60%酒精適量。
炮制及用法:(1)將臘梅樹(shù)葉洗凈,剪碎,裝入干凈瓶?jī)?nèi),然后加入60%酒精300毫升,密蓋,浸泡7~8天左右,用消毒紗布過(guò)濾,然后將濾液裝瓶,密蓋備用;(2)患者臨睡前,用溫水將爛腳趾丫洗凈,然后用消毒棉簽蘸取藥液,涂擦在爛腳丫縫內(nèi),最好一天用1~3次,直至痊愈。
療效:共治11例,全部治愈。
(詳見(jiàn)《浙江中醫(yī)雜志》1990年第11期)
蛇床子黃柏湯
方藥:沒(méi)食子、黃柏各15克,蛇床子、土槿皮各30克。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chóng)止癢。
炮制及用法: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鐘,過(guò)濾后加入枯礬12克溶化,每劑藥可連用2日。將患足浸泡于微溫的藥液內(nèi),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
療效:治療50例,全部治愈。(詳見(jiàn)《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4年第4卷第4期)